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的皇后是谁?同治皇后阿鲁特氏是怎么死的?

  同治皇帝是慈禧太后的儿子,同治的皇后是阿鲁特氏。对于阿鲁特氏之失宠于慈禧这个是不争的事实,相比于慧妃富察氏,慈禧更喜欢的是后者。能得到慈禧的宠爱必定有原因,而得不到慈禧的喜欢也是有原因的。先来看看慧妃的出身。

  慧妃出自世代簪缨的富察氏家族,隶属满洲上三旗的正黄旗,是满洲“八大贵族”之一,以前她的家族里也曾出过皇后,就是乾隆皇帝的孝贤纯皇后。此后,富察家接连产生出将入相的人物,傅恒、福康安就是这个家族的名臣,堪称是椒房勋戚,是阿鲁特氏根本无法比的。

  所以说对于慧妃的偏宠,也可以说是慈禧对于一个家族倚重的策略。况且如果慈禧真的是如所说的那么变态——为什么可以和幼年还少不更事的慧妃和平共处?为什么在光绪初期她是喜欢珍妃的——在珍妃入宫的初期,她被赐予了慈禧太后初入宫的名号“兰贵人”就可见一斑;要知道珍妃是夺了慈禧侄女的宠,而且珍妃的失宠在于慈禧不喜欢她过于张扬的作风,譬如与皇帝嬉戏时有时竟穿龙袍等,毕竟老人家的观念比较守旧。总体上从慈禧对于光绪珍妃初期的态度和对咸丰丽妃的礼遇可以推知,她很清楚皇帝所谓的宠爱并不具有实质意义,只是她的姿态对于宫外的宫妃背后的娘家势力是一种表示。

  而相比,阿鲁特氏不单原来只属于“下五旗”,还是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端华是咸丰帝临死时任命的赞襄政务八大臣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是慈禧的死对头,后被朝廷赐死。慈禧即便只是出于自保,防止郑亲王家族东山再起的秋后算账,也不可能喜欢阿鲁特氏。

  也就是说,对于阿鲁特氏,她其实缺乏的,还有娘家的势力——她原本所属的蒙古同治正蓝旗是属于下五旗,因为与皇家联姻,是因为和皇帝联姻才被抬为属于上三旗的“镶黄旗”,她的父亲崇绮也因此被封为三等承恩公;从此官运亨通,先后任内阁学士、户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这些,都是皇后的身份带来的,本身,并不具有一个家族支撑的力量。

  有记载为了表示皇后之“贤明”、“识大体”,说是皇后对于花费了1130万两白银(相当于清王朝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的天文数字,感到非常不安。

  天哪?!她能有多明显的经济头脑——不安?不要用虚伪的感情和自律的不真实来说事儿,作为那个年代生出来就等出嫁的女性,有场荣光的婚礼是她们无趣人生唯一代表自己的仪式。

  其实,我不喜欢她,也仅限于不赞成一味给予她同情和不加考虑的殉道士式的赞美。

  历史的记载也不是可以全盘抹杀的;可是解读,我只是不赞成有色眼镜的角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阿鲁特氏的失宠,大概有三件事很出名。

  一、 母子失和

  慈禧太后作为婆婆和母亲,本身她并不可能天天让自己憋着闷气过日子;她希望皇后能够劝说皇帝与自己亲近些。不论她是否是管得很远,可是看阿鲁特氏的处理方法——她一五一十地告诉皇帝,太后娘娘,你的额娘,要我给你吹枕头风——拜托,要是谁告诉我这是她“天真”而为,不如告诉我她站在了嫡母一边,正常人都很容易想到这样做的后果只有一个,就是惹起少年天子的逆反心理——并觉得跟自己推心置腹的皇后很贴心。

  二、 看戏事件

  慈禧太后出了名的爱看戏;可当时的戏,说来说去不是才子佳人、神仙鬼怪就是功臣将相——后者对于天天对着真实政治生活的慈禧来讲,明显没有休息的意义。可是才子佳人、神仙鬼怪在古代不入流——唱戏那时候都不入流呗——偏偏这位清高自许的状元千金为了表现自己在思想上都是很“三贞九烈”的,别过头去——大庭广众下批评婆婆看戏品味低下不入流——我倒是想问,一样在旁边看戏的您家嫡母婆婆慈安太后的泰然自若,是不是也代表“同流合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