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河西之战介绍(2)

河西是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当时魏国占领河西后便决定转战中原,秦国也千方百计的要夺回河西,只因它是战略要地,连接着中原。中原是当时各地的商品集散地,控制着各国的粮食命脉。只有走向中原,才能拥有充足的粮食补给,士兵们有足够的粮食补给,军队才能在战略上处于主动。对于秦国来说,只有占据河西之地,才有可能走向中原。

收复阴晋后,公孙衍再次帅兵进攻河西要塞,魏王不敌,割让河西地区求和,至此公孙衍收复河西之战以胜利告终。

战国大秦收复河西之战简述

秦收复河西之战是公元前366年至公元前330年,也就是周显王三年至三十九年的时间里,秦国收复被魏国夺取的河西地区指的是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的作战。

秦收复河西之战

秦收复河西之战

当时魏国是位于如今山西省西南部、陕西省东部及河南省中部及北部地区,是当时三家分晋后建立的诸侯国,自从魏文侯魏斯执政以来,在政治上重用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一批重要贤臣、名将,并致力于国家与军队的改革,使得国家日益富强。在军事上魏国联合韩国、赵国,西击秦,东击齐,南击楚,创建了由魏国领导而由韩、赵辅佐的中原霸权。

当时的秦国是西部的诸侯大国,曾在他的国内,经常性的更换帝王,不能形成强有力的集权统治,因此没有完成社会变革。在公元前408年的时期,魏国成功的夺取了秦国的河西地区,这一行为成为秦国东进的心腹大患。因此为了收回河西地区,秦国历经36年的时间,才得以将河西地区收回。

关于收回河西地区发动的这一战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次战争里一共历经三次战争,也是在第三次战争中,魏国被迫于次年将河西地区的剩余部分全部归还给秦国。至此,秦全部收复了被魏夺占的河西地区。但然,秦国在收回河西地区后并没有放弃攻打魏国,直至公元330年的时候,魏国主动求和,才得以让秦完全掌握了黄河地区,控制了东进中原的要道,战略上居于优势地位,奠定了进军中原的基础。

第一次河西之战介绍

第一次河西之战发生在公元419年,魏国在任用了一干能将之后,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力逐渐强盛,军队实力有所上升,便开始想着扩张领土,夺取秦国的河西地区。

河西之战剧照

河西之战剧照

秦国是大国,实力在春秋时期是四强国之一,但是到了战国初期,由于内部斗争,君王更换太频繁,国家权力不能集中,社会改革也被推迟,所以实力有所下降给了魏国可乘之机。魏国为了夺取秦国的河西地区,魏国采用先在河西站稳脚跟,再大举进攻扩大战果,等到将河西地区都占领后,最后才来巩固占领地区的进攻战略。公元419年,魏军先在河西少梁修筑城池,建立巩固的前进基地,以便屯兵积粮进攻秦国。秦国进行了反击,两军在少梁进行交战,以秦国失败告终。魏国继续扩张,秦军沿黄河边修筑防御工事,以阻止魏军向外扩张。公元前413年、公元前412年、公元前409年,魏国都对秦国的河西地区,一步步进行占领,秦军不敌,河西地区一点点的被魏军占领。面对魏国的强兵,兵力不强的秦军只能一步步退守,公元408年,秦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并筑重泉城加以防守。

魏军经过三年休整,再度发起进攻以扩大战果,一鼓作气,连续攻克临晋、元里两城邑,并在临晋筑城。公元前408年,魏军再一次攻克洛阴、邰阳两城邑,自此原本处于秦国的河西地区被魏国占领,第一次河西之战结束。

第二次河西之战介绍

第二次河西大战的背景是在有了第一次河西大战的基础上,秦国河西之地被占,魏国有了攻打秦国甚至是灭掉秦国的资本,严重威胁着秦国的安全。魏文侯去世后,新的魏王决定转战中原,所以将主力军都调往了中原。于是第二次河西之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