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国怎么灭亡的 为什么后梁被后唐灭掉了一个国家呢

目录导航:

  1. 岐国怎么灭亡的
  2. 北宋灭五代十国的顺序
  3. 后唐灭了岐国吗
  4. 后梁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5. 吴越怎么灭亡
  6. 后唐被谁取代
  7. 后梁如何灭亡
  8. 后梁为什么不属于五代十国
  9. 后唐到宋朝的历史
岐国怎么灭亡的

朱温胁迫唐哀帝禅位,篡位称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后,许多藩镇不服朱温,各霸一方,李茂贞因此割据凤翔,自称岐王,成为独立政权。李茂贞为人宽厚,善待部下,力图自保。

李茂贞政权处于后梁与前蜀之间,多次受到后梁与前蜀的蚕食,疆域日渐缩小。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建后唐,灭后梁,威震天下。李茂贞于是向后唐称臣,获封秦王,歧地并入后唐,不再成为割据政权。次年李茂贞病逝,子李从曮继任秦王、凤翔节度使。长兴元年(930年),后唐将李从曮调离凤翔,使得李茂贞家族势力彻底消失

北宋灭五代十国的顺序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 新五代史》,是对 五代(907年~960年)与 十国(902年~979年 )的合称。五代是指907年 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 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与 后周。960年,后周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 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 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 割据政权,其中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荆南)、 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 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 荆南、 武平、 后蜀、 南汉、 南唐、 吴越、 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南方的统一。

五代的排序是正统王朝,后面的灭了前面的,顺序是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后晋936-946、后汉947-979和后周951-960。但是十国就很难排序,很多国家是同时并存的割据势力,彼此之间并不存在更替的关系,十国当中更有6国都是被后来统一的北宋王朝所灭掉的(后蜀、吴越、南唐、南汉、北汉、南平),其他的南唐灭掉了吴、南楚,后唐灭掉了闽和前蜀。而湖广一带有 荆南、 南楚、 南汉和 静海。

荆南又称 南平国、 北楚,其疆域约为今 湖北省西部。建立者 高季兴为 后梁太祖的将领,907年被封为荆南节度使,治所为 江陵。

荆南地小势弱,因而向四周各国称臣。

其君主高季兴贪图各国贡品而拦截抢夺,遭各国发兵威胁才愿归还,被称为“高赖子”。

后梁灭亡后,高季兴改向 后唐称臣,在公元924年被后唐 唐庄宗封为 南平王,正式立国,建都江陵,他即武信王。

后唐灭 前蜀时,高季兴表示愿意协助伐蜀,但并未实际行动,而后又向后唐索要前蜀土地。

这些使后唐 唐明宗大怒而发兵南征,所幸江南雨季使唐军粮草不济而退。

南平国与后唐的关系直到其子文献王高从诲继位后才和好。

我国历史上北宋灭五代十国的顺序是南平--楚(武平节度使周保权)--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闽(清源节度使陈洪进)。北宋是由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建立的,宋太祖赵匡胤逼迫后周皇帝禅让建立北宋,北宋建立后,宋太祖采用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逐步统一五代十国。

后唐灭了岐国吗

后唐灭了岐国。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疆域最广的朝代,定都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后唐一度被视为中兴大唐的存在,且自身实力雄厚,统治版图为五代各国之最,再而庄宗也为李柷上谥号,虽然血脉不同,但是有所继承。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建后唐,灭后梁,威震天下。岐国李茂贞于是向后唐称臣,获封秦王,歧地并入后唐,不再成为割据政权。次年李茂贞病逝,子李从曮继任秦王、凤翔节度使。长兴元年(930年),后唐将李从曮调离凤翔,使得李茂贞家族势力彻底消失。

后梁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内忧加外患!

内忧:乾化二年(912年)五月,梁太祖退至洛阳,病入膏肓,同年六月,为第三子朱友圭所杀。次年,友圭又被其四弟友贞联合禁军讨灭,友贞继位,是为梁末帝。后梁内乱相继,只有大将杨师厚率军与晋、赵周旋于河北。

外患:后梁龙德三年、后唐同光元年(923年)闰四月末,后唐乘后梁西攻泽州(今山西晋城),派大将李嗣源率骑5000袭郓州(今山东东平),次日清晨占之。后梁启用王彦章为帅,段凝为副帅,调集精兵10万北讨后唐。唐庄宗亲自率军与梁军苦战于杨刘(今东阿)。后王彦章兵败中都县(今山东汶上)被俘斩。923年11月19日唐军达开封城下,开封随即降唐,梁亡。梁末帝自杀

吴越怎么灭亡

吴越国主动归宋,结束了独立。

吴越(907年~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统治者为临安钱氏。由钱镠在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所建,定都杭州。吴越国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为正朔,并且接受其册封。

在唐亡之前,钱镠忠于唐朝;在朱温篡唐建梁以后,他又向后梁称臣,由是亦从后梁得到了吴越王、诸道兵马都元帅的头衔。

后唐被谁取代

公元934年潞王李从珂即位是为后唐末帝。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与潞王素来不合,见其称帝,疑忌加深,遂寻机图谋叛唐自立。三年五月,末帝恐石敬瑭联合契丹谋反,命其徙镇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石敬瑭拒命,借端起兵晋阳(今太原南晋源镇)反唐。

末帝李从珂即以武宁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兵马都部署、知太原行府事,统率代州(今山西代县)、义武(今河北定州)、河阳(今河南孟县)等镇兵6万趋晋阳征讨。二十日,军抵晋安寨(今太原晋祠南)掘壕立营,于晋阳城西北依山列阵,企图长围久困,待机破城。石敬瑭知寡不敌众,遣使间道赴契丹,愿以父礼事之,乞求援兵。约事成后献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即燕云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区),得契丹太宗耶律德光应许。

八月,末帝闻知契丹答应增援石敬瑭,屡督张敬达急攻。石敬瑭恃城坚粮足,闭城不出,固守待援。九月,耶律德光得知后唐军末扼守雁门诸险,亲率骑兵5万号30万自代州西南扬武谷南下,长驱直入,径抵晋阳附近之虎北口。以诱敌入伏之策,将主力埋伏汾水弯曲处,遣轻骑3000向后唐军挑战,佯作败退。张敬达等率步骑贸然追击,至汾曲步兵涉水循北岸进,中伏大败,损师近万人,骑兵随张敬达退保晋安寨。

契丹军乘胜推进至柳林(今太原东南),与石敬瑭会师于晋安寨南,占据要地,掘堑筑垒,将张敬达5万兵围于寨中。末帝闻讯,急令彰圣都指挥使符彦饶率军屯河阳,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率军趋榆次(治今山西榆次),卢龙节度使赵德钧率军出代州,耀州防御使潘环率兵出慈州(治吉昌,今山西吉县)、隰州(治隰川,今山西隰县),末帝自率亲军3万从洛阳北上,共救张敬达军。

二十三日,末帝至河阳,命枢密使、随驾诸军都部署赵延寿率兵2万疾趋潞州(治上党,今山西长治)督战。随后,又命赵德钧为诸道行营都统,以赵延寿、范延光为河东道南面、东南面行营招讨使,犄角合势,解晋安寨之围。十一月初六,赵延寿引兵至西汤(今山西沁县西北西汤镇)与其父赵德钧会合,父子同谋欲趁国危自立,进至团柏谷(今山西祁县东南),按兵观变,逗留不进。

契丹骑兵

十二日,契丹帝册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闰十一月,晋安寨已被围数月,粮断援绝,多次突围未果,军心动摇,副招讨使杨光远杀张敬达出降。石敬瑭遂与耶律德光挥师南下,十二日至团柏谷。后唐救援军未战先遁,自相践踏,死伤万计,逃至潞州被迫及,赵德钧父子降契丹。耶律德光留主力驻潞州,遣太相高模翰率5000骑兵卫送石敬瑭南下,至河阳,在降将接应下渡河。末帝退回洛阳自焚。石敬瑭入洛阳,用后晋取代后唐。

此战,后唐军只顾重兵围城,未能有效地阻截契丹军的增援,导致战败被围;后唐援军诸将各怀异志,不战而降,终被逐个击破。

后唐是中国 五代十国 时期的一个政权,它取代了后梁,而其后不久又为后晋所取代。因为 五代十国 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 五代 指的是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 十国 指五代之外 同时或相继 出现的十几个 割据政权 ,主要有 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

应顺元年(934年)四月三日,李从珂率军进入洛阳城。宰相冯道率领文武百官劝进,李从珂假意不从。次天,曹太后下诏废李从厚为鄂王,命李从珂为监国。六日,又立李从珂为帝,改应顺元年为清泰元年。

清泰二年(935年)末帝派遣武宁节度使张敬达领兵驻屯在代州,牵制并监视石敬瑭。清泰三年(936年)末帝又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企图以此消弱石敬瑭兵权。石敬瑭拒绝调任。于是,石敬瑭叛变,同时石敬瑭还上表指责李从珂即位非法,应立即将皇位让给许王。末帝大怒,撕毁奏表,削其官爵。

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末帝任命建雄军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都招讨使,杨光远为副使,率大军讨伐石敬瑭。唐军包围了太原,筑长围以围困晋阳。石敬瑭遣使向契丹求救,表示愿意割地称臣。九月,契丹主耶律德光亲率五万兵马增援石敬瑭,唐军与辽晋联军大战于团柏谷,唐军大败,死伤万余人。随后,石敬瑭与契丹军得以顺利南下进逼京师洛阳。途中先锋指挥使安审信、振武守将安重荣、彰圣指挥使张万迪等将纷纷归降石敬瑭,后唐统治岌岌可危,处于即将全面崩溃的前夕。

清泰三年(93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末帝见大势已去,带传国玉玺与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太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遂亡。

后梁如何灭亡

后梁是被后唐所灭。

后唐灭后梁之战是开平四年(910年)至龙德三年(923年),后唐与后梁为争夺黄河下游广大地区统治权而进行一系列的作战。

龙德三年(923年)李存勖急召诸将商讨对策,拒绝与梁议和及划河为界的主张,采纳谋臣郭崇韬之计,决定乘虚袭击汴州。龙德三年(923年)十月初二,李存勖亲率大军由杨刘渡河,初三,进至郓州,以部将李嗣源为前锋。当夜越过汶水,次日晨与梁将王彦章相遇,一战而胜,并克中都(今山东汶上),擒王彦章。他又采纳李嗣源关于兵贵神速、急趋汴州的建议,命其率前军当夜出发,自率主力继后。初七,进至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梁守将不战而降,朱友贞见援兵无望而自杀。初九,唐军至汴州,王瓒开门出降。十二日,段凝率军五万到封丘(今属河南)请降,后梁灭亡。

后梁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其灭亡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1. 统治者权力斗争:后梁时期,君主权力愈发集中,宦官、太监、宗室权力也逐渐膨胀。皇帝后嗣之争使皇权更加削弱,导致朝政混乱。同时,高门大族积极争夺政治地位,煽起内部纷争和政治斗争,使得后梁政治环境更加不稳定。

2.内外交困:后梁时期,境内不断发生战乱,尤以南方湖广地区居多。同时,境外的契丹和北汉也不断发动侵略。这些战乱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导致朝政更加衰败。

3. 经济衰退:后梁时期,经济形势逐渐恶化,百姓生活困苦。统治者为了增加自己的财政收入,范围内加重负担,甚至激化了社会矛盾。

综上所述,后梁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统治者本身无力掌控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朝政的覆灭。

后梁是被后唐灭掉的。

公元907年,唐哀帝禅让帝位于梁王朱温,唐朝灭亡,朱温称帝建国,后梁建立。

朱温在位时,外有强敌,内有内乱,其疆域为五代中最小的,且朱温于公元912年,为其子朱友珪所弑,朱友珪不久也被推翻,后梁经此内斗,国力更是衰落。最终于公元923年被后唐所灭。

后梁为什么不属于五代十国

后梁不属于五代十国的原因是因为它不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独立政权,而是五代时期的一个部分。五代十国时期是指自907年唐朝灭亡至960年北宋建立期间,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动荡的时期。整个时期主要分为五个大的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十个独立的国家(南汉、吴越、南唐、南楚、前蜀、后蜀、吴、楚、闽、钦、渤海),这些国家被称为十国。

后梁成立于907年,是五代时期的第一个政权,但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权。后梁是由朱全忠(后来的朱温)在唐朝灭亡后建立的,但在后来他被后晋所灭,后晋成为了五代时期的第二个政权。因此,由于后梁不是一个独立于其他政权之外的政权,所以它不被归纳在五代十国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多变的时期,政权的更迭和国家的建立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和背景。虽然后梁不属于五代十国,但它在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后唐到宋朝的历史

唐亡后是梁唐争霸,最终后唐灭梁一统北方,梁之后北方的晋、汉、周、宋依次继承后唐法统,而南唐则在后唐灭后重新举起了大唐的旗号,直至公元975年宋灭南唐。

1、后唐

公元907年,朱温首先出手,迫使唐哀帝禅让,建立后梁,但是李克用、李茂贞、刘仁恭并不承认朱温的正统地位,逐鹿中原的战争一直都在进行。

所以,后梁的正统地位并不被认可,尤其是被大唐赐姓“李”、成为大唐宗室的李克用,朱温更被其视为逆贼。

李克用一直奉大唐正朔,用大唐天佑年号公元914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燕王刘守光(刘仁恭之子),降服岐王李茂贞。

公元923年,李存勖消灭后梁,登基称帝,重新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因此,在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是曾被视为大唐中兴的。

后唐版图最大

同时,后唐也自称承继李唐王朝,其灭后梁、前蜀,是五代之中版图最大的政权,后唐之后的后晋、后汉、后周,包括宋朝,均出自李克用的河东集团,其帝系一脉相承。

2、南唐

石敬瑭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公元936年,石敬瑭勾结契丹,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代价,联手灭后唐,这便是后晋。

第二年,公元937年,江南吴国徐知诰篡位,自称大唐宗室后裔,改名李昇,建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南唐盛极一时

南唐是在后唐灭亡后第二年建立的,南唐也宣称是继承了大唐国祚,南唐烈祖李昇也曾自比汉光武帝。

南唐也曾强盛一时,攻灭王氏闽国和马氏楚国,几乎占据南方半壁江山,与后周南北对峙。

后唐武功赫赫,南唐文化昌盛一时,所以大唐也曾续命,只是均未成功。

以血统论,李克用、李存勖均为沙陀族,但确实是大唐所赐李姓,位列晋王,入宗室。而李昇则从小是孤儿,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其实可能性很小。

无论如何,我们可以这样来理清五代十国的脉络:

唐亡后是梁唐争霸,最终唐灭梁一统北方,梁之后北方的晋、汉、周、宋依次继承后唐法统,而南唐则在后唐灭后重新举起了大唐的旗号,直至公元975年宋灭南唐。

宋朝

当宋朝灭了南唐之后,一统天下的大势已成,五代十国的局面实质上已经结束了。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古代政权,后唐之后是后晋。其五代的次序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后周政权在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后结束,之后出现了统一的宋朝。太祖皇帝就是赵匡胤。

唐末,再次出现了大分裂的局面,中原地区先后建立五个朝代,周边地区也兴起了十个小国,史称五代十国。

当时的后周之主死了,将小皇帝托付给当时只是身为殿前都检点的赵匡胤。不想,赵匡胤在出外讨伐别国的途中,于陈桥这个地方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功臣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和赵普等人。

逐渐,赵匡胤平定了整个中国,国号为宋。

赵匡胤他没有对功臣大加杀戮,而是杯酒释兵权,此举在中国历史上是甚少见到的。

赵匡胤还在赵普面圣的时候撤去赵普的座位,改变了在圣上面前宰相有座位的惯例。

对外,赵匡胤还跟北方游牧民族订立了渭水之盟,让中原有了一段修养的时间。

赵光义杀死赵匡胤,夺得皇位,不过,这正史没记载,只是有烛光斧影的说法。

自赵光义开始,宋朝就开始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犯,先后有辽、金、蒙古,直至灭国,有的只有屈辱。其中也有一些抗金名将、抗蒙名将可写,皇帝嘛就赵佶(瘦金体是他的独创)、赵构有点事可说,其他的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