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权相蔡京为什么能成为地位最高的宰相?(2)

剧照

  蔡京出任首相后,也的确没有辜负皇帝的信任。皇帝贪玩,他就陪玩;皇帝喜欢珍宝,他就设法搜寻;皇帝要建万岁山,要把全国的名胜古迹,珍禽异兽,奇花异石,“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都统统浓缩到这里,他就马上安排心腹朱勔,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专事搜刮。为了把这些奇花异石、珍禽宝贝运到京城,他还在全国各地征调船只无数,通过运河、汴河运到汴京,大兴“花石纲”之役。

  蔡京投皇帝之所好,不但表现在物质上,还表现在政治上。宋徽宗十分追慕父亲宋神宗、兄长宋哲宗的改革理想,他以“绍述父兄”为己任,他在位的第二个年号为“崇宁”,即继承神宗常法熙宁之意。所以,在政见上,蔡京按照宋徽宗“绍述父兄”的思路,继续走改革之路,而且成绩斐然。任相那些年,他大力改革科举,发展州县教育,增设算学、医学、武学、律学,使科举考试与行政事务更加协调适应。他大力改革经济,对茶法、盐法、货币、漕运、方田等进行了大范围改革,尤其是茶、盐的专卖改革,改革后较改革前,国家财政收入成倍增长,连年翻番,“异时一日所收不过二万缗,则已诧其太多,今日之纳乃常及四五万贯”(《宋史?食货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蔡京还推行社会救助制度,在全国各地广泛设立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机构,“居养鳏寡孤独之人,其老者并年五十以上,许行收养。”可以说,在宰相任上,他做了一些实事。而蔡京的聚财之能,对于以京畿为自己的后花园、以大宋国为自己的储藏室、且贪婪成性穷奢极欲的宋徽宗来说,真是求之不得,正中下怀。

  于公于私,宋徽宗都对蔡京特别青睐,虽然多次贬过蔡京的宰相职务,但往往转瞬就重新起用。其对蔡京的眷顾真是情深谊长。崇宁二年任左相,后封为嘉国公。崇宁五年,进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安远军节度使,改封魏国公。同年,罢为开府仪同三司、中太乙宫使。大观元年,复升左相,拜太尉、太师。大观三年,致仕退休。政和二年,复召辅政,封鲁国公。宣和二年,致仕。宣和六年,再起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称“公相”。同年,复致仕。在宋徽宗的扶持下,蔡京不断加官进爵,是北宋以来加官最多、地位最高的宰相,宋徽宗还曾七次亲临蔡京府上,权力如日中天,无以复加。当时,民间甚至有:“但知有蔡氏,不知有朝廷”之说(《程俱年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