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刘锦棠矛盾 如何评价刘锦棠

刘锦棠出生湖南湘乡,是湘军重要将领,其父亲、叔父都是湘军名将,他与左宗棠在收复新疆的战役里战功卓著,然而两人共同作战相处期间布面发生矛盾。


 
  左宗棠刘锦棠矛盾
  在西北时,刘锦棠和左宗棠曾发生过不睦,但作为和左宗棠脾气相投的爱国将领,刘锦棠在1871年七月接到左宗棠的情况通报:沙俄已经入侵黑龙江,北部边疆日趋紧张。而现在他们又在打西部边疆的注意。他们蓄谋已久了,必然会突然发动进攻寻求速战速决。我们不能不赶快准备。阁下的假期也快满了,希望招募几千乡勇。九月份西行助我。
  刘锦棠接到信后,立刻按信行事。一点儿也没有一些人的挑唆所动容。刘锦棠在1867年1月跟随叔叔刘松山进驻西安,1870年刘松山战死。因为,“家族代(带)”的原因,刘松山留下的老湘军就只能由他的直系亲属或有亲缘关系的人继承,为此,刘锦棠就成了不二人选。刘锦棠在四年的西征中,一直充当着“急先锋”的角色。刘锦棠率领老湘军“全军带孝”急攻金积堡,最终经过一年多的苦战打败了马化龙。
  其后,刘锦棠又消灭了马本源、马桂源兄弟在青海的势力。1873年刘锦棠又攻破了肃州马文禄部。可以说,刘锦棠部下的老湘军是左宗棠西征军中军事素质最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当时,左宗棠的楚军本部总计两万多人,刘锦棠的老湘军有一万多人,金顺军有两万多人,皖军将近一万人,其它军合计四五万人。而左宗棠最依仗的就是刘锦棠的老湘军。然而,就是这样的人才,左宗棠仍然与之发生了摩擦。
  1877年开始,左宗棠和刘锦棠的关系出现裂痕。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军饷问题。作为前线总指挥加后勤总指挥的左宗棠,对于刘锦棠部的军饷要求越来越不满,最终要求他要节省开支。在用人方面,左宗棠对刘锦棠的幕僚周汉很不满意,要求开除此人,但刘锦棠不为所动。二人的芥蒂由此而生。
  当时,刘锦棠等将领当时对左宗棠一直不迅速解决伊犁问题,甚至对沙俄一战有些不满。左宗棠的考虑是沙俄是大国,陕甘以及新疆大部分不解决、不能自力更生的话,对沙俄一战的话再靠内陆困难太大。陕甘搞好了,成为对沙俄一战的后方基地是他的主要思路。作为刘锦棠的下属,周汉要比刘锦棠等人更为急于解决伊犁问题。因此,在工作上会多有被左宗棠愤怒的地方。
  同时,左宗棠为了回汉日后和平,曾经采取了许多缓和双方矛盾的措施,因此,得罪了现在的陕甘青宁新疆五省、自治区的汉族当地官员以及极端民族主义者。周汉就是其中之一,他不顾左宗棠“禁止杀降”的命令,仍然杀降。因此,左宗棠有意将其轰回湖南。
  1878年六月开始刘锦棠连续三次要求辞职带着队伍回家,其主因是刘锦棠认为左宗棠对老湘军军功封赏不公。特别是刘锦棠这么大的功劳其官衔仍然还是正三品。
  左宗棠对此的回答是:第一,没有裁撤之心。第二,朝廷共欠老湘军58.5万两白银的俸禄,但这些都是曾国藩、沈葆桢时期的老账,我替他追不了。第三,自己没有压制刘锦棠之心。
  凭心而论,左宗棠对于刘锦棠确实有些不公,然而,这却是左宗棠的用人之道。左宗棠用人,希望先给手下一些挫折,让其听令。其后,才进行大力保举。然而,左刘二人高就高在,不会因为个人或各自小集团的利益,而罔顾国家利益。这与左宗棠死后,楚系的一些其他将领在民族危亡面前,对李鸿章不进行帮助有着很大不同。
  如何评价刘锦棠
  面对外国侵略者,刘锦棠所表现的民族尊严和爱国主义气概也是十分突出的。在英俄两国争霸中亚、觊觎我国帕米尔地区的危急形势下,刘锦棠加强了在帕米尔的防务,增添了新的关卡,修筑了驿站和道路,委派当地首领为千户长、百户长,督率部民保家卫国。刘锦棠以武职出身而担当了新疆疆第一任巡抚,虽然任巡抚的时间不长,但也在新疆生活了十多年。从收复新疆到包括新疆建省在内的一切军事活动和善后事宜,都是他一手经办的。这些历史功绩是无法抹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