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以邻为壑,是指一个人或一个集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邻里的感受,采取孤立自己的措施。这句话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曾经采取了以邻为壑的策略。
据《三国演义》记载,当时的蜀汉和东吴之间关系紧张,互相嫌隙。为了避免战争,诸葛亮决定采取以邻为壑的策略,即在蜀汉和东吴之间建立一道高墙,以隔绝两国的联系。这道高墙被称为“空城计”,是诸葛亮的一项重要军事策略。
蜀汉的这项策略,让东吴感到非常愤怒。因为这道高墙不仅隔绝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让东吴失去了与蜀汉结盟的机会。东吴的大将陆逊,便向孙权上书,请求出兵攻打蜀汉。孙权经过考虑,决定派遣陆逊率领大军攻打蜀汉。
在陆逊率领的东吴大军的进攻下,蜀汉的军队陷入了困境。诸葛亮绞尽脑汁,最终想出了一个计策,让自己的军队成功地摆脱了东吴的追击。这个计策就是“借东风”。
诸葛亮派遣人去找东吴的将领周瑜,向他借来东风,以便蜀汉的军队能够顺利回家。周瑜起初不太相信,但最终还是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于是,蜀汉的军队就利用东风,顺利地回到了自己的领土。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诸葛亮采取了以邻为壑的策略,使得蜀汉和东吴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虽然这个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蜀汉的利益,但也让东吴产生了敌意,导致了后来的战争。
总结
成语以邻为壑出自于《三国演义》,讲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采取以邻为壑的策略,建立空城计,隔绝了蜀汉和东吴之间的联系。这项策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蜀汉的利益,但也让东吴产生了敌意,导致了后来的战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邻里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理解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