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强调的社会等级制;以及复古,唯前贤独尊;只有承传,没有批判的等等社会政治观点,学习观点;其重人文,反科字,反探索,反自由平等的种种社会思想说教,确实值得批判。
孔子,从世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后,他的学说是反人类进步,反人性自我实现的社会进步基本动力的说教,是妨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思想症结。
孔子的人分三六九等,和共产主义的人人平等相违背,儒家思想让中华民族忍得的太久大多了。
历史文化用来参考,哪能食古不化,搞个人崇拜。历史向前发展,哪能前人压后人。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时代总要交给年青人,年青人会自己选择未来。而不会选择孔子给他的未来。
看了前几十个回答,发现一个问题,大家全都在回避问题的关键部分,说了许多不知所云的话,没有人对本问题进行回答。
孔子是教育家,而且是中国第一个办私学的伟大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为开启民智做出巨大贡献。
假如这种说法成立,那么问题就来了,孔子怎么支撑自己的学团生存下去呢?一个教学机构,总需要经费吧?孔子用什么支撑学校的运营?
可能会有赞助,不论是社会有识之士的,还是孔子已经成名的学生的,这些可能都会有,但是要知道孔子的学校是有相当规模的,不说弟子三千,常规有学生百人应该不会错的。这么多的吃喝怎么办?如果都是自费,那不等于说,孔子没有做到“有教无类”吗?
一个穷人,一个春秋时代的穷人,真能负担得起不工作只读书吗?
再有,“闲人七十二”,能叫做闲人,那一定是比较出名的,学习成绩优异的。假设真的“弟子三千”,那么那两千九百多人干什么去了?没有出路的教育,招生怎么进行?
可以肯定的是,众多弟子中,绝大部分是鲁国人。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经济,我实在想不出这些弟子还有什么谋生手段。大家可以帮孔子设计一套不做官、不经商、不务农,当时能够生存的手段。如果上完学不能靠知识生存下去,你会去读书吗?
孔子自己说过,他十五岁开始求学,三十而立,如果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这叫做“立”吗?可孔子做鲁国的大司寇,起码也是五十岁左右了,前面几十年,尤其是年轻时候怎么活下去呢?
王东岳先生说孔子办了一所丧葬技校,如果大家认为不对,那起码也要告诉人们他错在哪里了,最起码也要说出孔子靠什么谋生的,他的学生毕业后又是靠什么谋生的。你说的合理,大家自然信服你。你这些都说不出来,然后就说他人错了,这能让人信服你吗?
这句话显示王东岳根本不懂中国文化。他那套东西就是用西方的辩证思维解读中国文化,根上就是西方哲学。说话之乎者也,但是中国文化他根本没说到点上。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什么?
无论是道、儒、释,哪一家最后都是殊途同归,最后都是对人及生命的阐释。所以中国文化包容性强。
西方文化神即真理,只有神是客观的存在,世间万物都是虚妄,所以要用思辨去探求真理,找到神。因此西方文化要批判一切,不符合它的标准的,它都认为你说错的,没有包容性,这就是王东岳学说的内核工具。
但是“递弱代偿”的主张,他是用归纳法总结出来的,不用思辨逻辑。他的整个理论,就是个“四不像”,好比科学怪人研究出个怪物一样。
孔子教学的高明之处
孔子学说以“仁”为本,仁者爱人。只说个仁的概念大多数人体会不到,理解不了,所以孔子以“孝”引出“仁”,让学习的人有情感体会。
他又从各种角度来阐述“仁”,尽量把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用形而下的方式说明白,所以才有三千弟子找他学习,可不是他找的三千弟子。
“礼”只是达到“仁”的手段,孝也是让人更深刻的了解“仁”。
王东岳说对了一半,孔子办的是丧葬技校,但是小型的、私立的,所谓大型是吹出来的。
一、孔子的教学内容以丧葬为主
孔子传道传的便是丧葬的道,授业是教如何埋、埋在哪、怎么埋,解惑便是针对礼仪不懂的问题都可以请教他。
《论语·述而篇》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指的便是丧葬文书、悼念词之类的悼文,行指的是埋人、人殉的技术,必须体现在行动上,忠指的是对行业的忠诚,要喜欢这个岗位更要忠诚于这个行业,而信指的便是信用,对于丧葬业务,必须收费合理,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怠慢和敷衍。
孔子推崇的周礼是一个连死亡都要等级尊卑的礼,这是最坏的思想!一个发死人财的行业,居然被美化成了传统文化的主干,这是最弱智的人!试举孔子教学一例:
【文】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译】宰我问:“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孔子说:“你就吃开了大米饭,穿起了锦缎衣,你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孔子说:“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服,所以不那样做。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不仁啊!小孩生下来,到三岁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难道宰予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爱吗?”
【评】孔子在母丧期间、想去吃季氏的霸王餐,被季氏的家臣阳虎训斥了一番,才屁也没敢放就回去了。孔子坚持三年之丧的周礼,是因为贵族阶层三年不事生产,也不会愁吃穿。但平民百姓,别说三年,哪怕一个月不劳作,全家都可能忍饥挨冻!
请新儒家信徒们坚持孔子所说的三年丧礼再出来装B!
二、孔子开创平民教育的说法是吹出来的。事实是孔子毁了中国的教育。
孔子办私学之前正腐早已举办了各级义务教育制学校:子产不废乡学可以证明;“士”家子弟,可以接受“礼、乐、射、御、书、数”等的教育;平民子弟,有乡校或以官为师。更早的名相伊尹是奴隶出身,也照样能读书学习。
孔子办高价培训班之后,平民再也上不起学了。
王东岳的“学说”基本上属于胡言乱语,非常的不靠谱。
孔子是谁?将后人强加在他头顶上的种种光环去掉,原装的孔子其实不过是一个靠教书来混饭吃的先生。孔子最大的贡献是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例,“有教无类”才是孔子最为值得尊崇的原因。
孔子办学,孔子的招生标准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是孔子的学生却是各种各样的人才都有,如果用现在的眼光看,孔子培养的应该是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岂止是“丧礼技校”!
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时代的不同使孔子的思想具有巨大的局限性;因此当代人绝不可以用现在的标准来评判孔子——站着说话不腰疼,王东岳如果生活在孔子那个时代试试看! 岂止是高山仰止!
孔子的教学内容只能从《论语》中通过他的学生们回忆得知,孔子确实讲过“追远慎终”,“追远”是不要数典忘祖,要记住自己的哪一颗树上结的果子;“慎终”是不要忘了父母,对待父母要懂得如何报答养育之恩。
“厚葬”的习俗不是从孔子开始的,《礼记》这类书也不是孔子主编的,所谓“葬礼技校”从何说起呢?
孔子还说了:“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为什么不看看孔子整个句子说了什么呢?孔子明明白白告诉他的弟子们,父母活着的时候必须“事之以礼”,什么是事之以礼?不就是一个“孝”字吗?
生前尽孝,死后安葬有错吗?今天的人们如果父母过世,不也是有三天丧假,不也是要举行一个仪式表达自己对失去亲人的哀思吗?既然是一种礼仪,当然不可以坏了规矩。孔子的话有错吗?
每年不还有一个清明节吗?清明节是干什么的呢?去扫墓是不是要有一些规矩呢?
对于古人,首先应该有敬畏之心——虽然不是“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但如果中国历史上是没有了孔子,现在会怎么样还真的说不清楚。
多读点书,评论孔子首先要读读《论语》吧!?断章取义哗众取宠不是长久之计。
孔子思想不可学
王东岳看任何事情都是从阴暗的角度看的,所有认同王东岳的观点者,就是因为心理弱势,平常受到了一些小打击,刚好被王东岳触碰到了痛处,所以认为王东岳说得太对了。这就是魔鬼控制人类的办法,你有伤心处,你有欲望它就教你用伤害他人的办法去伤害他人,就麻醉了本身的疼,让你达成不正当的欲望,你就觉得魔鬼才是好人,魔鬼对我才是真心的。魔鬼专门利用人类愚昧不明又自私的心理。在我看来王东岳就是一个邪恶的魔鬼。只有引人向善,才是个思想家。孔子所讲的东西全都是有益于世人,他一生行为只有助人没有害人,王东岳说的孔子靠丧葬仪式收取钱财?难道孔子想当个巨富?如果他需要钱来养学生,这个行为就说不通了吧,所以王东岳这个人内心暗黑。王东岳这么说,其目的就是语出惊人,吸引人的关注。哗众取宠的小人心性。
我们不去评价王东岳先生对孔子办学的基本评价,因为王先生不仅在对待孔子,他对待所有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很独特,正因为如此,他的授课形式吸引了众多读者。能引发一场对哲学、对中西方文化的学习热潮,也是一件好事。
王东岳先生潜心研究学问,精神难能可贵。授课方法运用灵活,很有启发性。由于王先生否定一切,走向极端,观点基本上是错误的,而读者不加思考接受,这正是问题所在。王先生的学术观点没有学术价值,既没有学术价值也没有应用价值,只能说对学科建设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得不到学术界的认可。
所以,王东岳先生的课,可以听听,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受到启发,至于王东岳先生中国历史以及历史人物的评价及其观点,我们可以当做参考。
对王东岳先生学术水平如何,目前褒贬不一,但他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是:“当代中国老子”。在学术上究竟贡献如何,肯定者有之,否定者有之。可以确认的是,王先生经过网络一番折腾,很快成为目前网红人物,作为一个学者,以这种方式知名于世还不多见。至于其学术成果对人类社会进步有多大作用,是不是颠覆了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的唯物论以及人类的认知水平,能不能称之为“当代中国老子”、“东方神人”以及“着名的哲学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在定论为时过早,时间是最好的裁判,留给时间来评判吧。
王东岳先生在各种培训授课时称,自己撰写的《物演推论》等着作,“创立”了一个新的“学说”或“假说”,自喻为中国“当代老子”,其学说核心内容,即一个新的万物演化规律——“递弱代偿原理”。他认为,愈原始愈简单的物类其存在度愈高,愈后衍愈复杂的物类其存在度愈低,并且存在度呈一个递减趋势。随着存在度的递减,后衍物种为了保证自身能够稳定衍存,就会相应地增加和发展自己,却不能改变它们的存在效力越来越衰微的总体趋势,因此,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人类面临着空前的深度危机。
王先生创立的“学说”或“门派”不能说一点价值也没有,至少他有一股精神,他的研究方法,他对知识的积累,的确值得我们学习。但他大胆的推演和另类的研究角度所得出的结论,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