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为何能让北宋两个皇帝相互残杀(2)

  曾发誓要报国恨家仇的花蕊夫人看到赵氏兄弟手足相残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便顺水推舟,先是委身于赵匡胤,后又寻机接近其弟赵光义,挑拨他们兄弟之情,致使他们兄弟早日反目。在一个雪花飘飘的夜晚,赵匡胤看到其弟赵光义与花蕊夫人在一起亲热,一时盛怒之下,便手持玉斧想砍杀赵光义,不料反被赵光义所杀。这赵光义生怕花蕊夫人将这天晚上的事情泄露出去,当即用箭将花蕊夫人射死。一代绝色佳人便从此香消玉陨。这就是历史上流传千古的“烛光斧影”的故事。

  赵匡胤死后的第二天,赵光义便即位做了皇帝,是为宋太宗。在赵光义的一生中,有过无数女人,然而却永远没有一个女人,比得上花蕊夫人一样让他不耻下拜,让他刻骨铭心。

  

宋太祖暴毙之谜:或因花蕊夫人而引起的谋杀

  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朔风凛冽,大雪飞扬。宋太祖突然命人召晋王赵光义入宫。赵光义赶到后,宋太祖屏退了左右侍从,独自与赵光义酌酒对饮。守在殿外的宦官和宫女远远看见殿内烛火摇晃不定,赵光义的人影突然离席起身,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不久,便听见宋太祖手持柱斧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同时大声喊道:“好为之,好为之。”兄弟二人饮酒至深夜。赵光义告辞兄长出去后,宋太祖才解衣就寝。

  然而到了次日凌晨,宋朝的开创者太祖忽然离奇驾崩,年仅五十岁。这是历史上称为“斧声烛影”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出自宋代文莹的山林老僧名为《湘山野录》的书里。

  事实上,在官修的宋史上,关于赵匡胤之死,都是语焉不详的。《宋史.太祖本纪》中只有两句简单的记载。一句是“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另一句是“受命于杜太后,传位于太宗”。

  官修宋史语焉不详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与自宋太宗赵光义以后的北宋皇帝都是由太宗一支人继承有关。这些人既不愿说清事实,又不好胡编历史,最妙的办法就是绕过去。那么,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究竟发生了什么?赵匡胤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首先,我们看《湘山野录》里的第一句:“宋太祖突然命人召晋王赵光义入宫。”这显然就出现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宋太祖突然召赵光义入宫?而且时间是深夜。有什么重要的秘事非要这时候谈?再看后一句:“赵光义赶到后,宋太祖屏退了左右侍从,独自与赵光义酌酒对饮。”这里也有两个疑问,一是二人深夜见面,难道就仅仅是为了喝酒?二是,即便只是为了饮酒,为什么要屏退左右侍从?只有一个答案,就是有重要秘事要谈,到底是什么事呢?

  接着看“宋太祖手持柱斧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什么是“柱斧”?并不是用来砍人的斧头,而是一种可以把玩于手中的文具类用品,形状似一支轻巧的如意,由玉或水晶制成。君主一般用这东西在图纸上勾画,拿在手中正合适。

  宋太祖不是长臂猿,他要拿“柱斧”这玩意儿戳地,就得蹲下身来。这就更奇异了!两个人喝着酒,怎么就忽然拿“柱斧”戳地呢,还发出清晰的“嚓嚓”声?一边戳还一边喊“好为之,好为之”。关于这句话,有的解释是“好做”,有的解释是“好好干”。

  做什么?干什么呢?

  由于这些诸多疑点,便有了赵光义毒死兄长一说。尤其是“赵光义的人影突然离席起身,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样一幕——赵光义在酒里下了毒,赵匡胤喝下,毒性发作,他顺手抓起“柱斧”戳向赵光义,但已经没有足够的力气,于是身子一软蹲下,也可能是倒下或趴下,手里还拿着“柱斧”在地上痛苦地戳着,口中喊道:“好为之,好为之。”而赵光义惊慌离席起身,本能地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