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为何被迫二次归山?又是如何避祸的?

  李泌为何被迫二次归山?又是如何避祸的?三国中的谋臣当论诸葛亮为首,而唐朝的谋臣不可不说李泌。李泌,到底何许人也,居然能够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提并论,想必也是有大智慧的。

  李泌出生于公元722年,在经历了67个春秋后,于789年自然病逝。他出生于唐玄宗时代,死于唐德宗时代。李泌的智慧在他幼时便崭露头角,7岁时李泌在跟随老臣张九龄处理朝政时便提出了自己对政事的独特见解,据传张九龄当时亲自认错,并不顾年龄上的悬殊,身份的差异一意与李泌结为知己,这在当时是广为流传的。李泌也因为此事被唐玄宗亲自接见。成年后的李泌更因与玄宗讲解《老子》而被任命为翰林院学士,同时兼任太子师。

  李泌在侍奉唐朝四代君主时,在保全自身安危之后,会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传达给了当朝皇帝,一般被采纳的建议实施后均获得不小的成效,未被采纳的却或多或少导致了时局的进一步动荡混乱,可说李泌真是具备长远的眼光,能够做到深谋远虑。

  李泌性格上的一大缺失便是他信道教,所以他一直在寻找长生不老之法,很少食用烟火食物。这在现代来看是多么的可笑之极,但在当时来说,正因为他信奉道教,所以他议政时见机行事,当大环境不利于己的时候,他会选择明哲保身,正可谓留的青山,才能做以后的图谋,如果连青山都不在,何谈将来。

  李泌,客观来说,他为唐朝时期的四朝元老,具备了谋臣的眼光,但却因避祸保全自己,而未能将其才能完全发挥,可想如果他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晚唐时期何以生灵涂炭到那种地步。

  李泌为何被迫二次归山?三国时,刘备请诸葛亮,经过了三顾茅庐才有请到此位高人,诸葛亮也不负刘备所托,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在刘备死后也尽心辅助其子,只可惜是扶不起的阿斗,最终将蜀国葬送。

  诸葛亮与刘备初时并不相识,经历过机缘巧合结识后才成为知己,诸葛亮在那时就下定决心士为知己者死。而李泌和肃宗李亨结识却是幼时,那时的李泌刚崭露头角,被玄宗认为是可造之才,并任命为太子师,那时的太子便是肃宗李亨,所以他们二人可谓亦师亦友的关系维系了很多年,后来因李泌与权臣杨国忠发生矛盾,杨国忠将其赶出长安,李泌便归因于山林,过着隐士般的生活。

  当肃宗登上皇位后,便费劲心思寻觅他幼时的好友李泌,肃宗在寻找到李泌后,十分欣喜,以后但凡大小事均要跟李泌商量过后才能放心处置,但好景不长,肃宗重用李辅国,使得国家继续变得乌烟瘴气,李辅国觉得李泌权限过大,便私下勾结宠妃张良娣,想方设法迫害李泌,李泌感觉到了危险的来临,决意再次离开朝廷,在推拒肃宗的再三挽留后,毅然再次转身归山。

  李泌,因不愿意同流,在肃宗时期便被迫二次归山,在李泌归山后,唐朝便政局黑暗无比。

  李泌一生极为神秘,说是谋臣,更多时候却像是一个隐士,身份扑朔迷离,极富传奇色彩。他的一生历经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个朝代,从这点可看出此人是长寿的,虽然朝代更迭,但依然是需要时限去完成的,另外可看出此人是富有谋略的,不然在那样的晚唐乱世,能存活一两个朝代着都是极为困难的,能保持自身的廉政不同流合污,且能保住性命者真是屈指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