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位考古学家从日本学界夺回云冈石窟的话语权 日本历史考古

目录导航:

  1. 中国哪位考古学家从日本学界夺回云冈石窟的话语权
中国哪位考古学家从日本学界夺回云冈石窟的话语权

过去人们听过一句很熟悉的话:“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殊不知,学界还流传着类似的一句话:“云冈石窟在中国,但研究在日本。”

有件事一直让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耿耿于怀。当年,他在国外的图书馆想了解云冈石窟,人家给推荐的,有且只有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人出的书。

葛剑雄在国外见到的那套书,全名叫《云冈石窟——公元五世纪中国北部佛教石窟寺院的考古学调查报告》。1938年至1944年,日军占领晋北期间,以日本人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为首的京都大学调查队在云冈石窟先后调查7次,1951年至1956年由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陆续刊行了这套16卷的著作。

“现在云冈的研究逐步深入,但学界参阅的还是日文版《云冈石窟》。这套书获得过‘天皇奖’,他们还曾想申报世界和平奖,简直是天大的讽刺。”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痛惜地说。

日本学者的这套《云冈石窟》只有1711幅黑白照片,展示内容只是冰山一角,然而在过去的六十多年里,全世界研究云冈石窟的学者都只能将其奉为圭臬。因为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更全面、更高质量的云冈石窟影像记录了。

日本学者对云冈的关注,又何止于此?早在1902年,日本工学博士伊东忠太就来到云冈石窟,并根据北魏建筑样式、北魏雕刻艺术形象找到了日本文化的根源。

可以说,在整个二十世纪上半叶里,关于云冈的研究,一直是以日本学者为主导的。在国内,虽然也有像陈垣、梁思成、周一良这样的中国学者研究过云冈石窟,但都是从边边角角进行分析,并未进行过系统解读。

直到1947年,北京大学考古系首任系主任宿白在整理北大图书馆善本书籍时,发现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的原文。该碑撰于金代皇统七年(1147年),原碑实物早已不可寻踪,碑文中的内容涉及北魏历代开窟建寺的问题,填补了文献空白,云冈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随后,宿白多次到云冈石窟考察,厘清了云冈石窟开凿分期脉络和历史沿革,否定了日本版《云冈石窟》对云冈石窟的分期问题,为国人的研究工作扳回一局。

宿白是中国石窟寺研究的奠基人,对云冈石窟这座中国最早石窟宝库有着特殊的感情。1988年,有着“黄埔一期”美誉的国家文物局第一届全国石窟考古培训班举办,在宿白的倡导下,地点就选在了云冈石窟。

几十年来,是在宿白的支持下,一届又一届的北大考古专业师生走进云冈,一个窟接着一个窟地做着测绘和研究工作,逐渐夺回了中国学者对云冈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