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铎又想玩弄诱降把戏,而史可法态度愈益严厉。多铎绝望之余,狠狠地说:“你既要做忠臣,我就成全你的名节!”史可法坦然回答说:“我早就下定了城亡与亡的决心,你可以将我碎尸万段,但扬州百万生灵,既属于你,当示以宽,万不可杀戮。”说罢,他慨然就义于南城楼上,时年四十四岁。史可法与扬州全城军民的心连在一起,血流在一起,尸体也混在一起,至今扬州梅花岭下葬钓乃是他生前服用过的衣冠——这位民族英雄的“衣冠垛”。
史可法在怒斥多铎、壮烈殉国之时,全城军民正与敌人进行着浴血巷战。仅文武官员,壮烈牺牲的就达二百人以上,一时奋战而死的军民,多至无法统计。这是清军进攻南明以来所遇到的第一次顽强抵抗,它开了后来嘉定、江阴全城奋起抗清的先声。多铎将全部仇恨都倾泻到扬州百姓的身上,他下令屠城十日,在屠杀了全城数十万人民之后,才行“封刀”。
在史可法牺牲后的二十天,多铎进入南京,弘光逃走被俘,后与潞王朱常涝、所谓“北来太子”一道,斩于北京宣武门外的柴市,一场加速弘光小朝廷覆亡步伐的无聊官司,至此彻底了结。而在史可法牺牲后的一个星期,李自成为英王阿济格所率清军击败,在通山九宫山区被地主武装杀害。一连串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历史又将展开新的一页。史可法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的精神与宁死不屈的气节,鼓舞和感召着江南人民的抗清斗争,“嗣三吴兵起,咸日可法尚在,竞借其声相慰奋。”而农民军将领们则与继起的南明政权联合起来,在更为广阔的地域里,进行了一场持续二十年之久的声势浩大的抗清斗争。
史可法的复书,受到清统治者的赞扬。清乾隆皇帝曾作御批:“可法遣人报书,语多不屈,”“卒再一读,惜可法之孤忠,之叹福王之慧,有如此臣而不信用,使权奸掣其肘而卒至沦亡也。”并将史公与宋代的文天祥相提并论。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即史可法就义一百三十年,乾隆帝赐其谥“公正”,并派人为史可法建祀立碑,题像赋诗,赞辞颇佳。“节秉清刚,心存于济,危颠难救,正直不回。”史可法,这位明朝的孤臣赤子,在朝时未得重用,死于清军之手,而死后却获得清朝皇帝的如此礼遇,可见其忠义之举感人之深。
史可法历经了神、光、熹、思及弘光五朝,以一介书生,受命于国家危难之秋。从政十七载,由推官逐步升为南京兵部尚书,直到南明首辅,官位至极,无不以其功德获得提升。他一生廉直恭毅、平易近人、克己奉公。在民族危亡之时,不避艰难,屡次上疏诤谏,与高弘图、姜曰广协心戮力,同辅弘光,不为高官厚禄所诱。然弘光帝不思进取,昏庸至极,奸臣当道,灾歉频繁,民心已失,士气堕落,南明政权已是风中之烛,无御敌之力。以史可法为首的忠良力量单薄,孤掌难鸣,无法挽回亡国之势。史公最终以身殉国,真可谓“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其气浩然长存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