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辞官后的晚年生活并不平稳,生活依然穷困潦倒,境遇拮据,曾辗转到过杭州、南京等地靠卖诗文谋生。也就是在此期间,他完成了《西游记》的后续部分,使得这本著作得以问世。这样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在生活上却有着如此艰辛的境遇,令无数人感到难过和心酸。
官场生活对待他已经如此的不平顺,可在现实生活中,痛苦依然没有减少。吴承恩曾有一个儿子凤毛,可惜后来夭折了。丧子之痛加上晚年无儿无女,景况甚是凄凉,他终回到淮安老家安养,后无病而终,享年八十二岁。
吴承恩为什么要写西游记的原因
《西游记》是中国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讲述的是唐僧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徒弟的护送下,师徒四人历经各种艰难险阻,一路上降妖伏魔,前往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这部小说对当时以及后世小说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作者吴承恩是中国明代有名的小说家。那么,这本伟大的小说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吴承恩又是因何才会写下这本《西游记》呢?
《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首先,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繁荣阶段,这为吴承恩写《西游记》提供了更多的素材积累和更好的文化氛围。当然,朝代的文化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但更多的还是与作者自身的缘由分不开。
吴承恩自幼家境清贫,但他非常聪慧,勤奋好学,阅读过非常多的稗官野史、志怪小说,熟悉各种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早年博览群书的基础造就了他深厚的文学底蕴。
吴承恩虽然在读书时期凭借自身的努力,得到了当时龙溪书院创建人葛木的赏识,但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生活的困顿和多年科考不中,让他加深了对官场、考场腐败的认识。直到1550年,吴承恩补得一个岁贡生,然而那时他已年近五十。好景不长,吴承恩自身性格上的清廉耿直让他不容于官场。1558年,他因被人诬告,愤而辞官,拂袖归去。
官场科举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使得吴承恩更多的寄情于创作志怪小说,表达内心的愤懑,抒发郁结。《西游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抱负和在官场上的理想。吴承恩本身的性格其实和唐僧有着不少的共同点,比如耿直、善良、宽容、慈爱,但奈何前往西天取经靠着唐僧一个人是绝对完不成的,这正如吴承恩在现实生活中达不到的个人政治理想。所以,他在小说中幻想着感化敌人,有了徒弟三人护送并求得正果。
这就是吴承恩之所以要写西游记的原因,他以此来揭露让他失望不满的现实,并寄托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吴承恩究竟是谁
《西游记》是一部世人耳熟能详的作品,也是无数人脑海中记忆深刻的故事。它不仅已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海外,在国内也是被改编成了多种版本的影视作品,就连教科书中也有了它的身影。这部小说所代表的文化是值得大众深入学习和研究的。世人皆知《西游记》,也从而知道了它的作者吴承恩。但是这位作者在很多人的脑海中还只是一个名字,那么他到底是谁呢?他有着什么样的人生经历,才会写出《西游记》这本创世巨作?
吴承恩雕像
吴承恩,出生于1500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吴家的祖上虽曾出过两代学官,但后来却逐渐没落,所以吴承恩出生的时候正值家境拮据、生活困顿之时,但他非常聪慧,喜爱阅读大量的稗官野史、志怪小说和神话故事,从小就体现出了不一样的才气。在吴承恩念书时期也是顺风顺水,甚至得到了当时书院创办人的赏识。
但这位伟大小说家后来的生活却一直都不平顺。当时的明王朝由盛转衰,官场腐败严重,多次科举考试的失利让吴承恩对科考丧失了信心,他那个时期多寄情于志怪小说抒发自己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尽管后来先后担任了河南新野县知县和浙江长兴县丞,但吴承恩性格上的清廉耿直很快就让他不容于官场。后因被人诬陷,愤而辞官,从此专心创作,成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