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简介资料_扁鹊是哪个朝代的名医_扁鹊的成就著作(2)

《扁鹊玉龙经》

《扁鹊玉龙经》自称是由当年春秋战国时的神医扁鹊亲自传授下来的,它涉及了人体的一百二十处穴位,针灸的应对是精妙无比的,经过上千年的流传都没有误差,所以是经得起考验的方法。只要按照《玉龙经》的方法下针,那些腰脊弯曲的人都能被治愈。

《扁鹊玉龙经》以诗歌的形式,向人们介绍了常见的杂症的应对措施。其中提到了中风要取囟门、神庭穴、百会穴,鼻塞要取上星穴,头风病要在神庭穴用针刺入五分,至于儿童的慢惊风则可以斜刺印堂穴,难治的偏头正风要先刺率谷穴,再依病症,多痰刺风池穴,非痰饮型则刺合谷穴。还有口眼涡斜的症状,应取地仓穴,右侧麻痹的刺右,左边麻痹则刺左侧。偶尔的发音嘶哑,说话不清,不能正常言语,就应该浅刺哑门穴,随后病症就能除去等等。

《扁鹊玉龙经》虽说是后人借扁鹊之名而作的,有盗用名气之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给中医的发展带来的一定的贡献。中医在《玉龙经》的指引下,也的确省去了不少功夫。

扁鹊脉法

扁鹊作为一代名医,他在医学上造就和贡献,在春秋战国乃至往后的很多年里是无人能及的。相传扁鹊的医学老师是一个叫长桑君的人,传授给他的,扁鹊经过多年对长桑君的医学典籍进行研习之后,开始了四处行医的生涯。

扁鹊切脉

扁鹊切脉

扁鹊的本事之大不仅在于他对前人医学经验的继承之深,更在于他能够从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一套完整的、新颖的医珍之道,就是他所提的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这些就是被后世中医尊为法则的望闻问切四大法。据西汉的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记载,扁鹊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将脉络的诊断用以判定疾病的医生,并由此衍生出了相关的理论体系。

切脉,就是中医通过摸病人的脉象来判断他的病理所在。切脉的具体做法就是中医以手指按压病人手腕上的脉搏动处,观察病人的脉象怎样,从而一次推出其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扁鹊就是通过高超的脉法诊断,判别出了当时病人的病症所在,之后对症治疗。不过脉象还是错综复杂的,脉象和内在的气血、器官的联系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和方法可循,自然就不像现代医学上的那样一目了然。当时的扁鹊是是通过自身深厚的医学经验,在辅以脉法的帮助,弄清楚病人气血同肝脏的关系,进而将气血的凝滞虚实同肝脏的盛衰联系,再判断病症情况。

后世的中医是继承了扁鹊的医学,但可能也没有传其全部,但是科学的发展也能弥补其中的不足甚至是超越,但是中医还是应该保存并持续发扬下去。

扁鹊的资料

扁鹊约公元前407年出生,于公元前310年被人谋害身亡,本姓姬,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别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人。扁鹊之所以称自己为卢医,是因为他是当时的卢国人。由于卢国过小,在史书上很少见于记载,所以世人大多不知。现今卢国都城遗址在今山东济南长清区一处。

扁鹊雕像

扁鹊雕像

少时的扁鹊曾在一家客馆做过帮手,也正是在这里结识了长桑君,扁鹊从他那里习得了医术。公元前361年开始,扁鹊开始了在诸侯国间行医的生涯。首先来到的是赵国,因为当地重视妇女,所以扁鹊做了妇科医生,声望第一次显现。后路经齐国,被齐恒侯召见。期间扁鹊多次劝说齐恒侯内患疾病,不治会成绝症,奈何齐恒侯不听。待到扁鹊走后,齐恒侯病重不治而亡。后扁鹊来到周洛阳,听闻当地敬老,就做了五官科医生。

扁鹊最后的一次行医地点是秦国咸阳,因为他的医术高明治好了秦武公的腰疾,使得秦武公想重用扁鹊。这让武公身边的庸医嫉妒生恨,他便派了杀手将扁鹊杀害了扁鹊遇害后,其徒弟虢国太子前来花重金将其首级运到神头村葬下。扁鹊收有十名弟子,他们分管医学中各种门类,曾随扁鹊四处行医。

扁鹊生前开创性地提出了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就是后世中医学的望闻问切,在他之后针灸一门以逐渐成为了独立的极具价值的门类。扁鹊还著有《内经》和《外经》,可惜现在都已经失传,现今的《难经》只是他人借扁鹊之名写的。

扁鹊的针灸术出神入化 被后人称之为扁鹊神针

扁鹊针灸

扁鹊被后世誉为中医学的开山鼻祖,那自然是有其独到的后人无法企及的贡献之处。扁鹊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开创了中医学上极其重要的“望闻问切”四大法,为中医全面诊断病情提供了可靠的途径。扁鹊另一个伟大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他实现了铁针取代了砭石的改革。

扁鹊

扁鹊

古时候的针灸术早在扁鹊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由于生产力和技术的限制,当时的针使用砭石来代替的,在《左传》、《管子》、《山海经》中均有均有记录。从五十年代开始的诸多历史考古中,出土了很多小型的砭石,佐证了上面的记载。然而当时的医术还不能将针灸术的实际功效完全发挥出来,这是时代的限制,不过到了扁鹊那里,瓶颈终于被打开了。由于铁的冶炼,所以在物质层面上已经不是问题,接下来的就是医者的技术问题。

扁鹊出生在渤海郡的卢国,姓姬,名缓,众人唤作秦越人。据说年轻时候的秦越人在机缘巧合之下,得一医家长桑君的真传,所以秦越人的医学底子就是极为雄厚的。后来四处行医的秦越人不断积累了实际经验,医术突飞猛进。一日他路过虢国,听闻太子病重去世,扁鹊便主动请缨为太子治病。这时扁鹊就是在弟子子阳的协助下,用针灸术以针刺太子三阳五会穴,不多久以为去世的太子居然醒来了,扁鹊也因此被认为能够起死回生。

扁鹊神针

在《史记》和诸多的传说中,扁鹊是一个医术高超出神入化的神医,尤其是他在临床上的针灸运用,更是创造了令当时人啧啧称奇的事迹。由此扁鹊神针开始流传开来,就是为了表现扁鹊用针的造诣至高,不过到了现代也指当年扁鹊所用过的医治所用的铜针。

扁鹊神针

扁鹊神针

《史记·扁鹊列传》中曾记载道,扁鹊令自己的主管针灸的徒弟子阳用针砭石,然后取三阳五会穴位刺下。这里就提到了后人称为的扁鹊神针,或者叫做扁鹊针。不过自司马迁的《史记》之后,实在找不出多少关于扁鹊以及扁鹊神针的历史资料了。

不过到了近代终于有了转机,在中国的鄂尔多斯草原上首次出现了扁鹊神针。扁鹊神针主体直径大约有三毫米,总长约为十三厘米,神针的头部略微显的粗鈍,神针的尾部还铸造了精细的扁鹊形象,工艺在当时来说是及其细腻的,由于当时出自鄂尔多斯草原,所以很长时间都没有将其同中原的扁鹊联系在一起。

后来扁鹊神针被张雅宗花重金收藏,而这扁鹊神针也在世人的眼光中显现。已故的世界针灸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王雪苔认为,这枚神针是当今发现的保存最好、发现最早的,足以担当“天下第一针”的称号。而张雅宗也凭此针认定,当年的“扁鹊”实际上是一种高超的医学团体,他们的有着共同的代号、图腾。“扁鹊”就是继承弘扬了黄帝时代的神医遗风。

扁鹊脉法

扁鹊作为一代名医,他在医学上造就和贡献,在春秋战国乃至往后的很多年里是无人能及的。相传扁鹊的医学老师是一个叫长桑君的人,传授给他的,扁鹊经过多年对长桑君的医学典籍进行研习之后,开始了四处行医的生涯。

扁鹊切脉

扁鹊切脉

扁鹊的本事之大不仅在于他对前人医学经验的继承之深,更在于他能够从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一套完整的、新颖的医珍之道,就是他所提的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这些就是被后世中医尊为法则的望闻问切四大法。据西汉的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记载,扁鹊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将脉络的诊断用以判定疾病的医生,并由此衍生出了相关的理论体系。

切脉,就是中医通过摸病人的脉象来判断他的病理所在。切脉的具体做法就是中医以手指按压病人手腕上的脉搏动处,观察病人的脉象怎样,从而一次推出其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扁鹊就是通过高超的脉法诊断,判别出了当时病人的病症所在,之后对症治疗。不过脉象还是错综复杂的,脉象和内在的气血、器官的联系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和方法可循,自然就不像现代医学上的那样一目了然。当时的扁鹊是是通过自身深厚的医学经验,在辅以脉法的帮助,弄清楚病人气血同肝脏的关系,进而将气血的凝滞虚实同肝脏的盛衰联系,再判断病症情况。

后世的中医是继承了扁鹊的医学,但可能也没有传其全部,但是科学的发展也能弥补其中的不足甚至是超越,但是中医还是应该保存并持续发扬下去。

司马迁的《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与淳于意的医术

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仓公列传》出自于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是其列传中的第四十五篇。《扁鹊仓公列传》所写的人物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以及西汉时期的淳于意,两人都是当时有名的神医,受到世人的推崇。

司马迁所写的《史记》

司马迁所写的《史记》

根据《扁鹊仓公列传》中的记载,扁鹊出生于公元前407年,他师从当时的名医长桑君,完美的继承了长桑君的医术。学成之后,扁鹊周游列国,每到一个国家就会在当地停留数日,为当地百姓诊治。时间匆匆而过,扁鹊在民间的声望也越来越大,百姓对其非常的推崇,就连各国的国君也邀请他前去诊治。扁鹊著有《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两本医书,可是很不幸,这两本医书都已经遗失了。

淳于意出生于公元前205年,他从小就爱好医学,先是拜公孙光为师,尽得公孙光的真传。公孙光见淳于意在医学上有着极高的天赋,于是又将他推荐给当时的名医公乘阳庆为徒。年纪已大的公乘阳庆本来已经不打算收徒的,但淳于意对医术有着独特的见解,是当时难得的人才,于是公乘阳庆就破例收了淳于意为徒。淳于意也没有辜负公乘阳庆对他的期望,第三年就可以独自给病人看病了。

淳于意出师后,为当时的百姓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他看过的患者人数众多。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发现许多他以前看过病的患者又来找他,但他已经记不清当时所开的药方是什么了。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淳于意每看一位病人,他就将病人的病例保存下来,并将它装订成册,形成可一本名为《诊籍》的医书。

扁鹊的医术

扁鹊被后人尊称为古代五大名医之首,是春秋战国时期家喻户晓的神医。扁鹊在机缘巧合之下,碰到了当时的名医长桑君,并拜其为师,尽得长桑君的真传。现在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扁鹊的小故事,其中较为有名的便是关于扁鹊医术的小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