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中原的来历和传说
- 王师北定中原日,中原什么意思
- 示儿古诗中中原的意思
- 宋朝的国土面积都不如秦朝,为什么能称为大一统朝代
- 古代九州指的是哪九州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同“意思是什么
- 河南属于中原吗
中原”作为地域概念在古时候覆盖范围非常广,而且形成也较为漫长。原来是指以河洛盆地为中心的商朝统治区域,后来是周朝统冶区域,包括整个河南、陕西中部、山西中南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安徽江苏西北部,也就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关中平原是中原地域概念下的一部分,是分子与分母的关系。这个时期区别于中原地区的国家主要是楚国、吴国、越国等长江流域的国家,因此楚国“不服周”,一直向北扩展,占领了黄淮流域的广大地区,最后加入到中原国家的行列。
吴国、越国强盛后也开始参与中原争霸。
西方的秦国就更不用说了,秦穆公就开始参与中原争霸。
广义的中原是以中原六大古都群(洛阳,开封,商丘,安阳,郑州,南阳)为中心,辐射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广大平原地区,狭义的中原即指天地之中、中州河南。
“中原”一词由过去没有特殊意义的原野之意,转向了专指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地区。根据史料,从春秋战国时起,经过两汉时期的发展,到六朝时期,在这么一段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原一词,开始,有时指原野,有时指中原地区。而到了后期,已经是专指河南地区了。中原一词便成为一个专有的地区名词。
原意
中原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意思是原野,原野之中。原意中并未指定确切地理方位。如《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吉日》:“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诗经·小雅·吉日》曰:“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国语·越语上》:“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这些是“中原”一词最早的出处,意指“原野”。中原地区在远古时期即有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有巢氏时代。
演变
“中原”一词最初只是“原野”之意。第一次指定“中原”地理方位的是《尚书·禹贡》。《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又名“中原”。
汉代及其以后,“中原”一词指原野者史书中也仍然存在,与地理概念的中原并存。比如,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时曾说:为了传土于子孙,名扬后世,“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这里的中原依旧指“原野”。
西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中的“中原”一词仍然有野外之意。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
诸葛亮《出师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里的中原就是指中原地区,与今义基本相同。
定型
《文选·谢灵运》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 李善注:“中原,谓洛阳也。”
《宋史·李纲传》:“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中原一词的含义进一步拓展,可以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大片地区。
宋代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作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就蕴含了南宋人对中原念念不忘的情结,可以与六朝人相比。
明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寓宪副》:“公闻国变,眦裂发怒,竭蹶中原,以需生聚,归节金陵。”之“中原”即指黄河中下游流域。
中华书局影印1936年版的《辞海》释“中原”一词云:“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有统指黄河下游为中原者。”
商务印书馆2009年出版的辞源(全两册)纪念版:“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是河南省。
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
中原是“北起并州上党,西届司州弘农,东达扬州淮南,中至新蔡、安丰。”这个范围主要是现在的河南,还包括山西南部,江苏西部及安徽西北部少数地方。
“客家之源在整个古中原地区,具体说长城以南、长江以北的辽阔地带。”这样说来,上面所说的中原,那就是个“小中原”了,客家先民在900多年的三次大迁徙,“他们途中经过除河洛地区”之外的其他辽阔地区。受到秦陇文化、燕赵文化、晋赵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的多元影响。“可见“古中原”地区多么地广阔。
王师北定中原日,中原什么意思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的中原指的是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一般指今天的河南省山西省及山东省。
古代时期,汉民族最早的文明产生地区就是上述的区域,又称诸夏,华夏。因此,这里是中国古代最先进的,生产力最强的地方。陆放翁的这首诗表达了宋朝人们想回到故土的决心。
诗人眼中的祖国
诗意“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示儿古诗中中原的意思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国统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亲.
[简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宋朝的国土面积都不如秦朝,为什么能称为大一统朝代
宋朝为什么是大一统国家?
本人表示,实在是孤陋寡闻了,不知道宋朝是何时成为大一统国家的。北宋是有希望成为的,但还是达不到要求的。辽夏都占据了传统九州之地,辽承唐制称帝建号甚至一度入主中原,辽宋长期对立并存,况且是来自同一传承,属于南北分裂政权。南宋更别提了,九州占其二,偏安一隅。
不知道你说的大一统是什么意思。宋朝主体人群是炎黄后代,土地也是祖产原地,还要大什么一什么统,本来就是正统,只是维持时间长短,还有国力和战斗力强弱的问题。统那么多荒滩蛮人有什么意义。宋朝就是汉人历史上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正统的国家。草原上那些民族昙花一现此起彼伏的风光过一下下,曾经不也是做人奴隶,互相抢夺残杀,最后不知道怎么死的,有什么呢?拿史说事,就是喷屎!
宋朝的疆域不及秦朝这不假,但差距也并不大,除了燕云十六州的疆域差距而已,但是宋朝对国土的控制力却强于秦朝。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有目共睹,但宋太祖的时代贡献也应该得到肯定,宋朝并不比秦超差,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方面还要远远强于秦朝。
在军事方面论战绩的话宋朝不及秦朝,但论对手强大性的话,秦朝和宋还真不在一个档次,耶侓阿保机、李元昊、完颜阿骨打、包括后来的成吉思汗,虽然历史对他们的记述不及秦皇汉武多,但这些游牧民族的首领要远强于昔日的匈奴单于,而且宋朝处在一个历史的过渡时期,游牧民族也不是曾经单纯的部落,而是一个完整的国家组织,更拥有独一无二的北方骑兵,宋朝能在燕云十六州丢失的情况下坚持三百多年而屹立不倒,可见它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并不会很差,而且文化软实力堪称历史之最,称其为大一统王朝并无不妥之处。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线中,虽然当时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金国,但宋是中华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公元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宋朝弱在军事,但文化及民生都达到了封建社会的一个峰值。除了疆域小了点外,它拥有一个大统一朝代所拥有的一切。
宋朝分为北宋南宋。北宋北有辽国,西有吐蕃诸部,西南有大理,西北有西夏,西域一带被西州回鹘和黄头回鹘所占据。汉族故地燕云十六州被老大哥辽国所占据,自汉以来的朝鲜四郡、交趾地区(今越南北部)全部是在宋时正式独立出去。南宋向金国称臣,就更不值得一提。两宋加起来也就苟延残喘了300多年。不过从哪个方面讲,宋朝都没有资格称作大一统朝代。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够资格称作大一统王朝的只有秦汉晋隋唐元明清,其他的都没资格。晋朝昙花一现,也只能勉强入选。
北宋疆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国土面积280万平方公里。南宋的疆域由于北方蛮族南侵,北界大大南移到了秦岭淮河一线,而南部和西南边界并没有什么变化,国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由于宋朝在中国历届王朝里面国土面积最小,宋朝被称为大一统王朝的争议最多,更有史学家认为,宋朝只能被认为是一个地方住割据政权。
但是疆土面积从来不是衡量统一王朝的唯一标准。宋朝虽小,但经济繁荣,国家GDP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人民安居乐业,导致宋朝的人口爆发式的增长,达到一亿多人口。我们学历史都知道,说宋朝出现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所以宋朝的经济很发达,而且对外贸易很广泛,于是世界上的先进技术都能漂洋过海到中国。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宋朝用比较小的疆土面积养活了大量的人口,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昌盛、艺术最繁荣的朝代之一。中国历史上很多重大发明都出现在北宋。在11、12世纪内,中国大城市里的生活程度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比较而无逊色。北宋在文学艺术方面,更是名人辈出,登峰造极。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昌盛的朝代之一。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文坛群星荟萃,明代学者宋濂称:“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在‘唐宋八大家’中,只有韩愈、柳宗元为唐人,其余六人均为北宋人。”六人中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而北宋词人众多,佳篇迭出,可以说是词的鼎盛时期。北宋著名词人有晏殊、欧阳修、张先、晏几道、范仲淹、柳永、苏轼、秦观、黄庭坚、周邦彦、李清照等。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古代,中国人一般是不去看国家的领土面积的,其实也不是说不去看,而是在大家的心中,国家领土面积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一件事,对于老百姓来说,能吃饱饭是最重要的,而且本身宋朝当时所处的历史时代就比较特殊,有个强大的辽国存在,因此宋朝注定很难获得更多的领土。
的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宋朝也是唯一一个汉族掌控政权,但是国土面积比秦朝还要小的朝代,所以如今也有很多人对宋朝产生争议,说宋朝根本就不能算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因此更谈不上大一统。当然这是当代学者根据国土面积而定下的结论,可是实际上呢?宋朝之后的所有朝代,都认同宋朝的历史地位,说宋朝是大一统的朝代,这句话一点问题都没有。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首先回答宋朝究竟是不是大一统朝代?我认为毫无疑问,宋朝是大一统朝代,而且名正言顺,而且名副其实。因为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是大一统的概念,大一统并不是说一个国家的国土面积是否能达到标准,而是说拥有一个自上而下的政权来进行统一化的管理,因此毫无疑问这一点宋朝是完全符合要求的,而且如今我们来看宋朝的经济,那也是非常的强大。
宋朝时期中国的GDP占全球的22%,虽说这个时候没开始工业革命,但是这仍然无法否认宋朝在历史上的地位,而且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因此老百姓的生活也是相当不错的。虽然在国家的领土面积上宋朝不如唐朝,不过我们都知道,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统治者的决策失误造成的,宋朝重视文官,同时宋朝的军事力量相对较弱,因此长此以往宋朝也失去了和少数民族叫板的资格,于是最终向辽国俯首称臣,这在历史上多少也是有些屈辱。
不过对待历史我们始终需要秉承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至少宋朝绝对是一个大一统的朝代。
古代九州指的是哪九州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大意失荆州……】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当时的九州名字分别是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大概范围就是秦朝统一后疆域的样子。东边到了东海,北边到了燕山山脉,西边到了河西走廊,南边到了南海。
1.冀州,中国古代九州之一,在我国绵长的历史中,曾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2.兖州,中国古代九州之一,在今山东西部与山东河北交界处,在古黄河与古济水之间;
3.青州,中国古代九州之一,大体指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的一片区域,地为肥沃白壤;
4.徐州,中国古代九州之一,范围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黄海以西,涉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地为红色粘土;
5.扬州,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扬州范围相当于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
6.荆州,中国古代九州之一,大体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由荆山一带直到衡山之南;
7.豫州,中国古代九州之一,别称中州,当今河南省大部分属豫州;
8.梁州,中国古代九州之一,代指陕西,四川盆地,汉中及云贵地区;
9.雍州,中国古代九州之一,今陕西,宁夏全境及青海,甘肃,疆部分地区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禹贡》是战国后期学者所作,但是周代没有徐州和梁州。
中国古代的「天下」,最早流行于春秋战国时代,更多时候它表达的是九州和四海;即以周朝为中心有限的领土和疆域。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因此,“九州方圆”,即“中国这块地方”。 即九州方圆,地大物博,气势磅礴的一种景象。
九州,是古代中国的代称,也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狱概念。
古代九州分别为:冀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兖州。
古代九州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拓展资料:
“古九州”是中国古代汉地的地理称谓,主要有三种含义:一种是对古代中国的区域划分,将古代中国分为九个不同的州;一种是用“九州”泛指天下,全中国;还有一种是指大九州,将全世界分为九州,汉地是其中之一州。详见“九州”。九州,后来从冀州中分出幽州、营州、并州三州,与原有的九州合计共十二州,所以九州又被称为十二州。
对于九州的具体分布说法不一,比较常见的九州划分为:冀、兖、徐、青、扬、荆、豫、雍、益九州。《尚书·禹贡》作:冀、兖、徐、青、扬、荆、豫、雍、梁;《尔雅·释地》有幽、营州而无青、梁州;《周礼·夏官·职方》有幽、并州而无徐、梁州。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同“意思是什么“同”的意思是统一。这句诗选自宋代陆游的《示儿》。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释义: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句诗的译意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其中,“同”是“统一”的意思。
河南属于中原吗属于中原地区,早在商王朝的时候,河南安阳殷墟,让同事曹操在许昌就是中原地带起家的,宋朝的时候开封就是首都,中原文化繁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
狭义上的中原指的是河南。但广义上的中原指的是河南大部,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各一部分地区,也就是历史上的中原地区。所以河南即中原没错,中原即河南不完全对。
中原地区是中国古代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上古传说中的炎黄皆生活于此,而黄帝大战蚩尤的故事也诞生于此。
中原地区占据了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大部分地区,自古即是中国的中心,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
这里拥有中国八大古都中的四个:洛阳、开封、郑州、安阳。拥有无数个历史文化名城如邯郸、徐州、南阳等!这里土地肥沃,自古就是小麦主产地,中国的农业的中心。
河南属于中原。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部,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2000多年前,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