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化胡为佛是什么意思 关于老子的故事有哪些

  老子化胡为佛,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老子化胡。因为老子对道的研究,在道教的地位很是尊贵。

  


  因为老子对道的极度传扬,在一个人西出函谷关的路上,向西域人、天竺人传播道家经典,这个教化的过程被后世称为老子化胡。在老子尚未化胡的时候,他一直在皇宫中担任皇家的图书管理员。老子之所以如此博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源于他的好学。由于在朝堂的不得志,还有自己所在国家的日益没落。老子毅然决然的请辞职务。老子刚开始没有目的的西行,在一次边界的时候,有一个官员希望得到他的墨宝,于是老子把他对道的理解写了下来。这就是后世有名的道德经。老子在留下道德经后便销声匿迹了。

  在往西的道路上,老子不断在旅途中传扬道家的学说,也在途中不断探索道的深意。老子终其一生都在为道的弘扬而努力。当然老子留给后世,也不仅仅就是化胡为佛,他为道教的壮大,道教徒的扩充都在做着努力。人们提到老子化胡为佛的经典时,也必然感叹一代圣贤伟岸的身躯。即使他已不复存在,他的精神还是影响着众多教徒。

  然而后世的道教徒为了宣扬老子,神话了老子的西行。变成他在西行的过程中成为了佛陀,而且教化了印度人。其实,化胡为佛,不过是道教为了凌驾在佛教上,所编造的神话罢了。

  关于老子的故事有哪些

  老子有很多故事流传于世,下面我们就说说其中的一个。在司马迁的《史记》里面,记载有孔子向老子求教的事情。

  

老子铜像


  有一次孔子带着众弟子走到东周时去拜访老子,老子喜欢清静,面对一群“远来之客”,有点不知所措,但他没有怠慢,立即走出门外,向这群人问道:“各位,有何事指教?”

  站在首列的孔子见到门前的老者清雅脱俗,知道这个老者就是老子,于是上前恭敬地请求赐教。

  老子最烦繁文缛节,所以对孔子笑了一声,答道:“先生说重了,我没有什么可以教导您的。不过您如果是不嫌在下舍里简陋,倒是可以闲聊切磋一番,以消遣时日。”

  孔子一贯是比较拘谨的,看到老子的洒脱,他非常向往,不过依旧还是按捺住了心底的想法,以礼行事。虽然老子的态度非常谦和,但孔子仍然是依照着礼仪行事,点点举动都不敢逾矩,所以显得十分拘束。两人在屋中谈了一阵,老子便觉得孔子太过严肃,十分无味,于是就对孔子问道:“您千里而来,想要向我讨教所谓的‘礼’,是吧?那么我请问您,您所说的‘礼’,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

  孔子一愣,随即回答:“大抵是先圣周公‘制礼作乐’而来。”

  之后二人聊了一些看法,老子对于孔子的古板实在是不敢苟同,两个人的谈话也颇为尴尬,后面也就没有再继续聊下去。

  老子与百姓生活有什么不同

  世人谈到老子,都想到他的道家思想,他的寡国小民,他的无为而治,然而老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老子是如何想到研究宇宙来源,他和孔子是朋友还是师生,他的家庭又是怎样的呢?他交朋友又是以怎样的原则呢?

  

老子像


  我们看到有人练太极,会经常说以柔制钢;我们看到有人在下围棋,会经常说知白守黑;我们看到有人在写书法,也会说知白守黑。我们经常听到人说要观一隅而知全局,要有全局观念。这就是老子的智慧,在生活中出出可见。我们的想法,我们的行为也时常实践着老子的观念。他教导人们不要只是追逐功名利禄,人的生活里不是只有竞争,人要学会进取,但不是贪得无厌。他更多的是教导我们要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人不能被生活所控制,也不能被失败击晕了头脑。学会了洒脱的对待生活,要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要保持自己健康的人格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