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族谱的介绍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赏析(3)

  二十一年,张九龄升中书侍郎,当时安禄山反叛被平定后,张九龄上书称安禄山狼子野心,日后将为害大唐,建议诛杀他。但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放过了安禄山,为日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二十二年,张九龄升中书令,第二年又加封金紫光禄大夫。

  然而,此时李林甫入朝,他忌妒张九龄的才能,联系牛仙客等人向皇帝进谗言,最终在开元二十四年的时候,张九龄被罢相。张九龄在任期间,重视农桑,轻徭薄赋,政治清明,唯才是用。为“开元盛世”的延续作出了积极贡献。

  开元二十八年,张九龄上书皇帝,请求回乡扫墓,不想在途中得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死后,皇帝追赠其荆州大都督,谥号文忠。他是“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贤相,在他之后,大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落,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张九龄的感遇写了什么内容

  诗作《感遇》共有十二首,是唐代的宰相、大诗人张九龄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时,被奸臣李林甫陷害后遭贬荆州时所作,在同一时期,作者还写有另一篇佳作《望月怀远》。感遇和望月怀远一样,成了后人争相传唱的佳作。感遇是唐代五言古诗的典范,也是作者五言诗的代表作。十二首诗表达了基本上同一个主题:借物寓意,抒发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表现了作者高尚的节操和远大的政治理想抱负,收录于《全唐诗》。

  

张九龄的雕像


  在魏晋南北时期,中国的整体诗风偏向于浮华空洞,而张九龄的诗文对扭转这种风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明代的高棅在《唐诗品汇》中提到:张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冲淡,体合风骚,骎骎乎盛唐矣。

  以《感遇》其一为例,前两句作者以兰桂为中心,表面上看似描写景物,不写人。假借兰桂的生意盎然和欣欣向荣,来表达自己的品行,突出作者自身的不外求,不求人知修养。到了第三句,笔锋急转,以“林栖者”引出居住在深山之中的隐居者,由于出于对兰桂芳香的向往,她迎着带满了花香的清风而坐,十分喜悦。

  而到了第四句,是全诗的点题之句。草木有心,不想被美人折取的结果。作者借此来比喻自身洁身自好,进德修业的君子品质。他不求人知,不求人折,表现了其作为古代士大夫的优秀品德。全诗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