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的历史由来 孙吴的来历

目录导航:

  1. 安徽宣城的历史由来
  2. 三国演义中三个国家指的哪三个国家
  3. 孙吴县名称的由来
  4. 刘备的来历和传说
  5. 生意的起源
  6. 东吴是如何形成的
  7. 齐齐哈尔各县区地名的由来
  8. 孙权名字的来历
安徽宣城的历史由来

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原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秦朝时期,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地方分为郡、县两级。当时的宣城市(鄣郡和庐江郡交界处)属于鄣郡管辖,东临会稽郡,西接庐江郡和九江郡,北边与东海郡接壤。

西汉时期,当时的宣城市属于丹阳郡管辖,东临会稽郡(面积巨大),南濒豫章郡,西接庐江郡和九江郡,北边与临淮郡和广陵国(西汉开国~汉武帝时期实行郡国并行制,众多封国之一)接壤。

东汉时期,当时的宣城市属于丹阳郡管辖,东临吴郡,东南是会稽郡,南靠豫章郡,西濒庐江郡和九江郡,北边与广陵郡接壤。东汉时期的宣城与西汉时期历史沿革没有太大变化。

三国时期,当时的宣城市属于丹阳郡管辖,东临吴郡和毗陵典农校尉(孙吴分吴郡设置典农校尉采取军事屯垦方式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属于当时特殊的行政区域) ,南濒新都郡,西南是鄱阳郡和豫章郡,西靠庐江郡,北边与海陵郡接壤。

西晋时期,当时的宣城市属于宣城郡(现在宣城市地名的由来)管辖,东临吴兴郡,南毗新安郡,西南接鄱阳郡和豫章郡,西靠庐江郡,北边与丹阳郡接壤。

隋朝时期,当时的宣城市属于宣城郡管辖,东北是毗陵郡,东临吴郡和余杭郡,南濒新安郡,西南接鄱阳郡和九江郡,西毗同安郡,北边与庐江郡、历阳郡、丹阳郡接壤(从左往右)。

唐朝时期,统治者实行道、州、县三级的地方层级管理。当时的宣城市属于宣州(宣城市古称的由来)管辖,东北是常州(现在常州市地名的由来),东临湖州(现在湖州市地名的由来)和杭州(现在杭州市地名的由来),南接歙州(黄山市古称的由来),西南是饶州和江州(九江市古称的由来),西毗舒州,北边与庐州、和州、润州接壤(从左往右)。现在许多城市的名称和古称来自大唐时期。

北宋时期,从开国的州、县两级发展为道、州(府)、县三级的地方层级管理。当时的宣城市属于宣州管辖,东临杭州、湖州、广德军(一般设置在军事要地管理地方军事,相当于州一级),南接歙州,西濒池州(现在池州市地名的由来),北边与太平州、江宁府(州府同级)接壤。

南宋时期,当时的宣城市属于宁国府管辖,东毗临安府(州府同级)、湖州、广德军(一般设置在军事要地管理地方军事,相当于州一级),南靠徽州(黄山市古称的由来),西毗池州,北边与太平州、建康府接壤。南宋时期宣城地区与北宋时期地区划分范围没有太大变化。

元朝时期,统治者实行行省制,地方分为行省、路、府(州)、县四个层级。当时的宣城市属于宁国路管辖,东临杭州路、湖州路和广德路,南靠徽州路,西毗池州路,北边与太平路、集庆路接壤。

明朝时期,地方分为省、府(州)、县三个层级。当时的宣城市属于宁国府,东临杭州府、湖州府、广德州(州府同级),南靠徽州府,西接池州府,北边与太平府、应天府接壤。

清朝时期,统治者很大程度上沿袭了明朝的地方区域划分。当时的宣城市属于宁国府,东临杭州府、湖州府、广德州(州府同级),南靠徽州府,西毗池州府,北边与太平府、江宁府接壤。

民国时期,废府存县,原宁国府属县划属芜湖道;1932年成立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1940年第九行政督察区改为第六行政督察区。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宣城专区;1952年撤销宣城专区,所辖县并入芜湖专区;1971年芜湖专区改为芜湖地区;后于1980年芜湖地区改为宣城地区;1987年撤销宣城县,设立县级宣州市;2000年撤销宣州市改为宣州区,设立宣城市;2001年2月宣城市正式成立;2019年广德县改为县级广德市,由宣城市代辖。

答:宣城市,古称“爱陵,宛陵,宣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地级市。宣城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宣城地区所辖境域,战国時属楚国,西晋太康二年置宣城郡,开皇九年改称宣州,而后的千余年间多为州,郡治所。隋开皇九年,宣城地区因县治位于宛溪河畔,陵阳山地,取山水首字名为宛陵县。后宛陵县成江南名邑,素以“望县名邑”著称,后取《韩诗传》宣,显也的典故,改南豫州为宣州,將宛陵正式改名为宣城。今宣城市由原市政府驻地宣城县而得名宣城市。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设立地级宣城市,截止2023年2月,宣城下辖一区四县二个代管市。

宣城一带在商周時就有了古代文明。属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扩张区,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说,逐渐形成文房四宝,徽,诗歌,民俗,宗氏等地域特色文化。

三国演义中三个国家指的哪三个国家

分别是魏蜀吴。
魏是曹操被封为魏公,魏公国建立,三国之魏国国号由来。 魏国建立是曹丕称帝,国号魏,三国之一。
刘备入蜀,自领益州牧,后来的三国之蜀前身。 后来刘备称帝国号汉,为与东西两汉分别,称蜀汉,亦称蜀。
孙策平定江东,此时领土与后来吴差别很小,为三国吴前身。 吴称号由来是曹操上表汉献帝封孙策为吴侯 ,后孙权称帝,国号吴。

《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指魏、蜀、吴这三个国家,其领导人分别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东汉末年出现许多割据势力,其中魏国、蜀国和吴国是最具有实力的割据政权,他们相互制约,明争暗斗,让东汉以最快的速度灭亡,从而出现混乱的三国时代。

三国演义中的三个国家分别指东汉末期,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东汉末期诸侯经过一番吞并,最后剩下了曹丕所立的曹魏和刘备所属的蜀汉还有孙权的东吴。

三国演义中的三个国家分别指的是,曹丕建立的魏国,刘备的蜀汉,孙权的吴国。虽然曹操是魏武帝,是魏国的奠基人但他一生仍是汉臣,魏武帝是儿子曹丕上位后追封的

三国分别是魏、蜀、吴三国,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魏国(220年12月11日—266年2月8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简称“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

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三国分别是魏、蜀、吴三国,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魏国(220年12月11日—266年2月8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简称“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

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

三国演义中的三个国家分别指的是魏蜀吴。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建立魏国。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222年,孙权在建康称帝,建立东吴,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三国鼎立时期。

孙吴县名称的由来

孙吴原名叫逊武、原始居住的有孙、吴二姓的祖辈、最后由逊武的谐音和这两个姓改为孙吴孙吴有条河称逊比拉河、具体的我也忘了那时候在孙吴一中上学的时候发了一本历史书市关于孙吴的所有典故、孙吴原来只是一片荒原、后来日本人发现它与苏联临近而且地势非常有利所以才有了孙吴这个地方、现在还有好多日本人盖得房子

这就是我的家乡孙吴

刘备的来历和传说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汉族,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汉族,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相传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靠编织草席为生,因参与镇压黄巾军起义而起家,先后依附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为了对付大敌曹操,与东吴孙权结盟,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之后拿下了荆州。又往西攻打刘璋,占据了益州。并往北与曹操交战,攻占了汉中。后来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名,率军攻打孙吴,但在夷陵之战中惨败,只得接受求和。刘备富有政治智慧,善于用人,不但收揽到了关羽、张飞、赵云等名将,还获得了诸葛亮、庞统等著名的谋士。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在攻打东吴失败后,刘备很快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位于今成都市)。

去世前刘备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其子刘禅即位。

生意的起源

1、生意就是某些人以客户的意愿为依据,为客户提供合格的物资或服务,取得客户认可同意并从中牟利的行为,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必要的场所或活动。

2、做买卖称为“做生意”最早见于《世说新语·言语》,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以前孙吴时,曾有人把鸟翼用剪刀剪下,扇起来风力不减,如同圆扇一样,但当时却没有“生意”,直到晋灭吴后,才得到大家的使用。

这里“生意”一词是说物品能够引起人发生兴趣,才会被人买去,后世遂将经商做买卖之事称为“做生意”。《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有“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的话,这是把做买卖称为“做生意”的首次记载。

扩展资料:

成功的商业模式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成功的商业模式要能提供独特价值。有时候这个独特的价值可能是新的思想;而更多的时候,它往往是产品和服务独特性的组合。这种组合要么可以向客户提供额外的价值;要么使得客户能用更低的价格获得同样的利益,或者用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多的利益。

第二、商业模式是难以模仿的。企业通过确立自己的与众不同,如对客户的悉心照顾、无与伦比的实施能力等,来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从而保证利润来源不受侵犯。

比如,直销模式(仅凭“直销”一点,还不能称其为一个商业模式),人人都知道其如何运作,也都知道戴尔公司是直销的标杆,但很难复制戴尔的模式,原因在于“直销”的背后,是一整套完整的、极难复制的资源和生产流程。

第三、成功的商业模式是脚踏实地的。企业要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这个看似不言而喻的道理,要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做到,却并不容易。

现实当中的很多企业,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型企业,对于自己的钱从何处赚来,为什么客户看中自己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乃至有多少客户实际上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反而在侵蚀企业的收入等关键问题,都不甚了解。

东吴是如何形成的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情况,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人们对于曹操统一北方,刘备经营西川比较熟悉,但对于东吴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却总是不太清楚。这里是有原因的,一来,东吴的主要建立者孙策很年轻时就去世了,而他的继任者孙权在位时间长,光芒盖过了孙策。二来,东吴起初的割据势力都不太有名,所以不太被人留意到。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东吴基业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孙策一统江东的过程。

一、江都描绘蓝图。与刘备与诸葛亮在南阳讨论天下大势一样。孙策出师前也找了个名士讨论发展方向。这个名士叫张纮,他是扬州一带有名的饱学之士。与刘备不同的是,孙策已是胸有成竹,他讲到江东地区是个发展的好地方;与诸葛亮不同的是,这个张纮,从头到尾没有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没有随后跟从孙策起兵。

二、击刘繇。江东又称为扬州,扬州之下有六个郡。而扬州势力最大就是扬州刺史刘繇。孙策起兵时只有一千人马,他借助袁术与刘繇的矛盾,获得一定支持;并且利用孙氏的声望,沿路招集了很多部队。

孙策与刘繇作战时,腿上中了箭。他令手下佯装自己阵亡,引得刘军放松警惕,然后在战场上突然现身,大败刘军。刘繇被击败了,但胜利果实却被袁术拿走了。孙策没办法,只要继续率兵向南进发。

三、击王朗。王朗是会稽太守。会稽就是今天的绍兴地区。王朗收留了被孙策击败的严白虎,决心抵抗孙策。孙策猛攻会稽,无奈该城防守严密,城高壕深,总是打下不来。孙策就用了一招声东击西,派后攻打另一个要点,王朗连忙分兵去救,结果被全部消灭。于是王朗弃城而逃,后被俘虏。会稽郡就到了孙策手中。

四.击陈瑀。陈瑀是吴郡太守,在今天的苏州一带。陈瑀开始与孙策和好,但当孙策带兵出行后,他联络各地势力,想袭击孙策的后路。孙策十分生气,杀了一个回马枪,把陈瑀打败,继而消灭了吴郡的其他势力,把吴郡彻底平定了。

五、击刘勋。上面提到过扬州刺史刘繇,他被击败后,不久去世。他手下的武装被刘勋接管,刘勋占据了今天江西一带,势力也壮大起来。对此,孙策一方面示弱,也就是表面上对他很尊敬,使其放松防备;另一方面暗是集结部队。有一次,刘勋率部离开大本营去了别处,孙策趁机攻打他的大本营,等到刘勋回来时,又正好中了埋伏,导致全军大败,再也没有力量对抗孙策了。

六、击黄祖。黄祖是孙策的仇人,孙策的父亲孙坚就是在与黄祖的交战中被杀的。黄祖占据着江夏,也就是今天湖北部分地区。孙黄之战打得异常惨烈,黄祖几万部队全部被消灭,黄祖只身逃脱。而孙策也冒着极大的风险,亲自在枪林箭雨中穿行指挥。击败了黄祖,报了大仇,也打下了江东的基础,接着,孙策论功行赏,将有功之人安排到各个地方担任要职。

从上文可以看出,孙策建立的东吴基业,主要打败了5个人,占领了江东6个郡,这才完成的。这一过程只有短短六七年时间,只见孙策的作战效率是非常高的。如果孙策能够活得更久一些,说不定长江以南这一块地区都是他的了。

孙坚打基础,孙策开疆拓土,基本占领江东六郡,孙权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夷陵之战打败刘备,稳固统治,称帝建立吴国

历史

1:222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吴国建立,孙权就是吴大帝。

孙权统治时,江东经济有显著发展。北人南来,山越出居平地,劳动力增多。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今江苏常州、镇江、无锡一带)最大。会稽郡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历代陆续修成的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在孙吴时发挥了通航效益。江南运河云阳至京口(今江苏丹阳至镇 江)一段流经山间,不便通航,吴未得到修整。云阳以西开辟破冈渎,使秦淮河和江南运河联通,为三吴至建业的便捷水道。丝织业开始在江南兴起,但织造技术还不高,所以蜀锦成为重要的输入物资。铜铁冶铸继承东汉规模而有发展规律,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由于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业很兴旺,海船经常北航辽东,南通南海诸国。黄龙二年(230)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台湾省,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吴国使臣朱应、康泰泛海至林邑(在今越南南部)、扶南(在今柬埔寨境)诸国。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建业。

经济的发展,与外界交往的增加,促进了攻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经学家和文史之士,如虞翻、陆绩、韦昭。佛教开始在江南传播,居士支谦从洛阳南来,世居天竺的西域僧康僧会稍晚从交趾北上。他们在建康译经传法,影响颇大。道教在南方民间继续流传。

孙吴诸将以私兵随孙氏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往往拥有多至于数县的俸邑,因而逐渐形成吴国武将世袭领兵的制度。同时,江南也出现了象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仆,而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他们和世袭领兵的武将同是孙吴政权的主要支柱。

2: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人孙坚任长沙太守,曾带兵参与讨伐董卓。191年(初平三年),孙坚征荆州刘表、黄祖时战死,年仅37岁。 孙坚子孙策在孙坚死后投靠袁术,向袁术借兵马,率兵攻占扬州。在袁术自行称帝后,与其决裂,自立门户。

曹操控制的许昌朝廷拜其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建安五年(200年)夏,孙策被前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暗杀,死亡,时年二十六岁。 孙策死后,其弟孙权继位,继承其兄遗志,在短时间内稳住了江东形势。其后孙权一方面镇压扬州境内的山越反叛,同时三征黄祖,谋求据有荆州和江夏。建安十三年(208年),荆州牧刘表死。曹操军也在这时南下征荆州。继任荆州牧的刘琮投降曹操。

曹操在获得荆州之后,进一步谋划攻打孙权占据的江东。后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此后曹操退守北方,占据荆州(今湖南、湖北、河南南部)北部的南阳郡、江夏郡局部及南郡局部地区。孙权派周瑜和韩当等将领攻占江陵。

这一时期,刘备则攻下了荆州南部的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四郡。后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同时在建安十五年,孙权取得了交州。在刘备取蜀之后,孙权向刘备索讨荆州,最后双方同意以湘江为界,长沙、桂阳、江夏属孙权;零陵、武陵、南郡属刘备。建安二十四年,孙权向曹操称藩,派吕蒙趁关羽攻襄阳时袭夺荆州,至此刘备势力被逐出荆州。

220年曹丕称帝,次年刘备称帝,分别建立魏、蜀。刘备称帝后,即以复仇之名向孙权发动夷陵之战。孙权先向曹丕称臣,被封为吴王,都武昌(今鄂州市),以避免两线作战。222年,刘备在猇亭被吴镇西将军陆逊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刘备不久就在白帝城病死了。战争结束后,蜀相诸葛亮遣邓芝出使吴国,吴蜀恢复同盟。

孙权断绝了与曹魏的短暂同盟,导致魏文帝曹丕先后三次对吴用兵,均无功而还。后曹休又在228年在石亭对吴用兵,亦遭陆逊,全琮和朱桓等人迎击而失败。黄龙元年(229年,魏太和三年,蜀汉建兴七年)四月丙申,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

齐齐哈尔各县区地名的由来

齐齐哈尔市是中国黑龙江省的地级市,下辖多个县区。以下是齐齐哈尔各县区地名的由来:

龙沙区(Longsha District):得名于区域内的龙沙滩,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心,因地势平坦,河滩上的沙地形成了龙沙滩,故名。

昂昂溪区(Ang'angxi District):得名于穿过区域的昂昂溪,昂昂溪是齐齐哈尔市最大的支流之一,区域内水资源丰富。

铁锋区(Tiefeng District):得名于该区域的一个山峰,形状像一把锋利的铁锹,故名。

建华区(Jianhua District):得名于该区域的建华山,山势雄伟壮观。

富拉尔基区(Fulaerji District):得名于该区域的富拉尔基山,山势险峻,被誉为"齐齐哈尔之冠"。

碾子山区(Nianzishan District):得名于该区域内的碾子山,山势起伏,形状像一个磨碾,故名。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Meilisi Daur District):得名于该区域的梅里斯河,梅里斯达斡尔族是该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

龙江县(Longjiang County):得名于穿过该县的龙江,是齐齐哈尔市的一条重要河流。

依安县(Yi'an County):得名于该县地势低洼,依赖于安家窝河的灌溉。

泰来县(Tailai County):得名于该县境内的泰来河,泰来河是黑龙江省的一条重要河流。

甘南县(Gannan County):得名于该县地处齐齐哈尔市南部。

以上是对齐齐哈尔各县区地名由来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龙沙区[黑龙江齐齐哈尔市]

因境内龙沙公园得名,公园因齐齐哈尔俗称龙沙命名;龙沙两字最早见于《后汉书·班固传》:坦步葱雪,咫尺龙沙;唐代诗人李白有“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之句,始认龙沙为一地名,龙沙公园由此得名。[详细]

2、建华区[黑龙江齐齐哈尔市]

1954年设北关区,1961年改现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因建华机械厂得名,取建设中华之意。[详细]

3、铁锋区[黑龙江齐齐哈尔市]

原名铁东区,意为铁路之东,1961年8月铁锋公社、火车头公社、和平公社合并为铁锋区。[详细]

4、昂昂溪区[黑龙江齐齐哈尔市]

1954年设区,因驻地昂昂溪街得名,达斡语尔昂阿奇音转,意为狩猎场;另据《中国地名辞源》:系蒙古语昂钦之音转,意为猎人,因过去此地是属狩猎区,与农牧区接壤,猎人都来此进行产品交换,故名。[详细]

5、富拉尔基区[黑龙江齐齐哈尔市]

1954年设区,源于驻地名称,富拉尔基系达斡尔语呼兰额日格的音变,意为红色的江岸、红岸,《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因嫩江岸边多红玛瑙石,故名。[详细]

6、碾子山区[黑龙江齐齐哈尔市]

1960年设华安区,1983年改现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因境内碾子山得名,碾子山产石,可制碾磨,故名。[详细]

孙权名字的来历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孙坚之子,孙策之弟,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200年,长兄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208年,他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229年,他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252年孙权病逝,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