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以好结交豪杰为名,历史对他的评价多有分歧。当时之人都认为孟尝君是个正人君子,而后世的王安石认为,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其实,王安石对孟尝君的评价是很中肯的,他手下的食客什么类型都有,既有鸡鸣狗盗之徒,又有高雅之士。这种不论出身、品行就招致而来的行为,遭到了后世人颇多非议,也使得孟尝君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孟尝君是战国时齐国人,他又叫做田文,他的父亲是齐国很富有的贵族,田文其实也是贵族子弟,只不过他是庶出,因此他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父亲因为自身实力雄厚的原因,被齐王赶回了封地。于是,孟尝君便跟着父亲在封地广泛地招贤纳士,因此孟尝君身边很快就聚集了一大批人才。在战国时期养士的习惯和风气就是自孟尝君始,这些被养起来的士人,为私人服务的,孟尝君对食客们都很好,“天下之士无不倾之”,久而久之大家都希望投靠到孟尝君门下,当然这对孟尝君是有好处的,他在无形中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和威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引起齐王的戒备,而他赡养食客,也并非为了天下,而是为了自己,这一点在后世是遭受了诟骂。
他庞大的智囊团里,什么人都有,鱼龙混杂,有品德高尚的君子,也有偷鸡摸狗的小人。整天与这样一群人打交道,这样造成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孟尝君手下有个叫冯谖的人,狡兔三窟、弹剑而歌,就是发生在他们两个人的身上。起初冯谖并没有引起孟尝君的注意,还不断向孟尝君索取,不断提出各种要求,孟尝君都一一满足了他,并且还善待了冯谖的母亲。后来,冯谖得到机会给孟尝君收租,不仅没有把钱要回来还把那些田契房契都给烧了,孟尝君很生气,结果后来才知道,孟尝君此举完全是为了给他树立威信。
其实,冯谖是个很有远见的人,在三千食客里他比较低调,看起来不是很精明的样子,却懂得工于心计,为人机智。当年焚烧欠债生气的孟尝君,今天终于明白了冯谖的良苦用心。后来,孟尝君被新任君主排挤,被赶出了都城,他的门客大多数都走了,只有冯谖还留在他身边,而当他回到薛邑,也有薛邑的百姓夹道欢迎,孟尝君终于看到了冯谖为自己买的“义”了,冯谖又说狡兔三窟,这已经有一窟了。还差两窟,冯谖请求再为孟尝君设两窟。
在冯谖的游说下,秦、魏等诸侯国都纷纷表示要聘请孟尝君,齐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后悔极了,连忙向孟尝君赔罪并恢复了孟尝君的相位。冯谖又让孟尝君去跟齐王说,给自己设立宗庙。这一切就绪后,冯谖便对孟尝君说:“三窟已经就绪,现在你已经可以高枕无忧了。”后来,孟尝君在齐国安然无恙做了几十年的相国,这就是狡兔三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