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在正史上或许评价还可以,但是在口头史上,名声却特别坏,俨然已是毒后的代名词。
故事的开头已是众所皆知。高祖崩,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便令永巷把戚夫人抓起来,把她的头发剃了,穿上囚衣和镣铐,令她舂米。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唱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汝)?”太后闻之大怒,认为她还想倚仗儿子来翻身,是可忍孰不可忍?吕后把戚姬的幼子赵王召来了。
惠帝仁慈,知道母亲要干什么,于是吃住都和赵王在一起,保护他。某天惠帝早起,回来的时候赵王已被人毒死了。须知,此时的赵王,也不过是个十岁的小儿(一说十三岁)。
然而,吕后做的最过份的,还是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瘖药,使居鞠域中”,还请儿子惠帝来看。惠帝看了大哭,病了一年多都起不来,从此只是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几年之后就崩了。因为他觉得,“此非人所为”,母亲有这种禽兽行,儿子也没有脸面治天下了。
这一段历史记载得很清晰。但令我纳闷的是,近来越来越多的历史随笔中,对吕后抱有深深的同情,替她翻案,觉得戚姬是自找的。我就奇了怪了,连人家嫡亲的儿子都因母亲的兽行觉得愧对天下人了,我们这些没有领到吕后一滴点儿恩义的,倒还能从里面看出一朵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