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简介资料_黄巢起义是怎么回事_黄巢杀人八百万的传说(3)

黄巢在中和三年被唐军赶出了长安之后,率兵攻入了商洛山,又重新把战火烧到了这片土地上。之后,又派兵攻占了蔡州,随即又调兵攻打陈州。当时的陈州由赵犨所掌管,多次围剿过黄巢的起义,可以说是齐军的宿敌。当齐军刚进入陈州境内,赵犨趁着齐军还是整顿之时,果断出击,将齐军杀的七零八落,赵犨同时还把孟楷进行斩首,这使得黄巢十分愤怒。黄巢见自己带着几十万的大军却攻不下一座小小的陈州,他当然非常气愤,决定在陈州城下按营扎寨不走了,大有要与陈州抵抗下去的意思。

随着时间不断的消耗,黄巢在陈州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与唐军僵持不下,而是军粮的短缺。手上这么多军队,兵要吃饭马要吃草,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粮食,这使得黄巢非常苦恼,于是他想出了吃人的办法。他把陈州的百姓抓来,放入机器中把人碾成肉泥,用这个来填满士兵的肚子。在围攻陈州的日子里,黄巢将陈州周围大批的农民抓来,不分男女老少,全部碾成肉泥。等到陈州四周的百姓吃光了,他用选择去临近的数十个州抓百姓当军粮,手段及其残忍。

黄巢之乱

黄巢之乱,近年来也有人称之为黄巢民变,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中规模最大,历经时间最长,起义面积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争动乱。黄巢之乱动摇了唐朝的半壁江山,其中死亡人数多达八百多万,导致了唐朝的快速灭亡。

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

黄巢出生于贩盐的家庭,擅长骑马射箭,在他科举没中之后便开始卖盐走私,结果与朝廷发生多次冲突。乾符二年,王仙芝起兵,黄巢等八人随即进行响应。王仙芝等人攻占山东、河南等地,又杀掉唐将,俘获刺史。之后,朝廷诱降王仙芝,王仙芝愿意接受招安,使得王黄两人关系破裂,于是黄巢引兵北上。乾符五年,王仙芝兵败被斩杀,众兵投靠黄巢,推黄巢为黄王,自称“冲天大将军”。

三月,黄巢率军转战江南,与旧部相呼应,攻下江南众多地方,后又进入福州,转入广东。由于江南气候湿热,军队多患疾病,于是黄巢决定再次北上,进逼江陵,黄巢挥兵力战,唐军数十万人死于黄巢的兵下,黄巢随即占领江陵。

中和元年黄巢进入长安,黄巢军队给百姓分发财物,受到百姓的欢迎。广明元年,建立了大齐政权。不久他的部署在长安城杀人无数,没收百姓的家产使得百姓不能正常工作。第二年,唐军反攻长安,齐军当夜反攻将唐军赶出城外。黄巢认为城民帮助唐军反攻,于是率兵屠杀满城,血流成河,使得长安城变成了一座空城。

唐朝黄巢是什么转世

黄巢是什么转世

据民间的传说中称黄巢是目楗连罗汉的投胎转世,因此才有了黄巢杀人八百万的俗语。但是无论他是什么转世,他屠杀百姓这件事情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

黄巢画像

黄巢画像

黄巢在起义最开始的时候他非常关爱百姓,百姓也对他十分敬爱。但是在他攻陷长安,当上黄帝之后,便开始了他强盗一样的生活。黄巢所率领的起义军,在长安城内大肆抢劫杀戮,老百姓脸正常的工作都无法进行。

当听说有人写诗来讽刺他的残暴,他便派人进行查找但是没有找到,便把长安城内的儒生都杀光了。唐军进行反攻占领了长安城,但是没过几天又被黄巢夺回,黄巢把这次的失利怪在了长安平民的头上,便把城内的男子全部杀尽。之后,黄巢军队被赶出了长安城,黄巢决定攻打陈州,但他又发现军粮不足,于是把陈州的老百姓捉来当军队的军粮。陈州的百姓吃光了,他们又转账临近的许、邓、徐等州。据保守的估计,黄巢军队在这期间内吃掉了多达30万人的百姓。

但也有民间传说,说黄巢是孝子目楗连罗汉的转世,目楗连罗汉是为了救出他的母亲,他不惜放出了地狱中的八百万的恶鬼,因此被佛祖贬入了人间转世成黄巢,让他将自己放出的八百万恶鬼给全部召回去,于是就有了一句“黄巢杀人八百万—劫数难逃”的俗语。但是,如果将一个杀人恶魔与大孝子划上等号,是一件令人十分可笑的事情。

黄巢食人事件纯是杜撰

在新、旧《唐书》中都有记载齐军在围攻陈州的期间,因为军粮的严重不足,黄巢为了能使自己的军队有战斗力便干脆命令士兵把人抓来当作食物。他们因此制作了一个石臼,把活人扔到石臼中连骨头一起磨成肉酱。这种食人记录令人毛骨悚然,也成为历史上食人的最高记录。

黄巢之乱事件

黄巢之乱事件

我们先来看一下历史史书是如何记载这个吃人事件的。在《旧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大致的意思是义军包围陈州三天,关东仍然没有人耕种。义军抓人而食,一天杀数千人,还有工具将人磨碎再吃。在《新唐书》中也有差不多的记载,说在围攻陈州的时候,把其他十州的百姓俘虏来吃。

但是,近日《冲天英雄传》的作者李耀华并不认同这种说法,认为食人事件纯是史料杜撰出来的,而且加上到底吃了多少人也没有明确的记载。食人事件那么大规模,为什么不把人数记载进去呢,这是疑惑之一。之二就是根据现在的科学判断,按七人人一天吃一具尸体来算,每天要吃点将近两万人,那么一年就要吃掉六百多万人,这个数据远超过当时的人口数。第三点,黄巢吃人事件来源于《旧唐书》的记载,此书的作者是司徒张昭远,他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去看待农民起义,落笔处处都在诋毁农民起义,所以这样的事件有可能是他抹黑农民起义之词。

由此来看,对于黄巢食人事件还是有很多探讨的地方,不能根据几本史书就妄下定论。

黄巢杀人八百万

多年来,在教科书上都称赞了黄巢是一位伟大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他的起义推进了历史的前进。但也有人说黄巢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他将繁华的长安变成了一座死城,那么,到底黄巢是农民起义领袖还是杀人狂魔呢?黄巢杀人八百万是真的吗?

黄巢画像

黄巢画像

黄巢出身于一个叛卖食盐谋取暴利的富有家庭,黄巢自小立志要进入官场,可惜却屡次遭到落榜。公元875年,王仙芝起兵造反,黄巢开始响应王仙芝,成为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发起人之一,在王仙芝死后,他成了农民起义的领袖。从一介书生到农民起义的领袖再到杀人狂魔,实属一言难尽。

开始起义的时候,黄巢和他的农民军与农民的关系非常号,甚至还被农民冠上“率土大将军”的美称,当时在长安城黄巢的军队很受人民的欢迎。但是这种情形也只维持到了他攻陷长安的那一刻。在黄巢称帝之后,他们的性质就变了,黄巢变得不思进取,他的起义军开始在长安街杀人放火,强抢民女,跟强盗没什么两样。

有人题诗讽刺了昏庸的黄巢,他命人去查结果没有查出作者,于是便把杀尽了长安城三千多的儒生。之后,长安城又被唐军所占领,黄巢大怒,将城中八万多的男子都全部杀光。后来,他被赶出了长安城,走投无路的军队开始攻打陈州。很快,他又发现了军粮不足的现象,竟将活生生的百姓磨成肉酱供应部队。陈州的百姓吃光了,他又转战攻打其他州,目的就是为了提供军粮。

黄巢杀人是否有八百万已无法进行统计了,但是他这种杀人不眨眼的行为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黄巢题菊花原文剖析

黄巢题菊花

《题菊花》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创作的一首诗,此诗记录在《全唐诗》中。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通过对菊花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想要主宰社会的伟大抱负。下面让我们对这首诗进行比较完整地赏析。

黄巢画像

黄巢画像

诗的第一句是写菊花在萧萧的秋风中尽情开放但又变得摇摇欲坠。“西风”点明了节气,来引出下面一句诗。说菊花“栽”而不是说菊花“开”,为了避免与诗最后一句重叠,同时“栽”又有一种傲然挺立的感觉。第一句写菊花在寒风中迎着风霜竞相开放,这种在许多诗人咏菊的诗中都能见到。但是“满院”又区别于其他的诗人,许多描写菊花孤傲的性格的句子基本都脱离不了“孤”这个词语,但是作者却用了“满院”,因为在作者眼中菊花是代表劳苦的大众的形象。

第二句是写了菊花开放但是没有蝴蝶前来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菊花在寒冷的季节开放,虽然有花香,但是因为气候的缘故,不像在春天开放的百花,因此蝴蝶也很难前来。这句话表现了他为菊花的开放季节不适宜也感到可惜和不平。

第三句和第四句是前面感情的升华,揭示了命运的不公,作者幻想自己有朝一日做了“春帝”,就让菊花与桃花一样在春天开放。这两句话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思想,也同时表达了他的宏伟抱负。

黄巢 咏菊

《咏菊》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科举失意后所创作的一首诗,也是他现在流传最广的一首诗。这首诗歌中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用菊花高贵的品格来衬托出农民起义军的伟大的人格。

黄巢画像

黄巢画像

第一句中“九月八”是指重阳节的前一天,但是时间还未来到,诗人就写诗盼望它的到来。待到”这两个词语具有激进、迸发的感觉。诗人在诗中没有写“九月九”而是写“九月八”,这不仅仅只是为了简单的押韵,而是透露出诗人迫不及待的心情,呼唤起义的快点来临。第二句的“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透露出菊花的傲然挺立与百花的凋零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菊花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暗示着等到农民起义军的到来,唐朝肯定会像百花一样凋谢。第三句与第四句体现了诗人对革命的美好憧憬。第三句中的“冲天”体现了菊花的非凡的气势,“香阵”又体现出菊花的香味并不只有一朵有香味,是全部菊花的香气,凸显了群众的力量。第四句中的“满”字和“尽”字体现了菊花夺得天下人赏识的情景,菊花在长安城盛开,整个长安城被菊花所弥漫,也寓意着农民的革命推翻了旧统治,成为了新的主宰的美好愿望。

菊花向来都是诗人比较喜欢描写的一种植物,黄巢通过对菊花的顽强坚韧、刚劲雄迈的气格的描写来衬托出自己气冲霄汉的英雄人物形象。

黄巢之乱

黄巢之乱,近年来也有人称之为黄巢民变,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中规模最大,历经时间最长,起义面积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争动乱。黄巢之乱动摇了唐朝的半壁江山,其中死亡人数多达八百多万,导致了唐朝的快速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