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谁知道欧洲思想运动的发展历程
- 西欧社会演变时间
- 十八世纪各国都进行过怎样的改革
- 14—18世纪欧洲巨变的主要原因
- 英国宗教改革的过程以及措施
- 17世纪末~19世纪中期 俄国开展了哪两次重大 社会改革
- 欧洲的16,17世纪有什么重大事件
- 11到14世纪西欧发展表现
欧洲思想运动的发展历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1、文艺复兴起源于14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其后遍及西欧整个地区。
文艺复兴是人的发现,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生活,重视科学实验,提倡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
文艺复兴打破了宗教神秘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力地推动和影响了宗教改革运动,并为这个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文艺复兴打破了以神学为核心的经院哲学统一的局面,为以后的思想解放进步扫清了道路,使各种世俗哲学兴起。
否定了封建特权。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无价的瑰宝。
这场广泛持久的思想文化运动,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冲破了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一般认为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的威斯特法伦和约。
①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精神文化上:A、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B、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C、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
3、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
激励了中日等亚洲国家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西欧社会演变时间西欧文明始于古希腊,古罗马把古希腊文明传播到了西欧地区。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民族入主西欧,建立了法兰克帝国。由于该帝国的建立得力于天主教,所以西欧的第一个社会转型是在法兰克帝国时期(进入中世纪)。这段时间我国处于唐朝。
14世纪欧洲经济有所发展,产生了文艺复兴运动,这是文化上的历史转型。16世纪爆发宗教改革运动,这是政治上的转型。17、18世纪欧洲各主要封建国家纷纷实行重商主义政策,这是经济制度上的转型(14世纪只是局部的零散的自发的变化)。19世纪工业革命完成,西欧完成了第二次社会转型。这段时间我国处于元明清时期。
十八世纪各国都进行过怎样的改革十八世纪各国都进行过的改革的方法: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枢纽,以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17世纪时,英国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的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力,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因此以技术革新为目标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是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生产技术以及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使英国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这次革命从开始到完成,大致经历了一百年的时间,影响范围不仅扩展到西欧和北美,推动了法、美、德等国的技术革新,而且还扩展到到东欧和亚洲,俄国和日本也出现了工业革命的高潮,它标志着世界整体化新高潮的到来
14—18世纪欧洲巨变的主要原因14、15世纪的欧洲社会生产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的古老发明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冶金等手工业的发展。随着社会分工扩大,经济结构发生巨变,商品经济繁荣起来。手工工场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农村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样在封建经济结构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价格革命”导致封建主衰落和广大人民破产,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机会。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本质上都是反封建斗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教会神学的精神枷锁。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最终要求建立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政权政治,于是,从尼德兰革命开始,揭开了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新的历史一页。
英国宗教改革的过程以及措施16世纪早期,德国爆发了一场震撼整个欧洲大陆的宗教改革运动,这场运动很快从德国传入了英国、法国、瑞士等国,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变革。英国的宗教改革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具特色的部分。英国的宗教改革和同时期的贵族和王权之间的斗争,资产阶级革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亨利八世与英国国教
15世纪,是英国向民族国家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经过了红白玫瑰战争,国内的封建贵族势力被大大削弱,王权强大起来。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在重商主义的支持下得以迅速的发展。然而,罗马教会却成为了阻碍王权形成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天主教会在英国拥有四分之一的地产,教会常常和地方贵族勾结,以干涉内政。
1519年,德国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新教领袖马丁路德认为应该简化宗教仪式,建立一个脱离罗马教会控制的民族教会和廉价教会。这些思想很快就传入了英国,并且受到了中小地主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他们呼吁建立独立于罗马教会之外的新教会。
宗教改革的思想迎合了亨利八世建立中央集权的方针,于是他以“离婚案”为借口,开始了宗教改革。1533年,亨利与安妮结婚,公然挑战教皇权威。为了维护婚姻的合法性,亨利八世连续颁布了《限制上诉法》、《继承法》、《至尊法》、《叛国罪法》。这些法律文件肯定了亨利八世不仅是英国的国家首脑,还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这标志着英国教会和罗马教廷决裂了。1538,议会通过《年俸与什一税法》,将规定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的“什一税”转交给英国王室。从1536年到1539年,亨利八世大规模没收教会的地产,这些地产大部分转移到了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手中。
但是亨利的改革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改革,他只是将教会从罗马教廷独立出来,他并没有推行新教。亨利还严格限制宗教自由,他不希望群众在新教的影响下觉醒。1543年,他制定“国王书”,肯定了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所有圣礼。亨利还大肆烧杀、迫害改革派。但是他毕竟开了一个头,他的改革措施也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
二,伊丽莎白时期宗教改革的继续
亨利去世后,爱德华六世继续推动宗教改革。然而这场改革却在玛丽一世时期戛然而止。玛丽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她继位后就实行天主教的复辟,实行了残酷手段来镇压反对人士,被称为“血腥玛丽”。她还和天主教的堡垒——西班牙进行联姻,以巩固天主教的统治。
1558年,玛丽去世,伊丽莎白一世继位,开启了英国历史的新篇章。而伊丽莎白恰好是一名新教徒。1559年,她宣布重建英国国教,再次于罗马教廷决裂。她拒绝了西班牙的联姻要求,开始和西班牙公然对立。
此时的欧洲,新教和天主教的势力逐渐达到了平衡。西班牙和奥地利以维护天主教为名义,不断干涉他国内政,而英法等国则借口新教联盟挑战西班牙的霸权。在英国的支持下,荷兰于1581年宣告独立。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到英吉利海峡讨伐英国,结果遭到惨败。通过这两次事件,伊丽莎白成为了欧洲新教的护航者。
然而该时期英国的宗教矛盾并未得到解决。60年代,加尔文教的教义传入英国,被称为“清教”。清教徒们要求实行政教分离,建立平民教会和廉价教会。70—80年代,清教建立独立的宗教组织,清教运动开始了。而伊丽莎白却选择镇压清教徒,使得英国宗教改革并不彻底。
三,清教运动的胜利
1603年,伊丽莎白去世。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开始在英格兰统治,这是一个专制主义的王朝。国王詹姆士一世加强了国教的统治地位,实行宗教迫害,许多清教徒流亡国外。他还和西班牙联姻。查理一世继位后,继续实行了高压的宗教政策。从1630年到1640年间,流亡在国外的清教徒大约有6万多人。
1640年,查理一世和贵族的矛盾激化,英国内战爆发。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清教徒成为了成为了英国内战的领导者。因此英国内战又被成为清教战争,是宗教战争在英国的持续。同时这场战争也是王权和贵族的较量,也是资产阶级的革命。1649年,贵族取得了战争胜利,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而清教运动也取得了暂时的胜利。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复辟,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实行反攻倒算,并恢复了英国国教,清教徒遭到镇压。在詹姆士晚年,议会希望等他去世后,由信仰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的妻子玛丽继位。然1688年,詹姆斯的天主教妻子产下一子,议会的希望落空。
于是,英国议会成员决定发动革命。他们邀请威廉和玛丽来英国继承王位。威廉的军队登陆英国后,詹姆斯二世逃走,史称“光荣革命”。这场革命再一次推翻了天主教在英国的统治。1701年,议会颁布了《王位继承法》,规定天主教教徒不能担任英国国王,英王也不能和天主教徒结婚,这标志着英国清教运动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清教运动对英国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实现了宗教的独立,还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在文化领域,天主教的权威遭到否定,成为了一场思想文化的甲方运动。宗教改革完成后,英国的科技、哲学、文学和艺术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出现了牛顿、洛克、霍布斯等一些列著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17世纪末~19世纪中期 俄国开展了哪两次重大 社会改革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盛行封建农奴制,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1861年改革前,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发展,但速度缓慢,主要原因是受到农奴制的阻碍。
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欧洲的16,17世纪有什么重大事件16世纪和17世纪的欧洲: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就是对外扩张以及工业革命;
社会文化活动,就是文艺复兴在欧洲的盛行以及宗教改革
具体来说:
经济方面,由于15世纪,东西方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开始形成,欧洲各国就展开了对外掠夺和扩展的步伐.然后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都是16,17世纪发展的特点.
文化方面,就是
14世纪中叶在意大利开始,16世纪盛行欧洲的文艺复兴,它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是一场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社会方面,就是16世纪在德意志首先爆发、继而席卷西欧的宗教改革,它是一场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积极参与,个别国家君主大力支持的大规模的社会政治运动.本质是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为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开辟了道路.
16世纪,是欧洲近代史的开端.马克思把16世纪看成是欧洲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分界
11到14世纪西欧发展表现总体特征是资本主义开始兴起,封建主义势力加速衰落。政治上的表现主要有宗教改革和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1政治:欧洲大陆主要封建国家的统治阶级进行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改革,如法国路易十四改革、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奥地利特勒西亚的"开明专制"等,都采取了废除陈旧的农奴制、发展工商业、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了封建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富国强兵,并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上表现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思想领域:文艺复兴运动。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庄园经济逐渐衰落和瓦解 :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农奴通过购买劳役豁免权、缴纳迁徙税等方式获得自由,导致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2、.农业与手工业的变化
(1)背景: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
(2)表现:建立租地农场,并将产品推向市场;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3)影响: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3、现代农业的出现: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新型地产,他们以新的经营方式控制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
补充:
1、、租地农场
背景:庄园制下的小块土地不适应新的经营活动;有些领主不善于经营,使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发展:出租领主直营地;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特点:采用新的方式进行经营;产品面向市场
2、、13至14世纪,手工业也不断发展,手工工场由分散到逐渐集中(工场主、商人与工人之间形成雇佣关系,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总之,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富裕农民
形成原因:贵族抵押或变卖土地,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
影响: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市民阶级
组成:手工业者、商人
享有权利: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特殊法律保护;
政治影响: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