徐继畬曾任、福建巡抚、闽浙总督、总理衙门大臣等职,是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著有《瀛寰志略》、《古诗源评注》、《退密斋时文》等作品。
徐继畬后人
1989年,徐继畬第六代孙女徐惠云作了决定,要将这笔庞大的遗产捐赠给太原的三晋文化研究会。它们的回报是,三晋文化研究会帮助解决徐继畬七世孙徐进伟等人的城市户口。26年过去了,当年解决户口的愿望成为泡影,徐家捐赠出的绝大部分文物移交给了山西省博物馆(如今改名为山西博物院)。还有近30件文物却在此前下落不明,至今无从寻觅。
对徐继畬的评价
从我在华盛顿特区所住的白宫往窗外眺望,我们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纪念碑高耸入云。这是一座很高的方尖碑,但就在这个大碑邻近有块小石碑,上面刻着:米利坚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这些话并非出自美国人,而是由福建巡抚徐继畬所写,1853年中国政府将它勒石为碑作为礼物赠送给我国。
我十分感谢这份来自中国的礼物。它直探我们作为人的内心愿望:拥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也有不受国家干预的言论、异议、结社和信仰等自由。这些就是我们美国220年前赖以立国的核心理念。这些就是引导我们横跨美洲大陆登上世界舞台的理念。这些就是美国人今天仍然珍惜的理念。
——克林顿:美国第42任总统
徐继畬对华盛顿的评价,是他在无所依傍、无所继承、无所参考的情况下独立做出的,这反映了他的高见卓识。在徐继畬之后,中国知识界有的继承、演绎,有的发展、深化了徐的评论,其大框架依然是事功与道德,其主要方面,依然是创立民主制度与个人高尚品德,而这两点,都是徐继畬开创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徐继畬的华盛顿论在近代思想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典范意义。
——熊月之:上海市社科院副院长、历史所所长、研究员
鸦片战争时期,徐继畬主张积极抵抗外来侵略。战后徐继畬对外交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正视列强入侵,主张“镇静为主”,力求“民夷两安”,试图掌握对外交往的主动权。徐继畬也有力不从心、向外国侵略者妥协退让的时候。在处理神光寺问题上,徐继畬采取了借用民力釜底抽薪的办法,这正是他处理对外事务的一贯态度。而当时各方强加给徐继?的“强民从夷”、“抑民奉夷”之类的指责是不负责任、缺乏事实依据的。
——邵雍: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历史系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