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羲:乱世中的“短命总理” 历史上怎么评价李经羲

在民国初年(1912~1928)的历史上,有一段混乱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16年的时光中先后有29人44次组阁,在这29人中就有4位是合肥人。他们分别是段祺瑞、李经羲、龚心湛、贾德耀。

李经羲,字仲仙(1859~1925),是李鸿章弟弟李鹤章之子,1879年(光绪五年)优贡生,1887年选授四川永宁道开始宦海浮沉。在此任内,李经羲因镇压四川马边、屏山等处彝人起义有功,得以加二品衔。随后在湖南、福建、云南任职。李经羲身为豪门巨宦之后,加之本身精干, 仕途当然是愈发的顺畅。1909年李经羲升任云贵总督。1913年11月袁世凯设立政治会议以替代国会,任命李经羲为议长。1915年底袁世凯密谋称帝,12月20日袁世凯将李经羲与徐世昌、赵尔巽、张謇列为“嵩山四友”,并免称臣跪拜。

黎元洪任总统后,与时任国务总理的段祺瑞在府院关系、制宪及对德宣战等问题上矛盾尖锐。1917年5月28日黎元洪为排除段祺瑞的势力,特向国会递交提名李经羲为国务总理的咨文,黎任命李组阁,是安定北洋派、拉拢张勋的一种手段,因为李经羲也一向注意与北洋将领的关系,且李在云贵总督任时,张勋是其下属,并获得众参两院的通过。当时北京内阁更迭必须取得各省督军的贺电,才敢登台,否则这个内阁就站不住脚。

5月29日倪嗣冲首先宣布安徽独立,随后河南、浙江、山东、山西、奉天等省纷纷宣布独立。在一片反对声中,李经羲吓得躲在天津租界不敢进京就职。其间真空期先后由伍廷芳、江朝宗代理国务总理。黎元洪迫切希望李经羲到北京来就职。在黎元洪的一再催促下,李经羲提出必得有张勋进京保驾,才能就职。在迫不得已之下,黎元洪接受张勋进京调停的建议,并被迫于6月12日解散国会。6月14日李经羲在张勋陪同下乘专车到达北京。6月22日才通电正式就任国务总理一职,同时兼任财政总长。然而张勋的意图在扶持清室复辟。7月1日,张勋等人在养心殿叩见清逊帝溥仪,演出了一场复辟的闹剧。身为国务总理的李经羲,在张勋复辟的闹剧中未曾表示反对,也未捞到任何好处。在7月2日化装成运煤工人,从东交民巷六国饭店东头的“水门”逃出,乘上火车直奔上海,被世人称为“五日京兆”。李经羲国务总理任期在理论上从1917年5月28日国会通过到7月2日止是35天,实际在任不到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