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比苏联早吗 俄罗斯早期历史

目录导航:

  1. 俄国比苏联早吗
  2. 俄国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呢
  3. 《童年》的历史背景
  4. 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及特点
  5. 清朝时俄国的名称是什么
俄国比苏联早吗

俄国早。俄罗斯帝国简称沙王,俄国,沙俄帝国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为王帝后,自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俄罗斯帝国共有1亿2,560万人,自1914年达到1亿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国及大英帝国。

俄国是沙皇俄国和苏维埃俄国的简称,也叫俄罗斯帝国,自称"第三罗马"。 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罗曼诺夫王朝统治。苏联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简称,苏联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25日解体。就时间顺序而言,俄国的确比苏联早。

1917年,在列宁领导下,推翻了俄国沙皇的统治,建立了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即苏联。因此,俄国比苏联早。

俄国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呢

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以后,资本主义在俄国能否发展起来和俄国该不该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问题,成为俄国社会主义者的主要理论问题。

早期的列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在系统研究和分析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历史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俄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是可能的和必然的,并且是进步的,应该加以支持。

列宁在研究和论证过程中,系统阐述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的思想,从而彻底粉碎了俄国民粹派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为俄国社会发展和无产阶级政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童年》的历史背景

《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童年经历为素材的一部小说,它是一轴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历史画卷,从中又可看到作家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在暗无天日的社会里寻找光明的奋斗历程。小说再现了19世纪沙俄统治时期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小说所写的是作者童年经历的苦难,这也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

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中,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后来外祖父破产,十岁的阿列克谢就在社会上流浪,当过各种杂工。

虽然他只上过两年小学,却一直坚持勤奋自学,读了许多书。加上他本人曾广泛地接触过社会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终于使他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高尔基的处女作是发表于1892年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福马·高尔杰耶夫》(1899)是高尔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参考资料来源:

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及特点

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⑴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

①农业方面:A.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地主已开始雇佣自由劳动力代替农奴劳动。

B.农奴内部产生分化,少数富裕农民成为新兴农村资产阶级,剥削贫农。

②工业方面:19C30年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业企业和自由劳力数增加

⑵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原因)

①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大量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②农奴遭受严重剥削,无力购买工业品,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农奴制也造成工业资本和原料缺乏。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

⑴农奴: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政治要求,发动1000多次起义。

⑵工人:在提高工资、改善待遇、限制残暴等方面开展斗争。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⑴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原因:A.主要原因:俄贵族军官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

B.直接原因:亚历山大一世去世。

②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度,建立共和国。

③时间:1825年

④作用: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唤醒了年轻一代革命民主主义者。

⑵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①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他们活动见教材)

②思想: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③影响:与汹涌澎湃的工农运动遥相呼应,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社会危机。(直接原因)

⑴原因:①俄国为转移国内矛盾及土耳其有重要经济和战略地位。

②俄行动侵犯了英法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⑵借口:“圣地”巴勒斯坦的管辖权问题。

⑶经过:1853到1856年,俄与英法土。结果俄军战败,1856年签订《巴黎和约》。

⑷败因:俄国腐朽落后的农奴制度。

⑸性质:俄国与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于土耳其来说则是自卫性质的反侵略战争。

⑹对俄影响:①国际地位一落千丈。②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③直接推动俄国1861年改革。

5、统治阶级: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

⑴矛盾激化:农奴制存废已成为俄国社会矛盾的焦点。(见探究二)

⑵出发点: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巩固统治(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⑶组织措施:成立“农民事务总委员会”,负责改革工作,于1861年在国务会议上通过改革草案。

⑷特点及原因:缓慢而谨慎。原因:触动农奴主的利益,改革阻力大。

二、改革的经过——自上而下的改革

1、时间人物:1861年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

2、改革文献:《1861年2月19日宣言》、《农民改革法令》。

清朝时俄国的名称是什么

清朝时俄国的名称是俄罗斯帝国。

简称俄国、俄罗斯、沙俄、沙皇俄国或帝俄,别称第三罗马。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

俄罗斯帝国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罗曼诺夫王朝统治。帝国共有1亿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亿6570万人,是当时世界上人口第三多的国家,仅次于大清帝国和大英帝国。

一、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建立沙俄(沙皇俄国),并在1721年由彼得一世改称俄罗斯帝国。

二、简介:

俄国,指历史上的俄罗斯帝国和今天的俄罗斯联邦,也指苏俄和苏联。

15世纪末,伊凡三世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建立沙俄,并在1721年由彼得一世改称俄罗斯帝国,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曾吞并欧亚多个国家,领土不断扩张。1914年8月,俄罗斯帝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宣布俄罗斯帝国灭亡。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俄。1922年苏联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经4年激烈的战事后取得了胜利,与美国一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被称为“超级大国”。1955年苏联与卫星国组成华约,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峙。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最大加盟国俄罗斯正式独立,继承了苏联的绝大部分军事力量,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二,并且拥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库。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俄罗斯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强国,其科技实力雄厚,特别是航空航天技术,位居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