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对印自卫反击战的重要性
- 中印可耕地面积对比
- 印度发展与中国相差多少年
- 印度承认中国有部分恒河吗
- 中文传入印度历史
答:对印自卫反击战的重要性,不仅取得軍事上的重大胜利,也取得了政治外交的主动,打击了侵略者的野心,维护了祖国边防的稳定安宁,鼓舞了全国人民士气,也鼓舞了世界爱好和平国家人民的士气,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是一次正义的反击战,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中国边防部队在特殊高原地区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反侵略作战。不仅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也取得了政治外交斗争的主动。
反击作战部队克服高原严寒、山高、谷深的困难,发扬吃苦耐劳、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胜利地完成了作战任务,保卫了国家领土主权。
中印可耕地面积对比印度只有29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仅相当于中国的三分之一,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但是耕地就有1.6亿公顷(而中国是1.2亿公顷,中国国土是印度的3倍,而土地却是印度的四分之三)。
换句话说印度有一半以上的国土都是耕地,所以印度才能以300万的国土,养活了12亿人口。
印度发展与中国相差多少年印度可能落后中国10年到15年,中国在15年前就达到了印度当前的人均收入水平。依照联合国评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指标,印度不太可能在未来10年内达到中国当前的水平。”
10年2.7亿人脱贫,1年4亿人陷入贫困,值得一提的是,亚洲研究数据显示,印度曾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过去10年里,印度有超过2.7亿人脱离贫困,近三年来也有超过7500万印度人脱贫。然而,就在疫情暴发的这一年里,印度有超过4亿人重新陷入贫困。
2019年,印度表面上与中国的差距大约在30-40年左右,而实际上,并不代表三四十年之后,印度就能成为今天的中国。就好像给你当初马云、马化腾、任正非等大佬同样的创业投资金额,给你从他们创业到今天同样的时间,你也不可能达到他们今天的成就一样,因为能力、品格、格局、时机等等一个都不能少。国家也是一样,历史机遇期就是那么稀有,抓住就抓住了,错过就错过了。
中国抓住了,在经历过数千年的崛起与衰落,在新中国各代领导人不变的决心和全国人民戮力同心的努力下,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苦难才做到的,换成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复制。
至少30年,几十年前,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印GDP是差不多的,印度还稍微多点,当然人均GDP印度是我们一倍左右。
现在,中国GDP是印度四倍吧,人均GDP也差不多四倍。现在印度大概6万公里铁路,很多路段还是英国人当时建设的,高铁为零。而中国总里程12.4万公里,世界第二,高铁2.8万公里世界第一,其中64%是电气化铁路。其他方面,中印也都有很大的差距的。
什么承认不承认的?好象恒河与我国没有什么关系吧,雅鲁藏布江不是它的源头,雅鲁藏布江在喜马拉雅山脉北,恒河在喜马拉雅山南,都是由西向东不交集,谈不上中国有部分恆河,所以也无什么印度承认。
不承认。
因为印度主张恒河发源于印度,并且对恒河有重要文化和宗教意义,因此不承认中国对恒河的主权或归属。
此外,中印之间历史上也存在着对边境地区的争议,包括与恒河相关的领土主权争议,这也是印度不承认中国有部分恒河的原因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中印两国之间的领土争议和历史偏见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的,双方应该加强对话协商,以维护地区稳定与发展。
不承认。
原因是印度和中国对于恒河流域的边界问题存在争议,具体涉及地区较广,包括藏南地区等地。
而中国并没有放弃对恒河流域边界争议地区的主张,因此印度不能承认中国对该地区的主张。
同时,两国在地缘政治、领土纠纷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分歧,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并不高。
中印两国虽然存在诸多分歧,但双方在国际事务、经济贸易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合作。
双方需要通过对话、协商等方式处理好争议问题,推动两国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毗邻的文明古国,两国的文化交流更是源远流长。在过去2000年中,印度文化跟随佛教大量地、长时间地传入中国,反观中国文化对印度的影响在印度却难以找到具体的痕迹,原因在哪里呢?
在全世界所有的民族中,最爱历史的是中国,最不爱历史的是印度。马克思有一句话讲“印度没有历史”。
在古代印度不重视历史,印度可以称的上史书的典籍极少。为此,仅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一些历史学家和学者在翻阅大量的中国古代文献和印度的一些典籍中,在中国和印度的考古发现中,终于获得了中国文化传入印度的事实依据。比如白糖,公元7世纪中国熬制出的糖比印度的糖又白又甜,后来这种方法传到印度。
印度叫中国cina,这是名词,形容词是cini,中国的。后来在孟加拉文里边白糖就叫cini,就说明这白糖是中国传来的。
中国蚕丝的向外传播可能在公元前3-4世纪以前,丝的贸易造就了一条横亘欧亚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在输送到罗马的过程中就传到了印度。
Cinapattn就是中国成捆的丝,他说明丝这东西是中国来的,证明公元前4世纪中国的蚕丝已经到了印度。
除此之外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发现,古代印度的纸和造纸术、青花白瓷和烧制瓷器的技术都是从中国传到印度的。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她绝对不会墨守成规,她一定要发展,这就是“佛教的倒流”。
唐代的高僧玄奘在印度留学13年中写下了许多佛教论著,名扬天竺。玄奘把《大成起信论》译为梵文,这都属于佛教倒流的范畴。据说玄奘还把老子的《道德经》译成梵文传到印度,至于他写的《大唐西域记》则是研究印度的历史、哲学、宗教、文学等等的重要文献。正如印度历史学家阿里说:“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将永远继续下去,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将永远继续下去,以促进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