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施里芬计划内容的安排,一旦爆发战争,东线的德军对俄国起到牵制作用,而西线的强大德军,要在6周时间内,打败西线的法军,然后再主力东移,打败俄国。只有这样争取时间,才能让德国不陷入两面作战的泥潭。
施里芬计划是一个大胆的军事计划,无论是一战或二战,德国的军事策略中,都有施里芬计划的思想。但是由于计划和实际的巨大差异性,施里芬计划,最终也在炮火声中,成为历史的一个缩影。
施里芬计划战略思想是什么
施里芬计划指的是德国的施里芬在做参谋长的那段时间中提出的一套全新的作战方式,主要是想要在之后的战争中,能够从容地面对德国最大的强敌俄国和法国,可以说这一套计划也就是之后的闪电战的开端,而施里芬的计划也让德国在一战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快速地打败了法国。这其中施里芬计划战略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施里芬计划战略思想是什么呢?
施里芬计划示意图
施里芬计划战略思想是在1891年的时候提出来的,在很久之前施里芬就对俄国和法国进行了深刻的了解,并且得知法国的力量是非常雄厚的,而俄国尽管装备比较落后,但是也是不容小觑的。在施里芬将这些情况都了解透彻之后便产生了一个最为令人惊讶的想法,那就是在德国发展迅速的期间,利用它的优势第一步先打败法国,之后再将所有的力量集中起来打击俄国。
在施里芬看来俄国的军事动员是比较缓慢的,而在这段缓慢的时间中,德国已经拥有了精密的铁路网络,完全能够在这段时间将法国击败,这是施里芬在做计划的时候最基本的思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施里芬计划战略思想。如果用最为简便的话语来总结的话,那么可以将这个思想凝结为三个字——时间差。在1891年他刚刚成为参谋长的时候,就在第一份备忘录中提出了这个想法,之后又陆续上交了两份备忘录,并且进行了反复的修改,以至于最终以这个战略思想为基准的计划终于形成了。
揭秘施里芬计划是如何破产的
对于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指挥官们老说,施里芬算是一位作战英雄英雄,他制定的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计划也被称之是为施里芬神话。如此伟大的施里芬计划是如何破产的呢?
施里芬计划
关于这一问题,像很多的历史学家都把责任归咎于执行者的无能和自作主张上,但实际上更多的原因是计划本身的缺陷和不足。那是在进入20世纪以后,战争的征兆越来越明显,其中显现出来的危机使得大战就像是一触即发。
在1914年的时候,巴尔干的火药桶终于要引发世界大战了。在同年7月28日的时候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次日俄国发布了总动员令时,一切“局部化”的希望都破灭了。8月2日法国为了表示和平于是下令边防部队后撤,但是德国却开始进入卢森堡境内。于是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这样的战争形式正如史里芬计划预料的一般帝国被迫同时对法俄开战。
但是在几次的战争中,情形并不乐观。计划中的东线也由于俄国提前到来的攻势而告急,执行者小毛奇抽调了1个军去支援,这样一来,右翼非但没有得到原计划增援加强反倒是而削弱了两个军的力量,后来左翼也面临着被攻破的危险。
综上所看,表面上的原因是由于小毛奇的自作主张削弱了原计划在右翼的力量,并且在战争中指挥上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使计划受到了损失。但实际上,无论毛奇计划还是史里芬计划都缺乏大战略的构想。他的计划虽然是军事计划,但却像一个剧本。他不仅按照自己的“剧本”行动,还假定对方的行动也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行动。可是战争中有太多的因素是预料不了的,而敌人也不可能按照他的剧本计划一直演下去。所以施里芬计划的破产的也是无可避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