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是南朝哪个诗体 南朝齐年号

目录导航:

  1. 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是南朝哪个诗体
  2. 东晋后齐的建立者及都城
  3. 建文帝年号是多少
  4. 南北朝有大明吗
  5. 南齐六帝
  6. 天保 年号
  7. 永明体是谁开创的
  8. 永昶年号
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是南朝哪个诗体

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是由南朝的永明体。

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又称新体诗。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八位文学家:谢朓、沈约、王融、萧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合称竟陵八友),都是永明体诗歌的作家。其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朓、沈约和王融。从齐永明至梁陈100余年间, 包括吴均、何逊、阴铿、徐陵、庾信等人在内的九十余人对新体诗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从而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永明体”是南朝齐武帝萧赜永明年间形成的一种诗体,其特点是有意识地讲究声律,辨别“四声”,避免“八病”,力求平仄协调,音韵铿锵,对仗工整,诗采华丽。创造此说者是南朝梁代文学家、诗律学家沈约。他精通音律,将当时周颙发现的汉语四声用于诗歌创作,提倡自觉运用声律写诗,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空前创举。永明体成为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对辞赋、骈文以及后来的诗、曲等文体都有很大影响,在我国文学体载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是南朝的永明体。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

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东晋后齐的建立者及都城

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政权之一,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历经六帝,享国二十八年。

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专魏政,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其弟高洋袭位,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即帝位,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城,史称北齐。因皇室姓氏为高氏,故又称高齐。

司马睿(276年5月27日-323年1月3日),字景文,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生于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晋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曾孙,琅琊武王司马伷之孙,琅琊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太熙元年(290年),袭封琅琊王,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作战失利后,离开洛阳,回到封国。晋怀帝即位,拜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后来,听从王导建议,南渡建康,笼络结交江左士族。永嘉七年(313年),拜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永嘉之乱,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

建兴五年(317年),在晋朝宗室与南北大族拥戴下,即位为晋王,年号建武。太兴元年(318年),正式即位,建立东晋,史称晋元帝,开启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永昌元年(323年1月3日),王敦之乱后,郁郁而终,时年四十七岁,葬于建平陵,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

东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睿,都城建康(今),北齐的建立者是高洋,都城邺城(今河北邯郸临漳西南)。东晋(公元317年~420年),是西晋灭亡后由皇族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建立的政权,因都城在西晋都城洛阳以东,称为东晋。东晋于公元420年被宋公刘裕所灭,而建立了刘宋,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北齐(公元550年~577年),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政权之一,历六帝,国祚28年。

建文帝年号是多少

年号建文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汉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继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1.建文为明朝第二个皇帝惠宗朱允炆的年号(1399年-1402年),前后共四年。

2.139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其父太子朱标病死,朱允炆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1398年5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建文。朱允炆即位后,力行削藩政策,以罪相继废黜周王、代王、齐王、岷王,湘王自焚而死;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借机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

3.朱允炆在位期间优容文士,宽刑省狱,减轻赋税,裁减冗宫冗员,改变祖父朱元璋的一些严厉政策 ,史称“建文新政”。但建文新政有浓重的复古色彩,带有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一些官名、殿名、门名的改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徒增纷扰。

明朝惠帝朱允炆的年号是建文。朱允炆是明朝太祖朱元璋之孙,因其父病死,被其爷爷朱元璋立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即皇帝位,成为明朝第二位皇帝,次年改元建文。建文元年己卯,即公元1399年5月燕王朱棣借机起兵造反,攻入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建文4年时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为洪武35年。

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77—1402年),明朝第二位皇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因皇太子朱标已先病故,遂以皇太孙朱允炆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为建文。在位4年。丧所不明。

朱允炆生于太平之世,未经创业之艰,在位时间又短,于国家无重大作为。 朱允炆即位后,崇尚儒家仁政之说,一改朱元璋严政苛刑,“专欲以仁政化民”。改定律例,力纠洪武年间冤案、错案,使其统治期间的囚犯较之洪武年间减少2/3。免除各地拖欠租税,赈灾济民。令官府为民间卖子为奴者赎身。 限制僧道占田数量,余田均与平民。建文帝采取的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时政通人和。建文帝继位时,明开国初期朱元璋分封各地的亲王势力逐渐扩大, 一个个凯觎皇权,威胁中央朝廷的统治。一贯仁柔的建文帝迫于无奈,采纳黄子澄、齐泰的建议,仿效西汉初年削藩之策,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削夺了5个亲王。诸王不甘心就范,特别是早有践位野心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在作了充分准备后,以诛黄、齐“靖难”为名,用“恢复祖宗旧制”为旗号,起兵反叛,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部署兵力,奋力平叛,历时4年。最终由于有太监作内应,把守京城(南京)金川门的统帅李景隆和谷王朱橞等开门迎敌,燕王兵得入京师。其时,宫中大火冲天,燕王清宫3日,未觅得建文帝尸骨。朱棣一朝,不断地追寻建文帝下落,始终未得踪影,终成历史一谜。一说建文帝被宫中大火烧死;一说建文帝率臣下9人,从宫中地道逃遁后,削发易服为僧,皈依佛门,云游天下,不知所终。 其于明代初无谥号,南明弘光年间追崇为惠宗让皇帝,清乾隆追谥“恭闵惠皇帝”。

南北朝有大明吗

首先,我们确认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统一称呼,是从东晋16国到隋朝建立,也就是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这个时期是中华民族黑暗的时期,周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南北朝朝代更迭比较频繁,长期战乱,民族阶层分化严重,甚至发生人等恶性的历史黑暗世界,当然,这个时期,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为接下来隋朝建立,大唐兴盛,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建立基础。

然后,我们分析南北朝各个王朝建立。南朝共经历了四个王朝,分别有宋,齐,梁,陈。北朝共经历了五个王朝,分别有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

最后,我们纵观南北朝历史所建立的王朝,没有大明。大明朝是在元末时候,朱元璋推翻元朝后建立。

南齐六帝

南齐(479年-502年)共经历3代6帝,享国24年。

一、齐太祖

萧道成(427年-482年4月11日),字绍伯,西汉丞相萧何二十四世孙,南朝宋右军将军萧承之子,祖籍东海郡兰陵县(今属山东省临沂市),南北朝时期南齐开国皇帝,年号建元,482年去世,终年五十六岁,在位四年,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葬于泰安陵。

二、齐武帝

萧赜(440年-493年8月27日),别名:萧龙儿,字宣远,齐高帝萧道成长子,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第二任皇帝。永明十一年(493年)去世,庙号世祖,谥号武皇帝,葬于景安陵。

三、齐文帝

萧长懋(458年―493年2月26日),字云乔,小字白泽,南齐太子。齐高帝萧道成之孙,齐武帝萧赜长子,母武穆皇后裴惠昭。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之父。建元四年(482年),立为皇太子。永明十年(492年)去世,年三十六岁,谥号文惠太子,葬于崇安陵。萧昭业即位后,追尊号文皇帝,庙号世宗。

四、齐明帝

萧鸾,字景栖,小名玄度,齐的第四任皇帝。498年萧鸾病故,葬于兴安陵。

五、东昏侯

萧宝卷(483年-501年),字智藏,南朝齐第五位皇帝(498—501年在位),齐明帝萧鸾次子。

六、齐和帝

萧宝融(488年—502年5月2日),字智昭,齐明帝萧鸾第八子 ,东昏侯萧宝卷同母弟,母明敬皇后刘惠端,南朝齐最后一位皇帝皇帝。

中兴元年(501年),萧衍立萧宝融为帝。

天保 年号

天保(550年五月—559年十二月)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第一个年号,历时9年余。

天保十年十月废帝高殷即位沿用。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割据政权,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建都邺城。
因皇室姓氏为高氏,故又称高齐。齐文宣帝高洋(526年—559年11月25日),字子进,鲜卑名侯尼于(一作侯尼干),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因生于晋阳,一名晋阳乐。北齐开国皇帝。齐神武帝高欢次子,齐文襄帝高澄同母弟,齐孝昭帝高演、齐武成帝高湛同母兄,母亲为娄昭君。

永明体是谁开创的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从齐永明至梁陈100余年间,包括吴均、何逊、阴铿、徐陵、庾信等人在内的九十余人对新体诗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从而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永明体代表诗人是谢朓、沈约和王融。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八位文学家:谢朓、沈约、王融、萧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合称竟陵八友),都是永明体诗歌的作家。

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

永昶年号

历史上没有永昶年号,

带永字的年号有

西汉:永光,永始

东汉:永平,永元,永初,永宁,永建,永和,永嘉,永兴,永寿,永康,永汉

三国(吴):永安。

西晋:永平,永宁,永安,永兴,永嘉

东晋:永昌,永和

南北朝:(宋):永初,永光

(齐):永明,永泰,永元

〔陈〕:永定

〔北魏):永兴,永平,永安

唐:永徽,永隆,永淳,永昌,永泰

金:永济

西夏:永安

明朝:永乐

南明: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