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世界美术发展史中传统艺术流派有哪些
- 为什么俄罗斯在艺术上成就惊人
- 关于国粹京剧是如何起源与发展的
关于世界美术发展史中传统艺术流派有哪些?这个问题问得太大了,因为每个国家的传统艺术都不一样,中国的国画、日本有浮世绘版画等,所以各个国家各不相同。但是欧洲的传统艺术一般是指15世纪末的--19世纪末这段时间,我们称之为古典艺术。大约有这么几个阶段:佛罗伦萨派创始人乔托(欧洲绘画之父、文艺复兴之父)、文艺复兴艺术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北方文艺复兴艺术代表人物丢勒、巴洛克艺术创始人卡拉瓦乔、古典主义代表人物普桑、洛可可代表人物华托、新古典主义大卫、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德拉克罗瓦。
浪漫主义艺术《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罗瓦
新古典主义艺术 大卫
洛可可艺术 华托
巴洛克艺术《大卫刺杀歌利亚》卡拉瓦乔
文艺复兴艺术《天使米迦勒》拉斐尔
弗洛伦萨派《犹大之吻》乔托
为什么俄罗斯在艺术上成就惊人俄罗斯不仅在艺术上成就惊人,艺术也不仅在俄罗斯成就惊人。从古老的东方和非洲大地,再到今天世界的各个角落,艺术的光芒一直在闪耀。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俄罗斯。
谢尔盖·马什尼科夫作品
都说俄罗斯是个战斗民族,据说俄罗斯的黑帮喜欢把很有象征意义的纹身纹在膝盖上,就是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能给对手下跪。俄罗斯的烈酒,俄罗斯奔放的舞蹈,还有战斗中排山倒海似的“乌拉”声,无不显示出一个豪放民族的粗犷和气势。
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土地,孕育出来的艺术同样是底蕴深厚,大气磅礴。
在我国,但凡是接触过美术的人,很少有人不知道俄罗斯绘画大师列宾,也很少有人不知道俄罗斯有个很棒的美院——列宾美院。谢尔盖·马什尼科夫作品
这所美院不仅培养出了列宾,苏里柯夫,库因德日,希施金,波连诺夫,瓦斯涅佐夫,谢洛夫,列奥卡,伏鲁别里,也培养出了中国画家李天祥、赵友萍、全山石、孙环环、刘开海。虽然引领中央美院教学发展的徐悲鸿是留学于法国,但是俄罗斯素描和油画风格对中央美院早期的影响有多大,看看当时中央美院的作品就可见一斑。
惊龙轩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对课文中那幅插画印象相当深刻。后来才知道,那就是列宾的代表作之一。扎实的人物结构,厚重的色彩塑造,这就是我们对俄罗斯油画最直观的感受。谢尔盖·马什尼科夫作品
但是,自从看到谢尔盖·马什尼科夫的唯美写实主义画风后,我对俄罗斯油画有了新的认识。
欣赏谢尔盖·马什尼科夫的油画作品,你很难相信这是一位俄罗斯油画家的绘画风格,而且还是出自列宾美院的高材生。虽然谢尔盖·马什尼科夫保留了古典写实主义油画的诸多技法,却一扫大多数俄罗斯油画灰暗浓重的色调,用色都十分地清新典雅,加上模特多为迷人的女性,整个画面显得柔美浪漫,温和而又惊艳。
谢尔盖·马什尼科夫作品
虽然比不上中国艺术的传统底蕴深厚,但是俄罗斯的艺术成就还是值得世界尊重的。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现在俄罗斯艺术上的成就主要指的是19世纪开始的成就,19世纪上半叶古典主义开始让位于浪漫主义,而浪漫主义遇到现实主义学派的冲击。 19世纪早期,俄罗斯国内的各种矛盾日趋严重,外有拿破仑的进攻,内有统治阶级的腐化教会的专横、十二月党人的起义。贫富差距的拉大和社会的不平已成为难以掩盖的事实,因而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虽较其他各国晚,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19世纪60年代民主运动的高涨,对俄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以及19世纪开始去往国外的影响战后抽象主义的俄裔艺术家们;同期俄国音乐、文学、戏剧也很强大,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更能展示此阶段俄国艺术自信!
俄罗斯是一个艺术大国,这是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音乐领域,有居伊、柴可夫斯基、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形式多样,囊括交响乐、协奏曲、歌剧、器乐独奏,可谓应有尽有;
舞蹈上,出现过尼因斯基一度震惊世界的现代舞,也有古典芭蕾;
文学方面,托尔斯泰、果戈里、别雷、陀斯多耶夫斯基各有建树;
艺术上也有开创了构成主义的塔特林、罗辰柯等…
追溯俄罗斯艺术繁盛的原因,首先要从彼得大帝讲起。
17世纪时,彼得大帝旅居荷兰,受西欧文化的深厚影响,故在俄罗斯推动了一系列欧化改革,其中就包括圣彼得堡的建立,史称“全民欧化运动”。彼得大帝强制所有的男性贵族后裔和军队人员、文职人员受欧洲文明基础教育,所谓“艺术要从从娃娃抓起”,这的确为孕育艺术人才打下了深厚基础。
上文提到的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斯特拉文斯基、别雷、肖斯塔科维奇和塔特林,无不受益于彼得大帝的教育改革。
彼得一世的全盘西化给了俄罗斯文学艺术发展条件,带领俄罗斯文学和艺术才基本上脱离了宗教的束缚。后世几位君主,如伊丽莎白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等对艺术的支持与赞助、以及整个启蒙时代贵族与平民对艺术的喜爱与追求,更加巩固了俄罗斯艺术大国的地位。
另外,不光吸收欧洲的文化,横跨亚欧大陆的俄国,也吸收了许多亚洲文明,才形成了现在欧亚结合的独特俄罗斯文化。沙皇退位及苏联建立后,许多俄罗斯艺术家作品的主题都来自亚洲,比如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现代主义作家别雷的《彼得堡》…….
综上所述,独特的社会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政治上从上而下的推广、人民自发的热爱等等,以上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才有了俄罗斯繁盛的文化建树,如今去俄罗斯留学进修艺术的学子,依然为数众多。
我们知道,俄罗斯是传统的欧洲国家,其文化艺术也一向被列入西方文化艺术的序列。
坦城的讲,俄罗斯艺术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在历史的过去,还是在当今,一直都是比较有影响的。
做为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在十四至十六世纪,俄罗斯文学艺术同样融入了文艺复兴运动之中,同样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同样发挥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文艺复兴初期俄罗斯著名画家安德烈-卢勃廖夫的画作对西方绘画影响很大,他的《三圣象》被当时欧洲许多国家的艺术家奉为艺术创作的典范。
俄罗斯的列宾更是享誉世界的杰出艺术家,他创作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被称作是伟大的现实主义油画中的经典,而以列宾名字命名的“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更是上个世纪世界最著名的四大美院之一,培养了成千上万的艺术人才。
康定斯基这个名字对于许多绘画爱好者耳熟能详,作为俄罗斯抽象立体主义油画的杰出代表,康定斯基在西方画坛有着很高的地位,影响力是很大的。
当代俄罗斯著名超写实画家马什尼科夫以画风简洁健朗画面清新优雅多为表现青春女性而著称于世。马什尼科夫的油画不仅在欧美很受青睐,在东亚特别是韩国日本也很受欢迎。
俄罗斯在亚洲人眼中属欧洲人,在欧洲人眼中又属于亚洲人,俄罗斯人处于尴尬境地。在绘画领域,由古典学院派产生的巡回画派如同划过长空的流星,产生了苏里柯夫,列宾等大师级人物,随着十月革命的成功,取巡回画派形式,抛弃古典学院匠精神,艺术的光华湮灭了,红色文化占主流,艺术为政治服务,加上意识形态,俄罗期绘画基本不被欧洲接受,倒是欧美的文化、价值观不断输向苏联,抽象派康定斯基被吹捧上天,苏联的主流文化不被认可,在年轻人心中产生了消极影响,最终导致强大的苏联解体。
苏联是我们的老大哥,对苏联模式全盘接受,绘画也叫苏派技法,画作叫喊着要中国化,最后产生了假大空,红光亮的文革产品。打开国门后,一批有志绘画的青年追本溯源,直朴文艺复兴,终于弄清油画的本源,其实,大师都是匠人产生的,艺术没了匠人精神,就与生活断决联系,最终也枯萎了
关于国粹京剧是如何起源与发展的近期,一部名为《鬓边不是海棠红》的影视剧正在热播,这部剧受到了诸多观众的喜爱。
而其中男演员尹正扮演的男主角——一代名伶商细蕊,更是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追捧。
在众多人的追捧之下,京剧也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因此,在今天,我们便谈一谈我国的国粹——京剧。
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京剧表演所面向的主体,主要是中国社会中下层人民。
但是,随着满清帝国的建立,京剧也日益受到满清贵族和人民大众的青睐,因此,京剧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清初,京城戏台上所表演的剧目主要是以昆曲为主,但是,随着昆曲在京城的日益流行,也逐渐融合了地方特色,唱法中逐渐混有了京腔。
不过,到了乾隆中叶,昆曲却逐渐落寞,而京腔取代了曾经显赫一时的昆曲。
而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由秦腔艺人魏长生所出演的《滚楼》一戏。
但是,到了乾隆五十年,清政府却以有伤风化为名而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并将魏长生赶出京城。
因此,这一时期,京剧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到了乾隆五十五年,三庆班、大井班、春台班和和春班等诸多戏班来到京城落脚,因此,京剧的发展又迎来了属于它自己的春天。
其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被人们统称为“四大徽班”,颇受世人称赞。
这“四大徽班”所演奏的戏曲内容生动,风格各异,融合了昆腔、吹腔、梆子腔等诸多唱腔,可谓是融百家之所长,集众家之精华。
“徽汉合流”——便是京剧发展史上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道光年初,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并与当时的和春班班主搭台共戏。
在表演过程中,汉剧的声腔曲调和表演记忆与徽戏的唱腔板式日益结合,逐渐融合北京地区的语言特点,从而为现在我们所见的京剧打下了坚实基础。
到了乾隆年间,各地戏剧不断在京城汇聚,相互融合,相互交织,并结合当时北京人的语言特点而逐渐形成了我国早期的京剧。
近代,到了咸丰光绪年间,随着京剧艺人不断进京表演,甚至为当时封建统治者登台献艺,这使得京剧在民间戏曲中的地位日益拔高。
京剧也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
自民国建立以来,大量的京剧演员不断涌现,其中最为人所熟悉的就是“四大名旦”——梅兰芳、程晓云、陈艳秋、荀慧生。
他们以端庄典雅的表演形式,温柔娇媚的演唱节奏,为京剧中旦角地位的拔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并间接开创了以旦角为主的京剧表演舞台。
从京剧整个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人民群众的喜爱与支持便是京剧逐渐攀登顶峰的最为重要原因。
因此,当代的我们应当提高对京剧艺术的热爱,让这宝贵的文化遗产永远流传下去。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的起源与发展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这一历史时期,“昆曲”占领着北京的戏曲舞台。后来昆曲被封建统治者召进了宫廷,为了迎合统治者的口味,昆曲不断地加工、修改,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民间特色,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于是它在民间的地位就渐渐衰落下来。此时,由“弋阳腔”逐渐丰富、衍变而来的“京调”开始风行。
“弋阳腔”也叫“高腔”,诞生于江西弋阳一带,长期在民间流传,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它在流动演出中,不断地从各地戏曲中吸收营养、掘取精华。明末清初,“弋阳腔”流传到北京后,与北京的语言相结合,逐渐丰富、衍变,就形成了“京腔”。
逐渐的,“京腔”在北京称盛,盖过了“昆曲”的风头。“京腔”演员一天比一天多起来,而不少“昆曲”演员也改演“京腔”戏。这一时期,“京腔”也着实辉煌了一段时日。
清朝庚戌年(公元一七九零年)九月二十一日是乾隆皇帝的八旬“万寿”。全国各省有名的戏班,都被召进北京演戏庆寿。首先,“安庆徽”戏班的名旦高郎亭应命率 “三庆班”入京祝寿,随后,“四喜”、“春台”、“和春”也接踵而来。这是徽戏第一次登上北京的戏曲舞台。当时,被统称为“四大徽班”。
“四大徽班”为乾隆皇帝的八旬“万寿”的庆典演出结束后,没有南返,留在了北京。从当年的十月中旬起,他们就转入民间戏曲舞台献艺了。
京剧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它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精粹。它不是土生土长在北京的地方剧种,而是在“徽戏”、“汉戏”的基础上,吸收“昆曲”、“梆子”、“弋腔”和诸多地方小调的精髓,又根据北京的语言特点,加以融化、衍变而成的“国剧”。
国粹京剧的历史起源有很多种说法,首先从它的形成年份上来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已经有150年的,另外一种说是200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科学的鉴定时间,从它的形成来说,京剧是徽汉两个剧种在北京融合的一个产物。但是两种剧种都有着各自的侧重,汉调其实占据着更加重要的一个位置。
从最初的起源来讲,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那时候乾隆55年时,召集很多戏班子来到北京唱戏,有一个特别著名的扬州的徽班,也去进行了表演,这就是京剧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事件。后面京剧又与秦腔,昆曲等一系列的戏曲进行了融合,也就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京剧。
它的曲调版式也比较丰富,超过任何一个地方的戏曲形式,唱腔也由板腔体和曲传体相互混合而成,形成了一批经典的京剧曲目,在这一各时期京剧界有很多杰出的人才,由一幅经典的古画同光十三绝,这幅图片就展示了几位经典的京剧大家。
时间再往后推一点,就进入了京剧的完备时期,这一时期更是有很多唱京剧的大家,比如余派,马派,颜派,还有在花旦上创建了花派,再加上当时清政府的支持,很多地方都有京剧的演出,甚至有专门的学校进行学习,形成了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到了后来的1917年,京剧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在这一段时期的,比如梅兰芳,尚小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