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网络配图
由胡玫执导、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刚刚上映。电影未映,“舆论”已先声夺人,其中媒体热炒学者鲍鹏山炮轰《孔子》的话题,就是一例。
其实,自从汉代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以来,就不断有人在做普及孔子的工作,包括编写《弟子规》之类。普及文本中的孔子,与真实的孔子会有些区别,但普及总比骂倒要好。
电影《孔子》是一种艺术化的普及,要想评判它普及得好不好,就应该先知道关于孔子的真实历史。
先搞清楚孔子的名字
《论语·子路》里说“必也正名乎”,这是孔子为政之道的首要一条。我们不妨也跟从之,先搞清楚孔子的姓名再说。
我国上古时代的人既有姓,也有氏。姓是远祖的姓,氏则相当于分支一族的“小姓”,多取自地名或官职名。后来,小姓就渐渐取代了大姓。
孔子的姓,追溯到先祖是“子”。其远祖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商朝灭亡后被封为宋国的宗室。孔氏一族,是自孔子的六世祖起,才姓的孔。孔子的曾祖父因躲避内乱,举家移居到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从此孔家就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名,叫做“丘”,他法定的姓名应为“孔丘”。
丘这个名有些来历,相传是孔子之母去附近的尼丘山祈祷,然后就怀了孔子,因而得名。又一说是,因孔子出生时头顶中间凹下,酷似尼丘山,故取名为丘。
至于我们通常所称的“孔子”,是春秋时代人们对学问高深之人的尊称,比如孔子、老子、墨子、庄子等等都是。
孔子的父亲,史籍上习惯称为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的一名低级武官,武功超群且十分英勇,曾在一次战斗中,用双手托起城门的千斤闸门,掩护战友撤退。
《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有人根据这个“野合”,判断孔子是一个私生子。不过也有人解释说,是因为叔梁纥在64岁时,娶了20岁的年轻女子颜氏,两人年龄过于悬殊,与礼不合,所以被称作“野”。
孔子在家里男孩中排行第二,因此他的字,叫“仲尼”。仲,就是“第二”的意思。
1974年“批林批孔”时,批判者们根据这个“仲尼”,送给了孔子一个蔑称,叫做“孔老二”。现今45岁以上者,对此当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