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商丘的起源历史,为什么叫商丘
- 宋的来历
- 宋姓的由来,求详细
- 南北朝时期宋的由来
- 为什么叫北宋南宋
- 宋朝科举制度由来
- 乱宋说法由来
- 水泊梁山的来历
- 宋朝国号的由来
- 北宋是怎么来的
商丘的"商"字,源于商丘是商部族的起源地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商丘因此被誉为"三商之源"。
商丘的"丘"字,即商朝都城的遗址,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商之都"。
自从甲骨文出土,殷墟发掘成功,古代文献记载的许多商代史事得以印证。商人好田猎尚武功,重农业尚饮酒,重鬼神尚占卜,开创了独具特色而又丰富绚烂的青铜文明。在文献记载中这一时代有时称为“商”,有时称为“殷”,又或称为“殷商”,它们之间有何区别,今天我们应当如何理解这些名号,如何称谓这一王朝?商丘与商国号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为什么商丘被称为“殷商之源”呢?
商王朝称“商”或称“殷”,都来自地名。商汤建国之初以先王所封之地“商”作为国号。盘庚迁殷后,改称殷,或称殷商。这一说法出自汉唐著名经学家,影响十分深远,也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种观点。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结为“迁都改号”说。
商人始终以“商”自称,“殷”是周人对商的称谓,是他称。这种观点出自近现代知名史学家,有出土文献为证,在学界有着较深的影响。
“商”名号本于地名,“商”是商人祖先始封之地。《史记》记载“契封于商”,然而契所封之“商”在何处,则由于记载不详而存有分歧。《史记》三家注中便引述了郑玄、皇甫谧、宋忠、李泰等各家的观点,郑玄以为在太华之阳(今陕西商洛),宋忠以为相土就契封于商,即《左传》中阏伯所居之商丘,在宋地(今河南商丘),《水经注》中又提阏伯之商丘在故卫地(今河南濮阳),诸说歧义迭出,相互龃龉。
王国维在《说商》一文中,明确提出“商”在商丘。
殷墟甲骨文中,商人始终以“商”自称,未为称为“殷”者,且目前发现两例被释为“殷”的文字,皆与商名号或地名无关。因此,现代学界普遍认为商代始终自称“商”,并未因迁都而改称“殷”,“殷”是周人对商的称呼,是他称。但周人为什么称“商”为“殷”,“殷”与“商”有何不同,学界还存有争议。
综合来看,“商”这一称号与商人始封之地以及商人图腾有着密切关系,有神化商王朝政权的意义。在商代,商人始终都自称“商”,“殷”是他称。在西周以后的文献中,殷(衣)、商混用,均可表示商。周人称“殷”可能来自“衣”或“夷”,是周人对商的特殊称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的贬义逐渐消除,古人常常殷、商对举,以增加行文的韵律性。“殷”本义有“作乐之盛”,“殷商”两字合用时,“殷”或可释为盛大之意。商丘既是商人祖先居住之地,与商国号之来源密切相关,在历史上便有商、商丘之称,同时又是殷商后裔所居之地。在今天的语境中,“殷商之源”表明了商丘是灿烂的商文化发源地这一重要地位。
商丘因其历史文化悠久,所以导致了现在人们对"商丘"这一名称的由来莫衷一是。在众多的观点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商"字甲骨文的意思是子姓生活在冈上就是"商"。上古时,商丘一带地势并不象现在这么平坦,有一座座土丘。人们为了防止洪水猛兽的侵袭,多生活在丘上。所以,商部落所居住的高地,就被称为"商丘"。
第二种说法:
商丘的"商"字,源于商丘是商部族的起源地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商丘因此被誉为"三商之源"。商丘的"丘"字,即商朝都城的遗址,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商之都"。王国维在《观堂林集?说商》中云:"商之国号,本于地名。......始以地名为国号,继以为有天下之号。其后虽不常厥居,而王都所在,仍称大邑商。"因此,商丘的商有三重含义:一是指商部族的"商";二是指商人商业的"商";三是指商朝的"商"。
第三种说法:
"商丘"来源于阏伯,阏伯为帝喾高辛氏之子,相传为帝喾后妃简狄吞燕卵而生。古时的"丘"字有两个含义:一是居住地,一个指坟墓。阏伯不仅在台上居住观星纪时,而且死后又葬在这里。又由于阏伯的封号为"商",所以,后人称此台为"商丘"。唐代《括地志》云:"宋州宋城县古阏伯之墟,即商丘也。"阏伯台就是商丘。即今天商丘市的由来。
"商"字作为地名出现,最早的时间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在我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已经有"商"、"中商"、"大邑商"、"丘商"的记载,而第一次将"商"、"丘" 两字联系在一起的,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记载,来自春秋时期的《左传》。《春秋?左传?昭公元年》载:"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这些记载和传说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同样反映出了商丘悠久的历史。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王朝的更替,商丘的名称也几经更改,直到明朝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置商丘县,商丘一名才自此固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因陶唐氏(帝尧)封帝喾子契(阏伯)为火正(掌火官)于此,又地应商星,故曰“商丘”。
历史
《左传》鲁襄公九年(前564年):“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商代为亳邑地。西周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后,周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齐国灭宋,境内大部为魏所据。魏置大宋郡于商丘,并封公子无忌于信陵(今宁陵县)。
秦置睢阳县,治今商丘市区南部,为砀郡治所。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年)改砀郡为梁国。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改梁国为梁郡。西晋改梁国。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改梁郡,属徐州;又置谯郡,治蒙县(今梁园区蒙县故城)。
北魏永安二年(529年),元颢在睢阳登基称帝,建元孝基。北齐天保元年(550年)废谯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梁郡入亳州。开皇十六年(596年)于故梁郡置宋州,治睢阳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睢阳县为宋城县。大业三年(607年)复改梁郡。唐武德二年(619年),王世充称帝建大郑,改梁郡置梁州。武德四年(621年)改梁州为宋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宋州为睢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宋州。建中二年(781年)于宋州置宣武军。兴元元年(784年)宣武军移治汴州。中和三年(883年)还治于宋州。后周时宣武军改称归德军。显德六年(959年),赵匡胤任归德军节度使,因藩镇所在为宋州,遂以“宋”为国号,建立宋朝。
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州为应天府,为京东路治。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升应天府为南京,为北宋陪都。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史称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金兵攻陷宋之南京,改应天府为归德府,属南京路。
宋的来历“宋”,普通话读音为sòng,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宋”的基本含义为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引申含义为中国朝代名,如南宋、宋代。
“宋”,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宋”的本义是“居也”。后来逐渐见于秦朝小篆时代,最终演变成楷书体的“宋”。
宋姓的由来,求详细1、出自子姓,以国名为氏。周成王时,周公旦平定
“宋”汉字演变
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封微子启于商朝发源地商丘,建立宋国,封为公爵,尊为“三恪”之一,以奉商祀。 [3] 到宋襄公时,宋国已成为天下诸侯之盟主,春秋五霸之一。到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子孙遂以国为氏。 [1] 此支来源为宋姓正宗,在宋姓人口中占绝大部分。2、出自姬姓,以祖名为氏。姬宋,字子公,又称公子宋,为春秋时期郑国贵族大夫。其后裔子孙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宋氏。
3、源于改姓而来: [2]
1)韩姓改宋姓,为过继改姓。
生于上海的宋氏三姐妹,先辈是客家人,原住河南安阳。南宋时期,韩显卿入粤任廉州太守,后定居文昌锦山。宋美龄的父亲宋嘉树由于12岁时过继给宋姓舅父,遂改姓宋。 [4]
2)山东成武宋氏部分是太祖次子燕王德昭的后裔,其直线世系成武郜鼎赵宋。山东成武县郜鼎部分宋氏为赵氏改姓,该族尊宋·靖王次子赵昶为其一世祖,且已经流散至各地,留在当地的人数已不多。
1276年,元攻南都,宋朝覆灭。因怕元兵追杀,赵氏一族中赵昶与其兄赵旭自临安逃至山东禹城,后赵旭隐迹禹城,赵昶逃至山东成武并改为宋姓融入当地宋氏,隐迹郜鼎。
3)少数民族改宋姓,主要有:
宋姓渊源
①源于土家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唐末五代时期,湖南西部沅陵地区的辰州蛮酋(今湖南沅陵邵阳、怀化一带土家族)有取汉姓为宋氏者。
②源于党项族,出自宋朝时期西夏国党项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北宋时期,西北地区的西夏国党项族中有汉姓宋氏,主要分布在宁夏与内蒙古交界的河套地区。
③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末明初蒙古族官吏伯容帖木儿,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元末明初,不少蒙古族将领、地方官吏纷纷归降于明朝政府,被明太祖朱元璋分别赐予汉姓,其后裔子孙的绝大多数沿袭汉姓。 [5]
④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满族宋嘉氏,亦称宋家氏、嵩佳氏、松佳氏,满语为Sunggiya Hala,世居董鄂(今辽宁桓仁、宽甸一带)、长白山海兰(今吉林和龙海兰河流域)、松江(今吉林安图)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宋氏、嵩氏、苏氏等。 [6]
得姓始祖
微子启
微子启,子姓,名启,宋国第一代国君。商王帝乙的长子,帝辛纣的同母兄 [7] 。帝纣荒淫无道、残害忠良,微子启逃亡在外。周灭商后,周武王的弟弟周公见微子启一心归顺,平定“武庚叛乱”有功,于是封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宋国在战国后期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宋国公室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为宋氏,他们尊微子启为宋姓的得姓始祖。 [8]
迁徙传播
先秦时期,宋姓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北方地区。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宋姓已经播散于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
唐宋时期,宋姓已扩展到四川、广西、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尤其盛兴于陕西地区。清初进入台湾省
南北朝时期宋的由来南朝宋
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第一个朝代
南朝宋(420年-479年),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国力最强的朝代。共传四世,历经九帝,享国60年。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又按五德终始之说,其为水德,故又称水宋。
刘裕在东晋末期的乱世中趁势崛起,先后平定孙恩、桓玄、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势力,又灭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国。不仅统一了中国南方,同时也收复了山东、河南、关中等地,最终代晋建宋,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定中京(今河南洛阳)为陪都。
刘宋前期,社会安定,刘裕即位前后,大力推行改革,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打击豪强士族,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秀才,举善旌贤,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刘裕死后,宋文帝刘义隆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元嘉年间一片繁荣,史称“元嘉之治”。然因文帝晚年北伐失败致国力大损,刘宋后期,朝政混乱,帝王更迭频繁。公元479年被权臣萧道成取代,建立南齐,刘宋覆灭。
南北朝时宋的由来
1、刘裕的称帝前的爵位是宋王,故称帝后政权为“宋”。
2、刘氏世居彭城,于春秋之时宋土也,故帝之始建国号曰宋
是东晋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接受相国、总百揆、扬州牧的官衔,以十郡建“宋国”,受封为宋公,并受九锡殊礼。元熙元年(419年)正月,进公爵为王。以徐州之海陵东海北谯北梁、豫州之新蔡、兖州之北陈留、司州之陈郡汝南颍川荥阳十郡,增宋国。又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赵宋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又按五德终始之说,其为水德,故又称水宋。
为什么叫北宋南宋是因地理位置由来的。
宋朝之所以分为北宋和南宋是以国都的位置定的,北宋首都北方开封,南宋在南方的临安。所以后人史称北宋和南宋。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与南宋共称宋朝,又称两宋.北宋一朝乃由赵匡胤建立,掌控了黄河流域以南一带地区,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后,第一个出现的统一朝代.北宋政权先后与辽、金、西夏对峙。
南宋(1127-1279年),北宋灭亡后,公元1127年五月,宋徽宗另一个儿子赵构逃到南京,即位为帝,即宋高宗,重建宋朝,后称为南宋,以后定都临安,即现杭州。南宋初期不断与金交战,绍兴和议后,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北宋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时期,分别对应于宋朝的前半期(960年-1127年)和后半期(1127年-1279年)。
其中,北宋的首都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而南宋的首都则在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因此在历史上,人们习惯将这两个时期分别称为北宋和南宋。
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时期,它们通常被用来指代宋朝的不同阶段。北宋时期 (960 年--1127 年) 是宋朝的第一阶段,它的特点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创新。南宋时期 (1127 年--1279 年) 是宋朝的第二阶段,它是宋朝的尾声,政治上不稳定,经济继续发展,文化上继续创新,特别是诗词、书画和文学等方面。
因此,北宋和南宋时期是宋朝的两个重要阶段,它们的名字反映了宋朝的两个重要特点: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
宋代分为北宋(960-1127年)和南宋(1127-1279年)两个时期。这种划分主要是依据宋代都城的位置。"北宋南宋"是为了区分这两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以及它们都城的位置。
北宋被金国打败,靖康之变皇帝都被俘虏了,丢失了北面的半壁江山。至此北宋结束。康王赵构跑到了杭州,建立了小朝廷,称为南宋。又延续了宋朝的血脉。
宋朝科举制度由来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当时有焚香礼进士之语.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总称诸科.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宋朝科举制度是由隋朝传下来的 宋代的科考实行两级试:发解试与省试。发解试相当于初试,由各州郡主持,考生通过发解试获得参加省试的资质;省试相当于复试,由礼部主持,被录取者便可从此步入仕途。至于殿试,通常都不黜落,只排定名次。
宋代科举又分进士科以及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法、明经各个专科,以选拔专业人才;此外还有“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悉许应诏”的特别考试,叫做“制科”。其中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录取的人数也最多。后王安石罢诸科,只保留进士科与制科,另设新明法科遴选司法官。
乱宋说法由来于中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这一时期因为政治腐败和社会乱象而被称为“乱世”。
乱宋指的是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在作品中不顾历史事实和真实情况,胡乱妄想和渲染,捏造事实,使得当时的历史书籍和资料流传下来后也变得凌乱、混杂,很难真正反映出当时的历史面貌。
乱宋说法的出现,对于研究历史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和挑战。
历史学研究者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真实的历史资料和事实,并以此作为研究的基础。
梁山泊在早年间,既没有山,也没有水,只生着一片好大的松树林子。林子里住着兄弟俩,哥哥叫白虎,弟弟叫青龙,从小死了爹娘,小兄弟俩孤苦伶仃,相依为命。
白虎生得粗壮有力,拉得一张强弓;青龙长得俊秀聪明,射得一手神箭。林子里的走兽,云彩中的飞鸟,只要进了兄弟俩的眼睛,都逃不过他们的一支神箭。
一天,兄弟俩去西边林子里打猎,忽然天外飞来一只红鸟,落在他们头顶的树枝上啼叫。白虎见了,开弓要射,青龙急忙拦住,求哥哥说:“别伤它,捉住它带回家里,咱也多个谈话的伴儿。”说着,利落地攀上树去,去捉那只红鸟。说也奇怪,那只红鸟见青龙来捉,不但不飞走,反而叽叽喳喳地叫起来,逗着青龙在树上转。白虎在树下等急了,大声喊:“你闪开一点,我把它射下来吧。”红鸟听了,一展翅飞到青龙肩上,头依着青龙的脸,躲了起来。青龙伸手轻轻捧住,哧溜一下滑到树下。白虎走近前细细一看,见鸟儿羽毛粉红,两只眼睛透亮有神,心里也十分喜爱。
回到家里,青龙不愿把红鸟往笼子里装,就找了根绿线,把它系在床头的横架上。兄弟俩吃什么,就分给红鸟一份,把它当作家里的一口人。遇上阴雨天,两人没事干,就听红鸟叽叽喳喳地唱歌,小日子比从前欢乐多了。
一次,白虎和青龙打猎回来,老远就见草房里亮着灯,心里十分奇怪。等进门一看,桌子上摆好了饭菜,还扑扑地冒热气哩。那只红鸟见兄弟俩只顾愣着,便欢快地叫了几声,像是提醒他们快吃,别凉了饭菜。兄弟俩弄不清是咋回事,把红鸟也放到饭桌上,一起美美地吃起来。
一会儿,草房里冒出炊烟,听见屋内有人走动,青龙悄悄走过去,从窗里一看,见一个天仙般的姑娘在生火做饭,一件粉红色的衣服放在床边上。青龙快步走进草房,一把拉住了姑娘的手,说:“姑娘,谢谢你了!”姑娘先是吃了一惊,见是青龙,脸孔羞得绯红,就要去穿那件衣服。青龙手快,急忙抢过衣服藏到身后。姑娘无奈,央求青龙说:“龙郎,快还我衣服,不然回到天上我要受罚的。”青龙转脸一看,不见了红鸟,知道这姑娘是它变的。他怕以后见不着姑娘,就把衣服扔进灶里,呼地烧了。姑娘急忙去抢,已经晚了,不禁惊叫一声:“龙郎,你闯下祸了!这天衣是王母娘娘赐的,烧了它,要受天条惩罚的。”青龙搂住姑娘,深情地说:“有你做妻子,我什么都不怕。”姑娘听了,更爱青龙了,告诉青龙说:“龙郎,把天衣的灰绕林子撒一遭,我们死也不离开。”
这时,白虎也回来了,急忙帮着青龙去撒灰。兄弟俩刚刚撒了一圈,只听半空里隆隆作响,下来一队天兵天将。五雷七霆立在云上,高喊:“白虎青龙听着,火速送红衣御鸟回到天庭,胆敢违抗,叫你们碎尸万段!”青龙正要分辩,白虎性暴,一箭射了过去。五雷七霆怒吼一声,行起法来,顿时火光冲天,把林子烧个一干二净。接着,天神就下起雨来,像天塌了一般往下倾。白虎挽着青龙,青龙护着姑娘,站在汪洋里,就是不肯分离。天神无可奈何,只好回天庭交旨去了。
接连几天,兄弟俩外出打猎回来,饭菜就有人给做好了。该缝洗的衣服,也一件件地缝洗好了。青龙心细,寻思着非看个究竟不可。一次两人又出去打猎,青龙让哥哥去了,自己躲在附近看动静。
后来,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大水泊,就是梁山泊。梁山泊里的虎头峰、青龙山、凤凰山,就是白虎、青龙兄弟俩和红衣御鸟变成的。至今已经几万年了,它们仍和睦相处,不曾分离。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山东水泊梁山的来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梁山起义得名。
梁山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先人就在此稼穑渔猎,繁衍生息。因汉文帝次子梁孝王围猎于此而得名,北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朝廷统治腐朽、民不聊生,宋江广结天下英雄好汉,凭借水泊天险啸聚梁山。
2001年水泊梁山风景区被山东省政府纳入《山东省“十五”旅游发展规划》,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区,成为山东省水浒旅游线的核心景区。
2005年水泊梁山风景区修复了忠义堂、号令台、石碣文台,被评为“十佳山岳旅游区”。2013年,水泊梁山风景区的宋江传说、梁孝王与梁山的传说等选入梁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宋朝国号的由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时任殿前都检点兼任归德军节度使,归德军又称宋州,因此定国号为宋。 开国皇帝以即位前的王位或职位定国号是惯例,比如刘邦当皇帝前是汉王,所以国号是汉。李渊当皇帝前是唐国公,所以国号是唐。
北宋是怎么来的北宋是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发动陈桥兵变夺取的后周政权。后来又经过一系列的统一战争。是北宋得到了统一,成为当时封建王朝中的鼎盛时期,赵匡胤成了北宋的开国皇帝。
后来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弱手下大将的兵权。加强了皇权集中。巩固了北宋王朝的统治。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后周末帝柴宗训被逼禅位于赵匡胤。北宋定都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并设陪都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与东京开封府合称四京。赵匡胤即位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全部集中于中央,避免出现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但也导致宋朝与辽国及西夏的战争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金国兵临汴梁,次年灭亡。
北宋疆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宋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宋徽宗时期于青海北部置陇右都护府,并重金赎回幽云七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