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有一批饱经忧患、历尽沧桑,了解中国国情,又有强烈爱国心的科学家。他们之中,就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核物理学家王淦昌。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曾多次接触并采访过王淦昌教授,在他北京的寓所里,在他领导的北京原子能研究所,以及中国核武器研究院,听他和他的助手们讲起过他非凡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科学成就和他参与带领年轻人研制中国“两弹”的故事。人们不会忘记,正是王淦昌教授积极倡议创建了中国的核电事业;正是他和一些著名科学家联名写信给党中央,提出了目前正在实施的“863”计划。
清华园岁月
1928年深秋季节,清华园里一片秋色。
上课的铃声响过后,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吴有训教授快步走进了物理系教室。在国外,他亲眼目睹了欧美正在日新月异进步的科学技术,心里很着急。这天,他在黑板上写了一长串数学公式,然后回过头来说:
同学们,翻开近代物理史就可以知道,人类的认识,是随着科学上层出不穷的新发现前进的,假定光是由名叫光子的微粒组成的,那么,当一个光子射到一个静止的电子上,又被散射到另外的方向时,它们的能量变化将是怎样的呢?
课堂上十几位大学生出神地听着,坐在前排中间的王淦昌思索、计算了片刻,举起手来,腼腆地回答了吴有训教授的提问。
“说得对,说得对!”吴有训听了连连点头。
王淦昌刚一讲完,其他同学也举起手来报告说,自己也找到了答案。吴有训耐心地听完,笑着说:“同学们说得都对,这种散射就叫‘康普顿效应’,它是美国一位叫康普顿的科学家首先发现的,因此而得名。在美国,我曾经和康普顿教授一起就这个问题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所以有的时候,人们也叫‘康普顿——吴有训效应’。”
讲到这里,吴有训勉励大学生们说:
“这都是历史上的事情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就拿近代物理来说吧,还有许许多多的效应、规律、原理,没有被发现,被认识。我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去发现一个又一个效应和规律,在世界科学史上,让更多的效应和规律,用我们中国人的名字命名。”
吴有训的话,像一团火,点燃了年轻的王淦昌为科学献身的激情。
在这之前,王淦昌从故乡江苏常熟来到清华大学读书。他深知上大学的机会对他来说是多么难得。四岁时,他的父亲去世,13岁时母亲又殁了。后来,他只好投靠哥哥抚养。不久,哥哥也去世了。幼小的王淦昌依靠外婆抚养长大。离开家乡的时候,外婆拉着他的手送了一程又一程。嘱咐他说:“孩子,你长大了,你生活得不容易啊。进了大学,要好好地用功读书,不要忘了你死去的母亲……”分别时,他和外婆都哭了。
进了清华园,他的勤奋和好学,很快得到了老师们的青睐。
王淦昌在吴有训、叶企荪教授的直接指导下,进步很快。从这时起,就养成了自己动手做实验的习惯。1929年他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时,用自己制作的简单仪器,测量了学校周围氡气的强度和每天的变化,然后把自己得到的实验结果,写成了毕业论文《清华园上空大气层的放射性》。这是研究中国上空放射性物质含量的第一篇实验报告。工淦昌作为清华大学的第一届毕业生,走出校门以后,便以实验物理开拓者的姿态,走上了艰苦的攀登之路。
在德国留学的日子
1930年王淦昌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他在犹太籍女科学家梅特纳教授指导下,从事β衰变能谱的研究。于1933年获得博士学位。
王淦昌在德国留学时,正是希特勒上台前夕,柏林到处乱哄哄的。宁静的实验室里,不时传来刺耳的警报。空气里充满了火药味,战争仿佛就要来临。
三年半的研究生生活结束以后,一天,梅特纳教授忽然向他告别说,她要到瑞典去了。而且不能够再回德国,因为她是犹太人。使王淦昌感到震惊的是,这样一位对原子核物理学做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也无例外地受到了迫害。几天以后,梅特纳就被驱逐出境了。
“是继续留在德国呢,还是回国?”梅特纳教授走后,王淦昌沮丧地想。这时,他从德国报纸上已经知道,中国的大片国土已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看了这些消息,他的心情十分焦灼不安。
一天,柏林大学的学生们聚集在校园里,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怎样看待“九·一八”事变。
“中国人太无能了,日本人的进攻节节胜利,是在预料之中的事情!”有的学生说。
“优秀民族统治落后民族,理所当然嘛!”
“不管怎样,日本人干的是侵略别国的行为,理应受到谴责!”
王淦昌在一旁听了德国学生们的议论,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使他心头燃起了雪耻的欲望。他决定赶紧收拾行李离开德国,与祖国共存亡。
这时,王淦昌的卓越才能和工作成绩,已经被德国核物理学界注意上了。他要回国的消息传出后,德国同事劝他说:“你如果愿意的话,你可以在德国长期工作下去。”
“不,我不准备留在德国,我是个中国人!”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你是一位科学家,留在德国,会有很好的前途!”
“是啊,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可是人却是有国界的!”他从梅特纳教授的遭遇中,已经深深地懂得了“祖国”两个字的神圣含义。虽经劝说,最后他还是斩钉截铁地拒绝说:“我是个中国人,现在,我的祖国正在流血,我要立即回去报效她!”
1934年,王淦昌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
终生的遗憾
王淦昌从万里之外归来,他先是在山东大学任教授,1936年以后又到浙江大学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