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征始末 劳动历史时间轴

目录导航:

  1. 十字军东征始末
  2. 劳动历史时间轴
  3. 世界之窗里,有什么建筑物
十字军东征始末

十字军东征共进行了八次主要的远征,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一次、第三次和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年)源于教皇乌尔班二世在克莱蒙特的呼声,要求欧洲基督教徒团结起来,向伊斯兰教国家发起圣战。当时,拜占庭帝国正面临塞尔柱突厥帝国的压力,希望得到西欧的援助。此次东征的结果是耶路撒冷的陷落,以及建立了四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安条克亲王国、的黎波里伯国和埃德萨伯国。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1149年)源于教皇欧仁三世号召欧洲基督教国家援助拜占庭帝国。这次东征以失败告终,原因包括德国、法国等国家之间的矛盾、缺乏战略目标和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信任危机。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年)是在耶路撒冷王国被萨拉丁所建立的阿尤布王朝征服后发起的。德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和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狮心王)参与了此次东征。尽管十字军未能收复耶路撒冷,但他们成功地恢复了对沿海城市的控制,并与阿尤布王朝达成了一项协议,允许基督教朝圣者进入耶路撒冷。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年)原本是为了收复耶路撒冷,但在途中却被威尼斯商人操纵,最终攻占了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这次东征导致了拜占庭帝国的分裂和衰落,严重削弱了基督教世界对伊斯兰教势力的抵抗能力。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被视为十字军历史上的一个耻辱。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1221年)以收复耶路撒冷为目标,但最终失败。十字军试图攻占埃及的达米埃塔,但由于水资源短缺、粮食不足和疾病,最后不得不放弃进攻。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1229年)是在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的领导下进行的。腓特烈二世与阿尤布王朝的苏丹达成了一项协议,收回了耶路撒冷、拿撒勒和伯利恒等城市,但耶路撒冷的神圣岩穆斯林保留。这次东征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斗,主要通过谈判实现了部分目标。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1254年)是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起的。他试图通过攻击埃及削弱穆斯林在地中海地区的势力,但由于战略失误和疾病,最终失败。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年)同样是路易九世发起的,但由于他在突尼斯去世,东征计划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次东征基本上标志着十字军东征的结束。

十字军东征是指在11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欧洲基督教国家发起的一系列远征,旨在夺回被穆斯林占领的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地区。这些远征由教皇领导,参加者大多数为欧洲贵族和军队。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于1096年开始,由法国贵族博齐奥率领,最终于1099年攻占耶路撒冷。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于1147年开始,由法国国王路易七世领导,但最终失败。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于1189年开始,由英国国王理查一世领导,最终取得胜利,但无法永久占领耶路撒冷。

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字军东征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宗教色彩,成为了欧洲贵族和商人的商业和政治活动。尽管东征没有实现其最初的目的,但它对欧洲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字军东征是指11世纪末至13世纪初,欧洲基督教国家发动的一系列远征活动,旨在夺回圣地耶路撒冷和巩固基督教在中东地区的势力。以下是十字军东征的始末:

背景:在11世纪,伊斯兰教的塞尔柱帝国逐渐扩张,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许多基督教圣地。这引发了欧洲基督教国家的不满和愤怒。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由教皇乌尔班二世发起,数以万计的欧洲基督徒参与了这次远征。他们经过长途跋涉,最终于1099年成功夺回了耶路撒冷,并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1149):这次东征由法国国王路易七世领导,目的是支援耶路撒冷王国对抗伊斯兰敌人。然而,由于内部纷争和策略上的错误,这次东征以失败告终。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由英国国王理查一世、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领导。尽管他们在开始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最终未能夺回耶路撒冷。

后续东征:随后还有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十字军东征,但它们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最终,基督教国家未能永久控制耶路撒冷和中东地区。
总的来说,十字军东征是一系列基督教国家为夺回圣地耶路撒冷而发动的远征活动。尽管取得了一些短暂的成功,但最终未能实现最初的目标。这些东征对欧洲和中东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文化、宗教和政治方面的变化。

劳动历史时间轴

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 劳动关系——系统、要素、环境:劳动关系作为一个系统,既存在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又存在劳动关系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基本矛盾:劳资之间基于经济利益的冲突与合作是劳动关系系统的内在矛盾、基本矛盾,它贯穿劳动关系发展始终并推动劳动关系发展。

外部环境: 系统内部基本矛盾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劳资之间的冲突与合作在不同时期又有各自突出的表现,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从而令劳动关系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来。

按照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阶段特征,把劳动关系的历史划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

劳动关系发展的六个阶段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5世纪末-18世纪中叶)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成熟资本主义时期(20世纪中叶-20世纪8、90年代)

全球化时期(20世纪8、90年代至今)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劳动关系 阶段:现代劳动关系形成时期。

时间:起始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之后开始的殖民掠夺 截止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

历程: 13、14世纪,在封建社会内部自发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17世纪政治革命——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并最终在经济上占据了统治地位 的资产阶级不满足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和封建政权对资本主义发展的 种种限制,于是发生了17世纪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

(后果)通过革 命,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 扫清了道 路。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并未建立,使得资 本主义的政治统治并不稳固,动荡和复辟反复发生; 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直到产业革命发生为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物质基 础,资产阶级的统治也稳固下来,资本主义劳动关系也最终形成和确立。

世界之窗里,有什么建筑物

“深圳世界之窗有以下环球建筑:仿造的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柬埔寨的佛教古迹吴哥窟,泰王宫,印度摩多哈拉圣井,印度孟买巴哈加支提窑,印度亚格拉的泰姬陵,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和悉尼铁桥,威尼斯著名的圣马可广场,西班牙阿卡沙堡,丹麦美人鱼,德国科隆大教堂,意大利图拉真纪功柱,意大利比萨斜塔,希腊雅典卫城,法国圣米歇尔山修道院,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美国白宫,非洲毛利民居,美国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巴西耶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