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丝绸通过什么传入西方
- 中东和欧洲的历史渊源
- 15世纪到17世纪中西方时代背景
- 16世纪西欧工商业发展的原因
- 欧洲亚洲美洲大三角贸易,大西洋三角贸易分别是怎么回事
- 概况欧洲殖民者是如何进行三角贸易
答丝绸是通过航海之路传入西方。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大量输入欧洲,并迅速引起人们的尊崇。到17-18世纪时,欧洲又兴起长达百年中国热,在这一热潮中,中国的各种商品深受欧洲各阶层追捧。然而由于当时远洋贸易的局限,中国商品往往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增进了解。
在西方引起超级震撼的丝绸,究竟何时传入西方,却一直是个谜。有学者在研究了希腊一本古书之后,再结合中国历史,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周穆王西巡时传入西方!
传统认为,在公元前4世纪—5世纪,丝绸第一次传入西方,如今学界普遍支持这一观点。被认为最早记载丝绸的古希腊书籍是《吕西斯特拉特》,上面就提到了一种“透亮”的服装,称其为“阿摩戈斯服装”。
随着以汉帝国为一端、以罗马帝国为另一端的海陆两途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中西文化交流也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高潮。
对于西方地中海世界来说,中国就是产丝之国;在一定意义上,汉文化也就是丝绸文化。沿着丝绸古道,大量中国丝货源源西运,流向中亚、南亚、西亚和北非,直到地中海世界。例如,叙利亚东部沙漠之中的绿洲国家帕尔米拉,就是中国丝织品西运地中海地区的一个重要中途站。这里出土的汉字纹锦,是属于公元1世纪的丝织品。它的纹样和织人的汉字同本世纪初在新疆楼兰等地发现的丝织品类似或相同,都是汉代生产的绫锦、彩缯。
中国丝货运到地中海地区后,大受欢迎,很快成为那里各个民族、各个社会阶层人们的普遍的追求。从中国运往罗马的丝货,都先要经过埃及。因为当时的埃及,属于罗马统治下的亚历山大省区。作为东西方交通与贸易的枢纽,罗马输往东方的货物大都从亚历山大运往东方各地;来自中国、印度和阿拉伯、波斯的货物也以这里为最大的集散地。
中国的丝货由中国商队直接运到叙利亚,或通过波斯及其他中介商队转运到那里,然后进入埃及。从公元初年起,中国的丝绸便在埃及流行起来。据记载,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君主,女王克列奥帕特拉(前43~前30年在位)曾盛装出席宴会。这位历史上的风流艳后身穿的华丽绸衣,就是经过特制的中国绫绮美服。公元1世纪中叶罗马作家罗卡纳记述这位女王说:“她白皙的胸部透过西顿衣料显得光耀夺目,这种衣料本由细丝精心织成,经罗马工匠用针拆开,重加编织而成”。这就是说,克列奥帕特拉所穿的华丽丝衣,是由中国运进的缯彩,在提尔、西顿重加编织而成的。恺撒大帝也曾穿着这种精美的丝袍,到剧场看戏,因而引起了惊羡与非议。
中东和欧洲的历史渊源欧洲文明与中东文明往来频繁,爱琴海和地中海则是连接欧洲文明与中东文明的海上桥梁。位于地中海东端的克里特岛,作为古希腊文明的源头,融入了中东古代文明的诸多元素,印证了欧洲文明与中东文明之间的尘封往事。
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人悄然崛起,作为崭新的统治民族登上中东的历史舞台,先后三次兵临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此后数百年间,伊比利亚半岛成为东方丰富的物产、先进的技术以及辉煌灿烂的思想文化传入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历时长达近两百年之久的十字军东征,无疑是欧洲文明与中东文明之间在中古时代的又一次激烈碰撞,欧洲与中东之间的商业贸易交往亦随之渐趋活跃。14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崛起,兼并安纳托利亚,征略巴尔干半岛,降服阿拉伯世界,所向披靡,直至深入欧洲腹地,兵临维也纳城下,开创六百年基业,占据地中海世界半壁江山。
残酷的征战贯穿着欧洲文明与中东文明的漫长历史进程,导致两者之间地缘政治界限的模糊性和极度不确定性。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寿终正寝,诸多现代民族国家脱胎于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之上,欧亚之间的地缘政治疆域渐趋固化。
欧洲文明与中东文明的宗教信仰具有明显的同源性,一神崇拜的宗教信仰自大约三千年前在地中海东岸渐露端倪。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皆以一神崇拜而著称于世,其诸多神学理念可谓一脉相承。地中海东岸的古城耶路撒冷,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皆视之为各自的宗教圣地。起源于伊朗高原而备受波斯帝国尊崇的琐罗亚斯德教,可谓古代波斯文化的标志和象征,内含一神信仰的神学元素,亦曾在中东产生深远的影响。欧洲文明与中东文明皆曾经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即现代化的深刻变革。
15世纪到17世纪中西方时代背景15、16、17世纪是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时期,中世纪分散在地方领主和自治城市手中的权力和特权开始向单一的君权过渡。
与这一趋势相伴随,各种“绝对主义”思想在欧洲兴起。
英国君权的扩张是以父权主义和有机体首脑论作为合法性基础的。
戴维·昂德唐教授认为,这两者是16、17世纪英国政治文化的主潮,决定着这一时期政治发展的方向。而在这两者之中,父权主义的影响更大。
长期以来,学术界偏重于研究少数精英人物的政治思想,而对于普遍流行的、已形成为某种共识的政治文化却缺乏足够的研究。
15世纪到17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这一时期的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开始向海外扩张,探索新大陆,建立殖民地,开辟贸易路线。这使得欧洲经济逐渐崛起,并加剧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竞争。
2.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在16世纪提出宗教改革的思想,反对天主教的种种教义和行为。这导致了天主教教育的分裂,还引发了长达数十年的欧洲宗教战争。
3. 经济和政治变革:在15世纪,欧洲开始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变。经济活动和贸易变得更加自由,出现了新的商业和金融手段。同时,欧洲出现了现代国家,像荷兰、英格兰、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崛起。
4. 科学和哲学思想:这一时期有许多重要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如哥白尼、笛卡尔和伽利略等。他们的工作对现代科学方法和现代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 文化和艺术变革:在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人们重新关注古希腊和罗马文化。艺术家们开始创作更加真实和精细的艺术作品,如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
16世纪西欧工商业发展的原因地理大发现带来的贸易繁荣,殖民主义攫取的原始积累资金和宗教改革放宽的科学思潮共同促成了十六世纪西欧的繁荣富强。
但是,推本溯源,这些只不过是西欧逐渐强盛的条件,真正促使这些条件成熟的,还是推动西欧崛起的人们,而指导人们实践的观念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从而推动了西欧十六世纪的发展。
16世纪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不仅开辟了东西方贸易新的通道,还使得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欧洲与海外贸易往来的扩大,商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加,使得商业经营日趋大众化。市场上普通的日常用品逐渐代替了原来高级奢侈品的重要地位,过去专为封建贵族服务的进口贸易,也开始转向广大居民的一般消费。国内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还促使商人纷纷组织起新型的贸易公司。这些公司实力雄厚,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完全不同于中世纪的封建性商人公会,不再具有浓厚的行会传统和平均主义的特性。在16世纪,欧洲的商业投机活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大大超越了中世纪行会限制下的狭窄范围,由此导致了商业的性质和经营方式的改变。
商业革命促进了劳动的世界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扩大,使欧洲商业资产阶级积累了巨额货币资本,从而推动了欧洲国家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欧洲亚洲美洲大三角贸易,大西洋三角贸易分别是怎么回事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历时400年之久。、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历时400年之久。
概况欧洲殖民者是如何进行三角贸易欧美商人以廉价工业品运到非洲换取奴隶,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生产原料,制成商品再运到非洲以换取奴隶的循环贸易活动。
因其贸易涉及欧、美、非三洲,故称。过去,欧洲与美洲、亚洲进行着大规模的三角贸易;大西洋三角贸易是指欧洲、西非和美洲之间的贸易。最先开始经营三角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