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二战时期的爱国人士
- 滇西缅北战役日本参战的都是哪些师团,共多少人
- 二战日本占领过越南吗
- 抗日战争由几个国家参战
抗战爱国将领李宗仁
抗日战争爱国将领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无数的英雄人物,在这些人中有些已经做到了非常高的地位之上,身上也是非常高级的职位,但是却为了抗战的胜利始终坚持不懈的与敌人做斗争。抗日战争爱国将领包括张连仲、李宗仁、张自忠等等,他们遍布在神州大地各个地区,是数也数不清的。而在这些人物之中李宗仁可以说是爱国将领的杰出代表
二战时期,爱国华侨们不予余力地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为中国的独立和自由,慷慨解囊、四处奔走,不惜付出更多,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司徒美堂(1868-1955)原名司徒羡意,字基赞,广东开平人,中国洪门致公党创始人。
司徒美堂早年家里贫困,给人当杂工为生,1880年,他前往美国谋生,先是在食馆当厨工,期间加入三藩市洪门致公堂。1894年,他在波士顿组织起安良堂,成员最大规模时发展到了2万多人。该堂的法律顾问还是后来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904年,司徒美堂结识孙中山,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为支持抗日战争,他成立了“纽约全体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后为抗战总计募集到了330万美元。1949年,司徒美堂来到北京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与了开国大典。1955年,司徒美堂在北京去世。
陈嘉庚(1874-1961)原名陈甲庚,福建泉州人,爱国华侨领袖、知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
1891年,陈嘉庚跟随家人前往新加坡谋生,1904年后,他创建菠萝罐头厂以及自营谦益米店,并开始经营橡胶产业,后成为当地知名的橡胶大王。1910年,陈嘉庚加入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被推举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协理。辛亥革命时期,陈嘉庚积极筹钱支持孙中山革命,并创办了集美中学、集美师范学校、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厦门大学。抗日战争时期,陈嘉庚也是尽心尽力为国内抗战募捐。1949年,陈嘉庚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选为常务委员。1961年,陈嘉庚在北京逝世。
侯西反(1883-1944)福建南安人,26岁时移居到新加坡,从小职员做起,后出任亚洲保险公司副经理、中华总商会董事等职。1939年,侯西反受奸商诬告,被英殖民当局驱逐出境,回到国内后,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行动,出任西南运输处主任委员。1944年,侯西反因飞机失事,在昆明遇难。
符致逢(1898-1975)海南省文昌人,早年在叔父开办的德国神农药房当伙计,后前往新加坡谋生,成为当地的知名富商。1938年,符致逢出任香港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宣传部长,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1954年,符致逢为家乡捐建小学,1959年,出任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华侨代表。1963年,他又出任了琼联会名誉会长,于1975年逝世。
王兆松(1875-1955)海南文昌人,出身贫困,早年前往马来西亚谋生,做过捞虾员、冰块推销员。逐渐积累起资本后,王兆松将业务扩展到房产、橡胶、锡矿、酒店等各个行业,成为当地的知名企业家。抗日战争时期,王兆松联合其他琼崖华侨积极捐资,支持国内抗日战争,期间他还积极捐款建设了家乡的多所学校。1955年,王兆松在吉隆坡逝世。
陈庆嘉(1914-1985)涵江区后郭村人,1934年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在当地的学校任教,出任过印尼苏门答腊岛望加丽埠中华学校的副校长,后转为经商,在雅加达成立了维多利贸易有限公司,主营汽车机件。陈庆嘉积极支持祖国建设事业,多次筹建学校、医院,新中国成立以后,多次回到国内,协助各项建设,于1985年逝世。
李清泉(1888-1940)原名回全,福建省晋江人,从他的祖父年代开始,他家就已经在菲律宾谋生,是当地富商。父亲死后,李清泉开始从事木材经营,创办了“成美木业公司”,之后成为菲律宾的知名富商。李清泉一直以来关注着国内的局势,曾受国民政府邀请,出任了财政部和实业部顾问。抗日战争时期,他又积极支持国内的抗日救亡运动,积极捐款,并发起了“航空救国运动”。因为积劳成疾,导致病情恶化,李清泉于1940年在美国医院因医治无效逝世。
陈芳明福建省安溪人,1938年跟随家人前往马来西亚谋生,后来移居到泰国。他在泰国创立了制冰厂、吹塑厂和塑料制管厂,在泰南地区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陈芳明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对于家乡的教育文化发展尤其关心,出资出力,筹建了多所学校与医院,对国家他更是念念不忘,即使在国外生活70多年依然保持着中国国籍。
陈寄虚原名陈毓廪,广东梅州人,早年前往泰国谋生, 后加入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参加过讨袁的二次革命,失利后,再次前往泰国从事商务活动。1933年,陈寄虚以海外华侨代表身份参加国民党中央临时代表大会。抗日战争时期,陈寄虚回到国内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议,后又返回泰国组织“华侨抗日救国后援会”,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筹集资金,后因积极宣传抗日而被驱逐。1943年,陈寄虚被安排到华侨接待所工作,出任主任职务,安置了大批海外难侨。
庄西言(1885-1965)又名西园,号西元,福建南靖人,1904年前往荷属东印度巴达维亚谋生,先是在旅店中做小伙计,逐步积累,创立起“三美公司”,成为当地知名富商。抗日战争时期,庄西言联合其他华侨积极发起捐资救国活动。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以后,陈嘉庚当选为主席,庄西言与李清泉出任副主席。日本占领新加坡后,陈嘉庚避难巴城,庄西言积极维护因而受到日军的抓捕,被关押了3年,直到日本投降后才被释放。1965年,庄西言在香港逝世。
黄仲涵(1866-1924)字泰源,福建同安人,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早年协助父亲经营家族事业商行“建源栈”,几经发展后,成为知名的“印尼糖王”。黄仲涵是热心的爱国人士,为辛亥革命捐款5万荷盾,为云南蔡锷护国军捐款2.5万荷盾,于1924年在新加坡逝世。
徐四民(1914-2007),出生于缅甸仰光,1936年回到福建厦门,,就读于厦门大学。之后,他曾创办《镜报》月刊,出任《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是知名的报人。抗日战争时期,他又回到仰光,积极筹办《新仰光报》,参与抗日活动。1949年,徐四民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4年他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回归后,他又出任了港事顾问、香港特区预委会及筹委会委员、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获得过大紫荆勋章,于2007年在香港逝世。
陈六使(1897-1972)福建省同安人,早年在集美小学读书,1916年前往新加坡谋生,曾在陈嘉庚所属的企业工作。1923年,陈六使创设联和橡胶公司,从事橡胶事业,逐渐发展成为巨商。1937年,陈嘉庚组织新加坡筹赈会,陈六使被推举为新加坡区代表。抗日战争时期,陈六使多次筹资捐款,支持抗日事业。战后,积极发展事业的同时,他还倡议和创办了南洋大学。1972年,陈六使在新加坡逝世。
李宗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抗战时期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组织徐州会战,冬季攻势,枣宜会战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取得过台儿庄大捷,有效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张自忠,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多次于日军血战,曾取得过喜封口,临沂,随枣的战役的胜利.后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滇西缅北战役日本参战的都是哪些师团,共多少人没有,他们在拉包尔
日军第38师团于1939年6月30日在名古屋第3师团管区成立,该师团采取三单位编制,即下属3个步兵联队。1939年10月2日该师团调至广州地区,隶属于第21军。1940年3月进攻广东中山县,5、6月间进攻广州东北从化县的良口地区。1941年4-5月进攻东江地区。至1941年秋,共参与作战约390次。1941年12月,该师团作为第23军主力攻占香港,师团长为佐野忠义中将。1942年1月4日,该师团被编入今村均中将第16军,1月18日自香港出海,参与进攻印度尼西亚。1942年下半年,该师团在第17军指挥下参与瓜岛作战,损失惨重。1943年2月,该师团自瓜岛撤出。此后该师团作为第8方面军直属部队驻扎于腊包儿直至1945年投降,师团长为影佐祯昭中将。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时候,日军在缅甸的部队为第15军,司令官为饭田祥二郎,该军下辖第18、33、55、56四个师团。日军正是凭借这4个师团打败了中国远征军和英缅军,同时侵占了中国滇西的领土。
1943年1月15日,日本成立了缅甸方面军,司令官为河边正三,挑起卢沟桥事变的正是河边正三的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而他的部下牟田口廉也接替饭田祥二郎担任第15军司令官。到了1944年1月,日军缅甸方面军的编制有所变化。司令官仍为河边正三,下辖第28军和第15军。第28军司令官为樱井省三,下辖第2、54、55三个师团;第15军司令官仍为牟田口廉也,下辖第15、18、31、33四个师团,另外第56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4旅团归缅甸方面军直辖。1944年4月,日军缅甸方面军又多了一个33军,司令官本多政村,下辖第53、56师团,独立混成第24旅团以及第49师团第168联队。
缅北和滇西大反攻历时一年半,中国驻印军以伤亡2万多人的代价歼灭日军4.8万余人,滇西的中国远征军伤亡6万余人击毙日军2.1万余人,总计歼灭日军7万余人。
台湾三军大学战史室编写(蒋纬国主编)的《国民革命战史第三部 抗日御侮》中记载的缅北滇西作战日军编制为:第56师团全部(三单位编制),第18师团的第114联队,第2师团的第16、29联队,第53师团的第119联队和搜索联队;再加上附注中写的后来支援的第2师团的第4联队和第49师团的第168联队。这些部队全部满员的话是接近4万(约3.8万),加上后期补充的日军总兵力估计是5万左右。
1940年9月,日军侵占了越南并于泰国签订了同盟友好条约,日本借以泰国为跳板准备进攻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此时的英国已经陷入了欧亚两线作战的困境。为了减轻亚洲战线的压力,英国首相丘吉尔于1941年初向蒋介石发出了邀请,成立军事考察团赴往缅甸、马来半岛及印度等地考察,制定一个中英共同防御日军的计划草案,双方于同年12月23日正式签订了军事同盟,而这天也是日军空袭缅甸首都仰光的时间。
在日军入侵越南之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干了一件很不要脸的事情,就是为了保住远东殖民地这个大后方,惧于日军的淫威不顾美中的反对,单方关闭了国民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修建而成滇缅公路,这当时可是我们抗战唯一的后援输血线。令丘吉尔没想到的是低估了日军的野心反而惹了一身骚,由于英军没能力阻挡日军进攻的脚步,无奈之下丘吉尔才放下高傲的身段,开通了关闭三个多月的滇缅公路,并且恳请蒋介石伸出援助之手。
可实际上,双方在签订军事同盟后,对欧洲战事已经焦头烂额的丘吉尔又耍无赖了,就是决不允许蒋介石的部队过早的进入缅甸境内,那是因为丘吉尔担心进入缅甸后的部队将来可能会威胁到英国远东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英国只不过将缅甸当成了一道抑制日军进入印度的挡箭牌。而缅甸的得失直接关乎到了我们抗战大后方的安危,特别是仰光港,几乎所有供应抗战的战略物资都首先用船运至仰光港,然后通过铁路运至腊戍,最后通过滇缅公路运至昆明。
为了保住仰光港,在双方签订军事同盟后,在兵力部署方面我方提出了应集结主力在缅泰边境毛淡棉一带,并以一部分主力担任机动任务,以配合海军的行动。而自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远征军三个军约十万大军已经做好了动员准备,但是英国以“时机未到”为由,让远征军一直在中缅边境待命。直到日军的第15军先头部队第33师团和第55师团,还有一个特种部队五万余人横扫缅甸毛淡棉、直逼仰光后,英军才请求远征军先头部队杜聿明的第五军火速入缅作战。
但为时已晚,英印缅联军可谓烂泥扶不上墙,被日军一路穷追猛打,日军第33师团及第55师团的推进速度远远超出了英军的预期,就在远征军进入缅甸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仰光就已经失守了,抗战唯一的供给线已经被日军破坏了。而此时的英军防线已经乱成一团,企图让远征军换防而自己得以溜之大吉。在日军第15军第18师团及第56师团从泰国方向登陆仰光后,日军长驱直入缅甸腹地,此时日军在缅甸战场的兵力有四个师团及一个特种部队,总兵力十万人,还配属了两百多架战机。
第一次远征军作战失利后,盟军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便开始制定了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并说服美英两国政府加大对远征军的训练与装备,以打通中印国际交通路线。这一计划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但前提条件是英国必须保证海陆空三军做好充分的准备。而鼠目寸光的英国一开始并不关心是否打通国际交通线,只同意联合收复缅北,一度引起了蒋介石和史迪威的愤怒。最终在马歇尔的撮合下,英国才同意了史迪威的作战计划,并将反攻时间定在了1943年夏。而同年在盟军进行滇西缅北大反攻之前,日军成立了缅甸方面军,在缅甸及泰国的日军由四个师团增至了七个师团及三个独立混成旅团等部,还配属一个飞行师团,总兵力近二十万人。
如果不是英国人口是心非一味撤退,1942年中英联军在缅兵力是完全可以打赢战争的,入侵缅甸的日本“南方军”所属第15军只有分拨登陆的四个师团,加上配属部队不超过10万人。而第一期中国远征军拥有当时最精锐的嫡系第5军、第6军、第66军共10万人马,加上两师英国军队(还包括一个装甲旅),背靠印度补给基地,足以击破远道而来日军。
(第一期中国远征军司令罗卓英)
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罗卓英和副手杜聿明(一度代理司令长官)也是这么想的,那为什么说英国人口是心非呢?这与二战全局是有关联的,1942年5月正是北非德军高歌猛进的时间段,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揍的利比亚英军丢盔弃甲,6月间攻陷托布鲁克让英国首相丘吉尔急得快哭了(此战后隆美尔封帅),为了守住埃及保卫印度,英军将中远东的所有精锐尤其是空中力量大部调往北非前线。
而不那么重要的缅甸已被英国军政高层事实上所放弃,可恶的是,英国人却没有明说。恰恰是这一时期,中国远征军应英军之邀踏出国门驰援缅甸,杜聿明率部征战是为了保卫滇缅公路这个抗战输血管,而狡猾的英国人却把中国远征军当成了撤往印度的阻击和殿后部队,嘴里一次次答应所谓的联合“会战计划”,脚下却一刻不停的跑路。
(缅甸方面军首任司令河边正三)
于是同古会战黄了,平版纳会战黄了,密支那会战黄了,10多万中英联军被不足10万鬼子追着满世界逃跑,英国人撤往印度,远征军退回国内,期间由于归路被截断不得不钻进野人山,进而损失惨重(杜聿明只剩下4万多人)。
1942年5月侵入缅甸的日寇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中将,第一期投入作战的是第55师团和第33师团,戴安澜将军第200师在同古抗击的就是这两个师团,一对一的话,装备精良第200师根本不鸟日本人,毙伤了5000多鬼子。问题是“猪队友”太不给力,当日军第二期的第18和第56师团到达后,海鸥将军双拳难敌四手只能撤退。
(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
日本人就是用这四个师团把中国和英国军队完全撵出了缅甸,在追击中还顺势占领了怒江以西的云南领土,即我们常提到的滇西地区。为了防止中英军队反攻,日军大本营不断增加在缅兵力,从仅有的一个第15军扩编为“缅甸方面军”,首任方面军司令官就是“卢沟桥事变”时的日军旅团长河边正三,其时已晋升中将。
1943年3月17日缅甸方面军编成时,下辖两个军七个师团,即樱井省三中将的第28军和本多政才中将的第33军,师团番号是第18师团、第31师团、第33师团、第49师团、第53师团、第54师团和第55师团,总兵力超过20万人,而第15军已被调往泰国。
(战犯木村兵太郎)
其中第28军负责中、下缅甸的防御,辖第54、第55两个师团;第33军辖第18师团、第49师团和第53师团,负责上缅甸(缅北滇西)的防御,其它两个师团由方面军直辖。1943年10月起,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新一军为主体)和英军自印度向缅北反攻,而滇西方向的第二期中国远征军也在秣马厉兵,日军大本营开始向缅甸继续增兵,并调整了作战序列。
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更换为木村兵太郎中将,所属的第33军两个师团(第18、第56师团)置于中缅边界及滇西方向,负责应对第二期中国远征军可能的反攻;第15军所属四个师团(第15、第31、第33、第53师团)置于缅北方向,抵抗驻印军和英军的反攻。第28军所属的两个师团(第54、第55师团)负责缅南沿海地带,防止英军可能的海上登陆,方面军直辖第2师团和第49师团作为预备队。
(第二期中国远征军司令卫立煌)
此时的缅甸方面军已经成为“南方军”兵力最大的一支部队,拥有十个师团、三个独立混成旅团共约30万人马。因此面对中英联军的反攻,自恃兵力雄厚的日本人异想天开采取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之战术,试图以有力部队直取印度。
缅甸方面军以第15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指挥三个师团(第15、第31、第33)约85000人发起了进攻印度的“英帕尔战役”,为了弥补第15军主力的防区空缺,将方面军预备队第2师团派往下缅甸增援。
(牟田口廉也)
因此,中国远征军之驻印军(X部队)和滇西第二期远征军部队(Y部队)实际面对的日军是四个师团,即滇西方向的第56师团、中缅边界的第18师团、缅北的第53师团和增援而来的第2师团,总兵力约10万人。
从1943年10月到1945年3月期间,两支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49000余人,收复滇西所有国土,同时解放缅北城镇50余座,自身也付出了约60000人的伤亡(滇西部队伤亡较大),最终在中缅边界的畹町胜利会师。
(日军在缅甸)
二战日本占领过越南吗先说结论,二战中,日本占领过越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日本在1939年就出兵,占领了法国统治下的印度支那的北部地区的红河三角洲,占领了河内,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本人更是出兵了,印度支那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和泰国以及。
日本侵略过越南。
日本对越南的觊觎始于1940年。当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切断中国获取外援的通道,日军于1940年初攻占广西南部的龙州,目的是切断越南河内通往云南的铁路线。
当时美英提供的援助,不少都是通过海运来到越南南部的西贡,再装上铁路经河内运入云南。日军很快发现,仅从龙州出动空军轰炸,无法切断这条铁路。
1940年9月22日,第5师团的3万名日军在中村明人中将指挥下突然越过中越边界,兵分三路向越北军事重镇谅山杀来。
日军势如破竹,于9月25日攻占谅山,打开了通往河内的大门。同时,日本军舰也抵达东京湾,并且在9月26日展开两栖登陆,4500名日军一举拿下海防
抗日战争由几个国家参战抗日战争时有多少国家参战
中国,美国,苏联,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朝鲜,越南,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印度,菲律宾等
答:抗日战争自1931年9月18日开始算起,到1945年9月2日结束,共经过14年之久。参战国有大概是49个国家。
抗日战爭遍及整个远东和东南亚,亚州北部,美国西海岸和整个太平洋。其中挑几个主要的参战国。主要的是中国战场,中国的艰苦抗战做出了最卓越的贡献。其次是美国的太平洋战场和两个原子弹给日本以致命的一击,又有苏联红军歼灭关东军,英军舰在南中国海的战斗,当然非律宾,越南,印度,蒙古等都参与其中。
抗日战争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战争。参战双方就是中国和日本。1937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军占领了东三省,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九四五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战争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有中国、美国、苏联、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朝鲜、越南、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印度、菲律宾等国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