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诗句是唐代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中的两句,描述的是玄宗为博杨贵妃一笑而千里送荔枝的场景,同时,为给杨玉环送荔枝,而修凿的栈道,就叫“荔枝道”。想知道杨贵妃为什么能吃到新鲜的荔枝吗?一起来看杨贵妃与荔枝不得不说的故事。
为什么杨贵妃能吃到新鲜荔枝
杨贵妃天生丽质,倾城倾国,又深谙音律,能歌善舞,唐玄宗对她宠爱有加。万人之上的大唐皇帝为了博得杨贵妃的欢心,每逢荔枝季节总要委派专人,通过每五里或十里的驿站从外地驰运鲜荔枝供爱妃享用。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对此有过描述:“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每每读到杜牧这首绝句,我总也疑问顿生: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讲过,荔枝“若离本枝,—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可见荔枝极易变质。唐朝时没有飞机和高铁,即便驰运,这极易变质的荔枝是如何通过马匹的驿站接力从遥远的他方运抵京都长安的?杨贵妃如何吃到鲜荔枝?
史料记载,古代北方达官贵人吃到的都是鲜果,当年唐玄宗专门开辟了从南到北专运荔枝的“荔枝道”。
世人传统对“一骑红尘妃子笑”有过解释,说是为让杨贵妃吃上色香味俱全的鲜荔枝,朝廷只得派人将刚摘下的荔枝一个驿站一个驿站地换快马于当日送到京城。因此,杨贵妃看到快马荡起的尘埃,知道是有人送她爱吃的荔枝来了,故喜形于色。
但从常理看,岭南距长安千里之遥,再快的马也不可能一日抵达。后人考证认为,杨贵妃所食的鲜荔是采取将带果大树移植的办法送到长安的。史载:“以连根之荔,栽于器中,有楚南至楚北襄阳丹河,运至商州、秦岭不通舟揖之处,而果正熟,乃摘取过岭,飞骑至华清官,则一日可达也。”
不同观点的人认为,荔枝是中国最早采用低温和气调贮藏的果品。《广东新语》记载了一种办法:“藏荔枝法,就树摘完好者,留蒂寸许,蜡封之,乃剪去蒂,复以蜡封剪口,蜜水满浸,经数月,味色不变。”
明万历年间的徐勃在其《荔枝谱》介绍了另一种办法:“乡人常选鲜红者,于林中择巨竹凿开一穴,置荔节中,仍以竹箨裹泥封固其隙,藉竹生气滋润,可藏至冬春,色香不变。”
古来为朝廷进贡荔枝的产地,素有岭南和涪州两说。,更多史学家推测贵妃所啖荔枝当是近邻长安的蜀地涪州飞驿到京较为合理。
据说杨贵妃幼年生于蜀地,《国史补》称其“生于蜀,好食荔枝”。涪州北上唐京,距离约二千里,仅为岭南至长安路途的一半。当地方志记载,“杨妃嗜生荔枝,诏驿自涪陵,由达州,取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色香俱未变。”这是一条最为可能而合理的运送荔枝路线,至此,给杨妃进贡的鲜荔枝该是产于四川了。
不过,清代张岱的《夜航船》又颠覆了贵妃所啖荔枝源自四川一说:“唐天宝中,贵妃嗜鲜荔枝。涪州岁命驿递,七日夜至长安,人马俱毙。”如此推想,送至长安的已经是“辄坏”的臭荔枝了。这般看来,这玉环美人除了幼时可能尝过四川鲜荔枝,跻身贵妃后是根本没有可能吃到新鲜荔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