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的祖先是什么民族 蒙古鲜卑的历史

目录导航:

  1. 蒙古人的祖先是什么民族
  2. 鲜卑族是什么朝代
  3. 蒙古高原的民族变迁史
  4. 鲜卑族的来源及历史
  5. 鲜卑人的起源
  6. 鲜卑地理位置
蒙古人的祖先是什么民族

蒙古族真正的祖先是战国时期的东胡人,但是东胡人后来被匈奴人所击破,部落溃败。根据《史记》的记载,大约秦汉之交时,匈奴的冒顿单于统一了草原各部,并往东兼并了东胡各部。东胡人在匈奴的冲击下逐渐瓦解,溃散为许多小部落,比如后来的鲜卑、乌桓、柔然都是东胡瓦解以后形成的的分支。

蒙古人的祖先既有匈奴人,也有突厥人。东胡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乌桓在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一族崛起,在西晋晋武帝时代,鲜卑主要分为段部、慕容部、拓跋部、乞伏部、柔然部等。其中柔然与北魏拓跋氏多次交战。 扩展资料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

鲜卑族是什么朝代

据史料记载,鲜卑族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战国时期,匈奴实力日益强盛,当时匈奴自称为“胡”,因其地理位置处在东边,因此匈奴又称为“东胡”。鲜卑族人长期受到东胡匈奴的压迫,后来由于汉武帝对匈奴实行打击,使得鲜卑族人最终逃亡到乌桓山和鲜卑山得以摆脱匈奴的控制,并逐渐发展壮大。

鲜卑,古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游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合称东胡民族。鲜卑起源于辽东塞外鲜卑山,后主要活动于内蒙古东部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在87年鲜卑崛起,2世纪时占据匈奴领地,称雄塞北。4世纪西晋灭亡后,鲜卑陆续在今天的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国、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及北魏等国,而漠北则由鲜卑别支柔然称霸。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之后时常与柔然发生冲突。而后北魏经历六镇之乱后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西魏随后也分别被北齐、北周所篡。最后北周统一华北,於581年因杨坚篡位而亡。称霸塞北的柔然汗国也於552年为突厥汗国所灭。於五胡十六国时期在青海建立的鲜卑别支吐谷浑汗国则维持到663年为吐蕃所灭。

蒙古高原的民族变迁史

蒙古历史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 古代蒙古(公元前3世纪-公元10世纪):这个时期的蒙古地区是一个游牧部落社会,由多个部落组成,缺乏统一的中央政权。其中最有名的是匈奴,他们曾经对中国汉朝进行了多次侵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敌人。

2. 契丹国和辽朝(公元10世纪-公元12世纪):这个时期的蒙古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些较为大的政治实体,其中最重要的是契丹国和辽朝。契丹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其领土包括了今天的中国东北地区和蒙古高原。辽朝则是由契丹族的另一个部落建立的,其领土跨越了今天的中国北方和蒙古高原。

3. 成吉思汗时期(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是蒙古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建立了蒙古帝国,并开始了对中亚和欧亚的扩张。在他的领导下,蒙古帝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其疆域包括了今天的中国、俄罗斯、中亚、伊朗和东欧。

4. 元朝时期(公元13世纪-公元14世纪):元朝是由蒙古帝国建立的,其首都设在今天的北京。元朝时期,蒙古人实行了对中国的统治,并将蒙古文化和汉文化进行了融合。这个时期也是蒙古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期。

5. 明朝和清朝时期(公元14世纪-20世纪初):明朝是由汉族人建立的,其与元朝进行了长达30年的战争后,最终将蒙古地区收回。清朝则是由满族人建立的,其统治了中国近300年,也将蒙古地区纳入了自己的领土范围。在这个时期,蒙古地区逐渐被中国文化所影响,同时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例如1911年蒙古独立等。

民族变迁史: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古代各民族从事畜牧、狩猎以及农业生产的场所。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甲骨文中有“土方”、“鬼方”的记载,史书中则记载有“戎”、“狄”等族称。公元前21世纪至前3世纪,内蒙古地区分布着的一些游牧民族与中原华夏族建立的政权发生了密切关系。到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年),文献记载的北方民族有了新的具体称谓,活动在今天内蒙古境内的北方各族主要有林胡、楼烦、东胡和匈奴。

战国时期,林胡和楼烦活跃在内蒙古高原上。匈奴强大起来以后,林胡和楼烦又归属了匈奴。

春秋战国时代,东胡人的活动地域大致在今天的呼伦湖以东、嫩江以西的大兴安岭山脉北段和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这一地区,森林繁茂,禽兽众多,绿草如毡,水系如网,是古代居民以渔猎、采集和畜牧的主要区域.东胡人在这里从事着畜牧、渔猎和采集的生产方式,孕育了渔猎文化。

春秋时期,经过长时期的历史发展,匈奴吸收了诸戎、狄成份而强大起来,战国时被汉文献称为匈奴。初见于汉文字史籍记载的匈奴,主要活动在今天内蒙古境内的阴山及河套一带。公元前310年左右,匈奴地域已与战国的燕、赵、秦三国相邻。战国末年,匈奴东界已达燕长城以北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东部一带.战国中后期,匈奴广泛分布于今天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匈奴人在鄂尔多斯高原、河套地区和呼和浩特平原曾经长期驻牧,生息繁衍,生居死葬。从以上具体史实可以看到,战国时代内蒙古高原的大部都在北方游牧民族的掌控之下,从事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秦汉时期,匈奴民族部落和中原人各自建立了两种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和文化内涵的集团,在长城沿线进行了密切接触,游牧和农耕两大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和交融。在战国末期,当时的燕国、赵国以及秦国的领土已经拓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后来中原的华夏民族便逐渐开始迁移到内蒙古南部地区定居。

大约在公元7世纪以前蒙古族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后来西迁到了鄂嫩河上游不尔罕山(大肯特山)和克鲁伦河一带。在我国唐代史籍中称为“蒙瓦”,《辽史》中称为“萌古”。公元11世纪,他们结成了以塔塔尔为首的联盟,强大一时,因此,“塔塔尔”或“鞑靼”曾一度成为蒙古草原各部的通称。后来西方通常就将蒙古泛称为鞑靼。

鲜卑族的来源及历史

鲜卑族是神秘的北方游牧民族

鲜卑是发源于中国东北的一个古老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鲜卑属东胡系,居于鲜卑山,因此得名。近年来,考古学、历史地理学与民族史研究,颇以为鲜卑山即大兴安岭山脉。鲜卑部落集团,可能先秦时已活动于大兴安岭山脉中部与北部,而兴起则晚于乌桓,其名始显于东汉初年。或又以鲜卑为春秋及春秋以前的山戎。语言与乌恒相同。属东胡语(古蒙古语)的分支

鲜卑人的起源

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属东胡族群,蒙古语族,是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

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族名,形成乌桓和鲜卑,受匈奴统治,所以鲜卑一些风俗习惯与乌桓、匈奴相似。

鲜卑族是神秘的北方游牧民族

鲜卑是发源于中国东北的一个古老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鲜卑属东胡系,居于鲜卑山,因此得名。近年来,考古学、历史地理学与民族史研究,颇以为鲜卑山即大兴安岭山脉。鲜卑部落集团,可能先秦时已活动于大兴安岭山脉中部与北部,而兴起则晚于乌桓,其名始显于东汉初年。或又以鲜卑为春秋及春秋以前的山戎。语言与乌恒相同。属东胡语(古蒙古语)的分支。

鲜卑地理位置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起源于东胡族,分布在中国北方。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同乌桓、匈奴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