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胁肩谄笑的出处是哪里?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胁肩谄笑”最早出自于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诗句为“胁肩谄笑猎人前,塞鸿飞翮冷烽燧”。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些人为了迎合权贵或者取得好处而卑躬屈膝,摆出卑躬屈膝的姿态来讨好权贵,这种行为通常是出于利益和私欲的驱动。

在唐朝时期,文人墨客经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白居易的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便是其中之一。这首诗写的是送别好友的场景,但其中的“胁肩谄笑”这个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某些不良习惯和社会风气。白居易自己也曾因为不肯“胁肩谄笑”而失去了官职,这也表明了唐朝时期的官场风气和政治文化。

除了白居易的这首诗,还有一些其他的文学作品也出现了“胁肩谄笑”这个词语。比如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赠汪伦》一诗中写到“谄谀奉承之谓胁肩谄笑”,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批判。在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沙和尚就是一个明显的“胁肩谄笑”的形象,他为了取得唐僧的信任而不断地向唐僧献媚,但实际上心怀不轨。

这个成语虽然起源于文学作品,但它的意义在历史上却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常常出现一些人为了争取权力或者利益而采取卑躬屈膝的方式,这种行为被人们称为“胁肩谄笑”。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比如清朝时期的官场风气和文化,就充斥着这种“胁肩谄笑”的现象。

总的来说,“胁肩谄笑”这个成语在历史上的含义和用法都比较广泛,它既是一种文学形象,也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在当代,这个成语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警惕那些用卑躬屈膝的方式追求权利和利益的人,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观念,不被这种“胁肩谄笑”的现象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