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过程 英国宗教改革的过程

目录导航:

  1. 中世纪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过程
  2. 英国宗教改革的过程
  3. 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英国历史
  4. 英国君主制的演变过程
  5. 二战后英国的教育改革是什么
中世纪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过程

一、应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2、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3、历史传统:法律至上,有限王权。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到13世纪会议制度基本形成。

4、理论依据:英国启蒙思想家的生意,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君权神授)

5、开始确立:186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6、发展完善:责任内阁制和议会改革。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七大历史事件:光荣革命、 孟福尔议会、爱德华一世、中世纪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权利法案》、逐步确立的过程。

英国宗教改革的过程

英国宗教改革过程:

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借口罗马教皇克雷芒七世拒绝批准他与王后凯瑟琳(阿拉贡的)离婚,于1529年召开改革议会,开始进行宗教改革。

1532—1534年间,改革议会在托马斯·克伦威尔的推动下,相继通过《首岁教捐法案》、《终止上诉法案》和《至尊法案》等,宣布英格兰教会与罗马教廷脱离关系,停止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英格兰君主为英格兰教会最高首脑。

1571年英格兰议会通过《三十九条信纲》,以此作为国教教义,英格兰宗教改革最终完成。这种按新教教义建立的教派称安立甘宗(英国国教),其教会称安立甘教会(又称英国国教会,英格兰圣公会)。

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英国历史

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是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
这段时间是英国历史上发生了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技术变革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内,英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变,工厂开始出现,交通运输进一步发展,商业和贸易也开始繁荣。
这些变化带来了全新的生产方式,带来了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革。
工业革命的影响超出了英国的国界,它为全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在这个时期内,英国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城市化进程中的工人阶级生存状况恶劣,劳资矛盾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反思。

英国君主制的演变过程

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发《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

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国王詹姆士一世来自苏格兰,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詹姆士一世之后,查理一世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力。

1628年,议会查理一世关闭,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英国资产阶级gm爆发

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然而,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议会尊克伦威尔为护国主。克伦威尔独揽大权。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权的统治。

1660年,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做了英国国王。英国恢复了君主制,但国王的权力受到了很大限制。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在查理二世死后成为新一任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是个天主教徒,他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进行反攻倒算,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权利法案》还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威廉夫妇接受了《权利法案》和议会的要求。

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从此,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一、应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2、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3、历史传统:法律至上,有限王权。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到13世纪会议制度基本形成。

4、理论依据:英国启蒙思想家的生意,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君权神授)

5、开始确立:186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6、发展完善:责任内阁制和议会改革。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七大历史事件:光荣革命、 孟福尔议会、爱德华一世、中世纪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权利法案》、逐步确立的过程。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1640年,英国议会召开,国王查理一世带兵包围会场,挑起了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49年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的军队,把国王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克伦威尔上台,克伦威尔执政期间,大权独揽,引起了不满,斯图亚特朝复辟,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二战后英国的教育改革是什么

1943年,政府发表了《教育改造》白皮书,对战后教育重建进行了总体规划。白皮书提出,新的重建方案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则性的认识,即教育是在各个连续的阶段实施的一个连续的过程,儿童的教育从5岁开始到义务教育结束,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招收11岁以下儿童;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招收11岁以上儿童。白皮书的发表,为《1944年教育法》的颁布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194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教育大臣巴特勒(R.A.Butler)递交的教育法案,称《1944年教育法》。

《1944年教育法》的颁布,为战后英国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总的法律框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英国自此确立了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组成的现代公共教育体系。其次,双轨制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前的民办学校通过不同程度的改组,在很大程度上被纳入了公共教育体系中。但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公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并存的教育制度尚未完全改变,公学还没有纳入公共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