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族谱的介绍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赏析

  据史书记载,张九龄的祖上是西汉鼎鼎大名的谋士、留侯张良和西晋武郡公张华,而张九龄本人,也名载青史,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相。

  

张九龄家族族谱


  先来说一说张九龄的三十世祖上张良。张氏一门原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张良的父亲张平,爷爷张开地,都是韩国的宰相。随着秦国的壮大和六国的衰落,韩国也不能幸免被秦国灭亡。张良背负国仇家恨,雇了个大力士,等秦王巡游的马车经过,想用一把大锤子把秦王砸死。结果秦王没砸死,他自己反而成了通缉犯。张良在逃亡的过程中,意外学得了《太公兵法》,并投效在刘邦帐下效力,为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还帮助吕后扶持汉惠帝刘盈登上皇位。在功成名就之后,云游四海去了。

  再说说他的第十六世祖张华。张华自小便多才多艺,在曹魏时期当官。后来西晋王朝建立,决定南下讨伐东吴,一统中原。张华在此次战争中是出任度支尚书。在统一后,他在幽州出任了一段时间,晋惠帝时期重新入朝参政,被皇后贾南风委以重任。然后西晋王朝在贾南风的穷奢极欲下,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张华被杀。

  到了张九龄这一代,张氏已经迁居到曲江。张九龄和他祖上一样,少有才名。据说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才华横溢。唐玄宗时期任宰相。重视农桑。兴修水利。延续了“开元盛世”的辉煌。然而被李林甫等人诬陷,在权力斗争中落败被罢相。成为了开元盛世的最后一名贤相。其风度、其远见卓识,被唐玄宗大加赏识。之后唐玄宗再任命宰相,总要拿张九龄和他们比较一番。而当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再逃亡的路上,想起自己当初没有采纳张九龄的建议而诛杀安禄山,后悔不迭,特地派人到张九龄的坟墓前纪念。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赏析

  唐代伟大的政治家、诗人张九龄在与当时的大奸臣李林甫的政治斗争中失败,遭到诽谤排挤后被罢相,遭贬荆州长史,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千古名作《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


  这是一首作者对着明月思念远方家乡亲人的诗。该诗的第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已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此句起笔意境雄伟,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营造了一种辽阔广大的海上景象。而“天涯共此时”的意思是,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在这个时候也应该和我一样,在遥望着这样一轮明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

  第二句紧接上句,以“怨”和“竟夕”两个词表达出诗人的思念程度的深度和长度,这种思念通宵达旦,至深至切。

  后两句把诗人彻夜难眠的画面形象地表达出来,他熄灭了灯,发现室内还是被月光洒满,披上衣服走出室外散步,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衫。想把着皎洁的月光掬满在手心送给亲人,在月光又怎么能被他捧起来呢?还是回到床上睡觉,这样可以在梦中可以梦见和亲人团聚的美好时刻。这两句在形式上深化了作者“思远”这个主题,形象鲜活,感人至深。

  此诗的创作背景是作者被贬之后所作,但通篇没有让人感受到作者遇到挫折时的伤感和落寞,反而在格调上,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张九龄罢相的原因是什么

  张九龄,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任名相。在他之后,大唐王朝便如江河日下,最终引发了几乎导致唐王朝灭亡的“安史之乱”。在张九龄当政期间,唐王朝虽然繁华到了极点,但社会的各种矛盾已经暗流汹涌。张九龄重视农桑,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保持了开元盛世的最后几年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