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南北朝”是怎么灭亡的
- 北朝时间轴
- 北周什么时候灭北齐的
- 北朝建立事件
- 北陈怎么灭亡的
- 北魏后来是让隋朝推翻了吗
南北朝最后结束与隋朝灭陈。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人及奴隶,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与印度。 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也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步伐。在隋朝统一天下后,合并关东与江南人而形成新汉族,开创出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国。
北朝时间轴南北朝(420年—589年)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北周什么时候灭北齐的是公元577年。
因为历史记载在公元577年,经过长期的战争和斗争,北周最终战胜了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
在这一年,以宇文化及为首的北周军队攻占北齐的首都晋阳,北齐灭亡。
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战争中,北周的优势在于他们的政策和措施更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因此,北周军队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北周在公元577年灭北齐。
北周雍州刺史宇文护在576年发动了对北齐的攻击,导致北齐内部不稳定。
随后北周利用北齐官员的内讧,采用军事手段逐渐占领北齐的重要地区,最终在577年攻破了北齐都城邺城,正式灭亡了北齐。
北齐是中国南北朝的五个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中心之一。
北齐政权建立后,兴修水利,兴办学校,也涌现出一大批文学家和艺术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但北齐政权腐败,内部矛盾加剧,最终被北周消灭。
北朝(386年—581年),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继承北周疆域的隋完成了统一大业,故不在此列;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建立隋朝为止,这五个朝代与南方地区在东晋灭亡后相继出现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即南朝)对峙,合称南北朝。唐朝官修正史尊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北朝结束了中国从八王之乱起将近一百五十年的中原混战的局面。后世的隋唐两朝都是继承了北朝,他们的开国皇帝们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贵,并且又从军事和政治制度等各个领域都沿袭北朝并加以更好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隋唐盛世和民族大融合的基础。
中文名称
北朝
国家领袖
拓跋珪、高洋、宇文觉
外文名称
The Northern Dynasties
所属洲
亚洲
首都
长安,平城,洛阳
主要民族
汉、鲜卑、羌、匈奴等
主要城市
邺城,天水,南郑
主要宗教
佛教
官方语言
汉语、鲜卑语
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政体
朝代
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北魏
386年—557年
东魏-北齐
534年―550年,550年—577年
西魏-北周
535年―556年,557年—581年
北陈怎么灭亡的陈朝(557年—589年),史称南陈或南朝陈,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为陈霸先于永定元年(557年)代南梁所建立,都建康(今南京),控制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交趾以北的地区。
陈朝建立时已经出现南朝转弱,北朝转强的局面。陈朝刚建立时(557年)面临北方政权的入侵,形势十分危急。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带领军队一举击败敌军,形势逐渐好转。陈霸先于永定三年(559年)病逝,其侄陈文帝陈蒨即位,陈蒨大力革除南梁奢侈之风,使陈朝政治稍为安定。天康元年(566年),陈蒨驾崩,遗诏太子陈伯宗继位,年号光大,于次年被文帝弟司徒、安成王陈顼所废。陈顼即位为陈宣帝,继续实行陈蒨时轻徭薄赋之策,使江南经济逐渐恢复。太建九年(577年),北周灭北齐。翌年,周陈在吕梁展开激战,周败陈,吴明彻被俘,淮南之地得而复失,江北州郡尽为北周所有。
太建十四年(582年),陈顼病死,太子陈叔宝继位,是为陈后主。后主不问政事,荒于酒色,陈朝政治已江河日下。北方的隋文帝杨坚积极准备灭陈。祯明二年(588年),杨坚命其子杨广等统军攻陈(隋灭陈之战),至次年攻陷建康,南朝陈灭亡。
北魏后来是让隋朝推翻了吗是的,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中央集权制度与民族融合。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而定为国号 ,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又以其皇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北魏属于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前一个朝代应该是十六国。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汉、在中原建立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北魏之后的朝代应该是隋朝。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世袭爵位,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重新建立的大一统朝代。 由于皇室姓杨,又称杨隋,尊称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