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历史上的玄奘为什么要选择西行丝绸之路到印度而非南游
- 玄奘到了今天印度的哪个地方
- 玄奘从开伯尔进入印度吗
- 玄奘对印度历史的贡献
- 唐僧去印度取经之前,就已经精通梵文了吗
- 玄奘西行赏析
- 玄奘取经的历史和影响有哪些
唐朝去印度有三条路
除了玄奘法师走的丝绸之路还有麝香之路从西藏出境
这条路更艰险
海路可以山东福建到南印度
比玄奘法师早到印度的法显回国的时候就是走的海路在青岛上岸的
丝绸之路沿途多是佛教国家
当时的梵文应该是某种意义的通用语言
玄奘法师西行之前曾经在长安跟印度僧波颇学习过梵文
玄奘法师走的是路程最远的丝绸之路虽然远但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海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不是玄奘法师一个人能完成的
玄奘法师东归大唐时印度两大明王都愿意资助玄奘法师从海路回国
因为和高昌王麹文泰有约定玄奘法师婉言拒绝了
玄奘到了今天印度的哪个地方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印度的那烂陀寺
玄奘出行的基本路线:公元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偷渡玉门关,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沿天山南麓西行,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今天山穆素尔岭),来到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
后经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东)、翻越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到达吐火罗(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南行,经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来到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东行至犍驮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城),进入印度。
玄奘从开伯尔进入印度吗唐玄奘进入印度的时候,是从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地区的。
当时从唐玄奘从洛阳出发,从新疆绕道乌兹别克斯坦,经由阿富汗并进入开伯尔山口,最后进入广阔的印度地区,就大陆上而言,这是当时中亚各国进入印度的唯一路线。
但正因为这个山口的存在,使得印度得天独厚的地理屏障被打破,所以自古以来印度主要面临的威胁就是西北方进入的游牧民族,正因为这个山口的存在,深深的影响了印度的历史,可谓是地球对印度犯下的地理之恶。
玄奘对印度历史的贡献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像一把火炬,照亮了印度尘封已久的真实的历史。《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了玄奘关于南亚大陆100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成为当时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最详尽的记录。
1300年后,英国考古学者和印度学者一道,手持英译本《大唐西域记》,在古老的印度大地上按图索骥,陆续发掘出鹿野苑、菩提伽耶、库什那迦、兰毗尼等众多佛教圣地和数不清的古迹,甚至现今印度的国家象征——阿育王柱的柱头,也是根据这本详细的史料发掘出来的。中世纪的印度历史从此得以重见天日。
印度的历史学家自己说的,如果没有玄奘和玄奘的《大唐西遇记》和法显的《佛国记》,法显的《佛国记》更简单,主要是大唐西遇记,如果没有他们记载,印度的中世纪历史一片黑暗,因为印度人自己不写历史,可以想到玄奘给当地印度人留下的印象多么深,只要当地人上过小学都知道玄奘,这是我们忽略和忘记的伟大的中国人。
玄奘 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和佛教思想的传播。
玄奘对中国佛教和中印文化交流贡献是巨大的.他的著作《大唐西域记》既是我们研究印度历史的重要文献,又帮助印度找回了对历史的记忆,为印度在考古方面提供了历史记载,准确地发掘出许多重要遗址.
12 世纪,盛极一时的那烂陀寺毁于兵灾,断壁残垣沉睡于地下达600多年.后来欧洲和印度考古学家经过与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记载核对后,找到了原址。
唐僧去印度取经之前,就已经精通梵文了吗玄奘法师西区求法来回数载。
根据《大唐西域记》和《大唐三藏法师专》记载,玄奘法师到的西域很多国家都有中国人,很多中国人在很久之前就通过丝绸之路到达了西域,如此可知,在西行的过程中,玄奘法师不仅能学梵语,而且有可能也学会了一些个小藩国的语言和文化,通过《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出,玄奘法师几乎是直接意译,没有加任何自己的主观意识在里边,所以非常生硬,包括古印度的语法也直接照搬。有的是倒装,有的是直接音译。比喻“波罗蜜”就直接音译,我们解释为“到彼岸”,可到彼岸又不能体现“波罗蜜”的全部功能和意义。所以玄奘法师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唯恐误翻一字.所以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正信佛教,正是拜玄奘法师所赐,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佛陀的经典。玄奘西行赏析像一把火炬,照亮了印度尘封已久的真实历史。1300年后,英国考古学者和印度学者一道,手持英译本《大唐西域记》,在古老的印度大地上按图索骥,陆续发掘出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蓝毗尼等众多佛教圣地和数不清的古迹,甚至现今印度的国家象征———阿育王柱的柱头,也是根据这本详细的史料发掘出来的。中世纪印度的历史从此得以重见天日。
印度历史学家阿里曾经这样评价:“如果没有玄奘、法显等人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玄奘取经的历史和影响有哪些玄奘取经是指唐朝高僧玄奘前往印度取经的历史事件。玄奘于贞观三年(629 年)从长安出发,经过凉州出玉门关,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到达印度。在印度,玄奘学习了梵文、巴利文等语言,收集了大量佛经,并在那烂陀寺向戒贤法师求学,成为当时印度佛教界的领袖之一。
玄奘取经的历史影响非常深远。首先,他带回了大量的佛经和佛教文化资料,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次,他的取经之旅也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此外,玄奘取经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传说,被广泛传颂和演绎。
总之,玄奘取经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玄奘法师是唐代著名的三藏法师,佛教学者、旅行家,与 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以下是他取经、游学的简要过程、影响和成就:玄奘法师于唐朝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并在那烂陀寺从戒贤法师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经十七年,于贞观十九年正月还抵长安。 唐太宗敕命梁国公房玄龄等文武百官举盛大的欢迎仪式。玄奘法师带回经像舍利等数百件,其中除佛像及佛舍利150粒之外,共请回佛经梵文原典520夹657部。唐太宗极钦重玄奘法师,尊从他“阐扬遗法”之志,助其译经工作,建立长安译经院,诏译新经。玄奘法师组织译经,先后于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宫译经凡19年,共译出经、论75部,1335卷。主要经典有:《大般若经》六百卷、《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俱舍论》、《成唯识论》、《摄大乘论》等。 除了佛经,还翻译了古印度的其他学术著作。玄奘法师翻译的佛经,多用直译,笔法严谨,准确。玄奘法师建立了译经的新规则,提倡忠于原典、逐字翻译。后代译经家常以玄奘所立之定则为法式。他们称玄奘以前的僧人所译之经为旧译,称玄奘以后所译之经为新译。玄奘法师翻译的佛经和学术著作,将那烂陀寺最盛时期所传承的佛学精华,基本上都传到中国了,不但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还为古印度佛教和学术文化保存了珍贵典籍。玄奘法师通过翻译经、论,创立了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的宗派——“唯识宗”。 此宗学术极为精深。在中国近代,有些学者主张弘扬唯识学说,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玄奘法师回国后,应唐太宗想了解西域国家的要求,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记载西域、印度、锡兰等138国之历史、地理、宗教、神话传说、风土人情等,亲践者110国,传闻者28国。该书在佛教史学及古代西域、印度、中亚、南亚之史地、文化上,乃至于中西交通史料上,都有极高价值,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印度的古代历史也是靠这本书才得以重建的。参考资料: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