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京杭大运河开凿于唐朝 元朝大运河裁弯取直的历史影响

目录导航:

  1. 为什么说京杭大运河开凿于唐朝
  2.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
为什么说京杭大运河开凿于唐朝

京杭大运河北起中国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天津两市,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公尺,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

古时,江淮河湖纵横,交通不便。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派几十万劳工,从西元前485年起开凿邗沟,将江淮之间的湖泊沟通,连接起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

到了隋朝,承汤帝为了调运粮食和追求享乐,在西元605年徵调几百万民工,大修运河,先后开通了通济渠,山阳渎、江南河和永济渠,把中原和江淮及河北地区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以洛阳为中心,西通关中盆地,北抵河北平原,南达太湖流域的庞大运河系统。

元朝时,为从南方运送粮食,又对隋朝大运河进行了裁弯取直的改造,使它经过山东直通南运河。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

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末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利用长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通了由今苏州经无锡至常州北入长江到扬州的“古故水道”,并开凿邗沟(自扬州到江水,东北通过射阳湖,再向西北至淮安入淮河)。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继续施工延伸河道。

公元587年,隋为兴兵伐陈,在邗沟的基础上,在扬州开山阳渎,对邗沟进行裁弯取直,进行漕运。605年,隋炀帝下令开通济渠。工程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黄河;工程东段自荣阳县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经商丘、宿县、泗县入淮通济渠又名汴渠,是漕运的干道。公元608年又开永济渠,引黄河支流沁水入今卫河至天津,继溯永定河通今北京。610年继开江南运河,由今镇江引江水经无锡、苏州、嘉兴至杭州通钱塘江。至此,至此,以洛阳为中心,以北京和杭州为终点的南北大运河已经形成,全长1700余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