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伶官传序分层次概括大意
- 新五代史伶官传,选文通过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事实,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 伶官传序的结论
- 伶官传序庄宗得失天下原因
- 伶官传序全文断句
- 伶官传序讲解
- 伶官传序中用 的道理对庄宗李存勖的
- 五代史伶官传序文体类型
- 伶官传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概括庄宗的作为
- 五代史伶官传序和过秦论文体对比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哉。
第二段;举例论证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段;对比论证,论证胜败是人事
第四段;总结全文,提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本文以“成败由人”为中心展开叙事、议论,对比鲜明,抑扬有致。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感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使中心论点发人深省,令人信服。
新五代史伶官传,选文通过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事实,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告诉人们:忧天下民之疾苦,勤奋公正处理国家政事,可以使国家兴旺,贪图安逸的生活必定祸害自己终身。
伶官传序的结论《伶官传序》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意为: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
庄宗不是一朝而蹈死地的,他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最后死在自己宠幸的伶人手里。
这个现象启示我们,打倒自己的,往往是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或者就是自己。这些因素由小积大,由少积多,最后来个总爆发。
这就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发现不良的苗头,立即改正,如此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伶官传序庄宗得失天下原因灭梁之后,李存勖派长子李继岌和谋士郭崇韬率兵灭蜀,看上去他们后唐如烈火烹油、花团锦簇。但是,北方契丹日益强大,攻陷平州;南方杨吴也并未臣服,强兵举于东南,李存勖却视而不见。其父李克用的三箭遗命,李存勖还有一箭的目标没有实现时,就开始志得意满了。
李存勖有两大业余爱好,一样是唱戏,所以宠信伶人和宦官。另一样是打猎,他打猎不分季节的,大肆践踏农田,影响农业生产。有县令于马前劝阻,李存勖即将他杀死,而后继续打猎。对方镇的贡献,他纳入内库,不为国用,又杀了郭崇韬等功臣,克扣兵士军饷,造成举国上下离心离德。
伶官传序全文断句伶官传序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 /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讲解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于是作《伶官传》。
《伶官传序》是古代中国传世的一篇文献,讲述了伶人官职的由来及历史渊源。以下是对《伶官传序》的简要讲解:
《伶官传序》又称《伶官》、《五伶传》,作者不详,大约成书于唐代。这篇文献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伶人职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伶官这一官职的由来。文中首先说明了伶人的身份和职责,他们是古代宫廷中的舞蹈、歌唱和表演艺术家。伶人主要分为五类,即乐人、歌人、舞人、乐人和笑人。
其次,《伶官传序》讲述了伶官这一官职的产生和发展。据文中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提倡和推广音乐和艺术,设立了官职专门负责管理伶人的事务,这就是伶官。伶官的主要职责是选拔和培养伶人,组织宫廷的音乐舞蹈演出,维护宫廷文化艺术的发展。伶官的地位也逐渐升高,成为具有一定特权和待遇的官员。
最后,《伶官传序》还介绍了伶官的制度和组织。文中描述了伶官的职责和权限,以及伶官的等级和层级关系。伶官的组织严密,按照职位分为多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权力范围。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伶官的选拔和考核制度,以保证伶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总的来说,《伶官传序》是对中国古代伶人职业与伶官制度的详细介绍,为我们了解古代宫廷文化、艺术和官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伶官传序》主旨:表达了国家的兴盛与衰亡在于人事的道理。作者引用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事实,客观分析了唐庄宗的成败得失,强调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励精图治。
《伶官传序》的作者
《伶官传序》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欧阳修,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还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将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伶官传序》的全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五代史伶官传序文体类型散文。
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史论。
选自欧阳修所作《新五代史·伶官传》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决定于人事。
然后便从“人事”下笔,叙述庄宗由盛转衰、骤兴骤亡的过程,以史实具体论证主旨。
具体写法上,采用先抑后扬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全文紧扣“盛衰”二字,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语调顿挫多姿,感染力很强,成为历来传诵的佳作。
伶官传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概括庄宗的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意为国家的兴衰、事业的咸少,主要取决于人事。
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将人的作为和国运盛衰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对中心论点的精辟阐释,末尾进一步将这番道理推而广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于所溺”,从伶人说开去,从更广的范围给人以启示。
第二自然段概述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历史事实是事实论据,用典型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所以前两段构成了归纳论证。
第三自然段引用的《尚书》中冀满招损,谦得益力的名句是理沦论据,为论证提供了大前提,有力地推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园于所溺”的推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和过秦论文体对比《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决定于人事。然后便从“人事”下笔,叙述庄宗由盛转衰、骤兴骤亡的过程,以史实具体论证主旨。具体写法上,采用先扬后抑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全文紧扣“盛衰”二字,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语调顿挫多姿,感染力很强,成为历来传诵的佳作。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过秦论》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写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王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王子婴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