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刘邦这两人谁更为厉害?项羽最后的下场如何(2)

  二、项羽拒谏,刘邦纳言

  历代研究者大都举出项羽鸿门宴不听范增杀刘邦的建议,以致造成大错以及杀建言都关中的儒生的事例来证明。对于这些有商讨的地方,据史记记载范增给项羽出计有三次,项羽采用两次,惟独鸿门宴杀刘邦未采纳,而项羽对杀刘邦和范增存在极大的分歧,不采用也算不上刚愎自用,自恃拒谏。杀建言都关中的儒生亦非是因为进言,而是那位儒生在项羽不采用其进言后大肆污蔑楚人才被杀的。可是为什么没有论者批评刘邦不善纳谏呢?是不是刘邦是胜利者,就可一俊掩百丑了呢?”。历代研究者纠于胜者王,败者寇的观念,有意忽略项羽虚心纳谏和刘邦不听忠言的一面,以致得出片面的结论。

  三、项羽无谋,刘邦机智

  其实这一点不用多论,仅用史实就可证明,项羽一生作战从未败过就是个证明。一般学者所说的“无谋”,多指其没有战略谋划,并非指战术策略,这一点倒是确实。若仅以战术来说,项羽作战的水平是当时任何其他军事指挥人员所不及的。当时的名将几乎都与项羽交过手,但都败在了他的手下。甚至于后来刘邦建国以后,各地出现叛乱时,只有平定英布叛乱,刘邦亲自出马,此也不是偶然,史载英布作战酷似项羽,以快速凶猛著称,也正是这次平叛,导致刘邦中箭最后伤口恶化而死。从这一点来说,项羽的作战能力在其死后仍使刘邦心有余悸,不能不说是项羽军事才能体现的极至表现。

  四、建立国家制度

  项羽毫不犹豫地实行分封制,基本上全用旧贵族,一下子封了18个王。可以说他的国家是依靠旧贵族拼凑起来的大杂烩。秦始皇实行的郡县制,有没有可取之处,他可能想都没有想。这个倒行逆施的青年,学书不成,只有力气而已,恢复起旧制度来却毫不犹豫。

  刘邦实行的国家制度是郡、国并行。远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打败项羽,曾分封了韩信、英布、彭越这些重要将领。汉初被封的异姓王有8个。

  此外,他还封了功臣萧何等140多人为列侯。从公元前202年到前195年,7年之间,汉高祖借口他们谋反,先后将几个诸侯王杀去,并同时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想依靠宗族的力量作为皇权的羽翼。汉景帝时发生七国之乱,经过三个月就平定了。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把大王国分成几个小诸侯国,大大削弱诸侯王的势力。直至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借口诸侯王所献酎金的成色不好,夺爵者一百多人,才基本上解决了诸侯王割剧的局面。也就是说,至此郡县制才得以巩固。由郡、国并行到到基本实行郡县制,汉朝走了一条革新的道路。

  由上述我们可知,一个人的先天优势再厉害还是要经过后天的努力的,项羽与刘邦两人正是说命了这一点,且,这两人不能说谁比谁更厉害,只能说两个观念不同造成的局面也是不同的,且,项羽比刘邦的劣势是有勇而无谋,不听谏言。最大的一点还是项羽是个性情中人。

  好了,以上就是中国历史网的小编在针对项羽与刘邦这两个谁更为厉害做出的相关解说,如您想要了解更多与项羽和刘邦有关的事情,敬请关注中国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