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坑了一车人,被黑得最惨的三国豪杰有哪些 中国最坑爹的五位谋士 没想到竟有他

目录导航:

  1. 三国演义坑了一车人,被黑得最惨的三国豪杰有哪些
  2. 劝吕布守小沛的谋士
  3. 袁绍手下四大谋臣
三国演义坑了一车人,被黑得最惨的三国豪杰有哪些

首先要阐明的一点是,《三国演义》并不是为黑而黑,而是出于某种艺术化的加工,让人物更加脸谱化,这样才能符合广大士民阶层的胃口,《三国演义》这本书的立意便是小说,所谓黑别人也只是小说要求。试想,《三国演义》要是写的跟《史记》一般一板一眼,或者想唐诗宋词那般阳春白雪,在那个年代还会有那么多受众嘛?

要是说为了小说要求而贬低的人物,到是的确有很多!

曹操

曹操在历代文学史上都是可怜的,不仅仅是在《三国演义》,历朝历代的各种评书,乡野杂文,大都把曹操定性为奸贼,戏剧中的“白脸曹操”等诸多艺术及民间形象很少有对曹操的正面印象。这就是一个人所谓的民间形象与文学形象,并不代表他的真实历史形象。

正是历史上曹操局可以称得上是英雄,就单凭他能够统一中国北方,发展屯田之制,魏曹魏打下鉴定基础这一功劳,就没有人能够否定。民间形象中的曹操大多奸诈狡猾,这一印象大多来自文学形象的渲染,毕竟老百姓会去听评书、听戏文,有几个能天天抱着《史记》、《三国志》看?那么为什么从古至今的曹操都不受待见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虽未篡权,但有谋逆之心。古之君王那,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白脸奸臣谋朝篡政,而曹操就恰恰扮演了这么一个角色。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逐步加封相国乃至魏王,可以说是汉朝有实无名之皇帝。其中多有僭越皇帝之举动,那是常有的事情,这在后世君王与提倡忠君的儒生来讲可是大不敬,当然得浓墨重彩的“黑”,彻头彻尾的“黑”,从而从人们的耳濡目染之中灌输忠君之思想。

二:曹操疑心重且易杀人。曹操疑心的确很重,就在《三国演义》中,借助疑心重这一件事,罗贯中可谓是做足了文章:杀吕伯奢全家、杀蔡瑁、杀贴身侍从,无不是揪住了曹操疑心重这一点。但以上诸多事例之中,的确存在过分黑化之词。比如,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后,曾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什么意思呢?就是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后,很难过且语境凄凉的凄说:“宁可我辜负了他(吕伯奢),也别让他辜负我吧!”当时的状况是曹操刺杀董卓失败而被全国通缉,外加其多疑性格,一时误杀也是情有可原。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变成理直气壮,很霸道的说“宁可我辜负全天下的人,也不要让全天下的人来辜负我!”罗贯中简单的改动,成功的让曹操把全天下人都得罪了,这还会有人喜欢他嘛?

三:同一时段有正统代表!可以说,曹操被完全黑化的最终原因就是乱世之中出了个刘备。如果没有刘备,而是群雄割据,曹操一统北方绝对会被后世称为大英雄,可就是因为刘备的出现,让他彻彻底底的脸谱化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刘备究竟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个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的确是一直以兴复汉室为旗帜的,也一直就是那样做的,再者个政治资源之下,刘备就显然是正统代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假公济私,实打实的就成了奸贼,更别说他儿子还篡汉自立了。这根是火上浇油。

曹操形象的黑化是绝对的,而不是偶然的!我们不能把它归结到某一本书籍当中,而是中华文明的惯用思维之中塑造了这种独特的思考方式,从而衍生出无数的文学产品,曹操的路还会有很多人会走,不仅古代,还有现代人,当现代成为古代,有谁能保证自己不是被“黑”的对象呢?

周瑜

如果说曹操的被“黑”是因为刘备,那么周瑜的被“黑”,罪魁祸首绝对是诸葛亮。

苏东坡在赤壁怀古中已经写道:“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历史上的周瑜不仅是一个大帅哥,而且是一个年经轻轻就成为东吴三军总司令的有能力有才华有雅致的娶了江东头号美女的男人,我是个男人都羡慕他。而且苏轼在诗中已经写明了,赤壁之战中作为孙刘联军的总指挥,周瑜依靠其卓越的军事才华大胜曹操,这样成功的一个男人理应是人人嫉妒,怎么回事被气死的呢?

实际上的周瑜是病逝的而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三国演义》中,为了描写出诸葛亮的伟岸,就把周瑜给刻画成了一个小肚鸡肠、气量狭小之徒,最后在诸葛亮“三气周瑜”之后,郁郁而终。

鲁肃曾说道周瑜:“雅量高致!”历史上的周瑜气量很大,颇有雅趣,精通音律,自小就名声在外,这样一个成功人士,怎么会被一个刚刚出山不久还立足未稳的诸葛亮给气死呢,想想都是不可能的!

欢迎看官姥爷赞同、评论~

通俗易懂的解答简单有趣的历史,欢迎关注~

对于三国的了解,与其实说是从历史知识当中得知,不如与说是因为三国演义这本小说,说实话真要让大家一起去看三国正史,也许枯燥的内容早已让大多数人放弃,可能三国这段历史也就成为了人们心中真正的历史。但是小说毕竟是小说,为了情节的需要,可能会过度夸大某些人,同样的道理,三国演义也会在某些方面黑化一些历史人物,比如说徐州的陶谦。

在三国演义当中,陶谦几乎就是一个懦夫的代名词,怕曹操怕的要死,而且为了逃辟责任果断让刘备来背黑锅,反正大家的眼中,陶谦就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小人。

可这实际真实的陶谦跟小说中却天差地远,陶谦可是一个火暴脾气,属于一点就着的那种人,而且胆识过人。当初被朝延派去收复徐州的时候,就敢去跟一群亡命之徒合作。

当然了这也跟当时的情况有关,毕竟朝延虽说派陶谦来收复徐州,但是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兵力,而徐州可是有着无数的黄巾贼,以陶谦那点实力不亚于螳臂当车,于是泰山人臧霸与其同乡孙观等人就成了陶谦的先锋队。

其实臧霸等人与其说是山贼,不如说也是黄巾贼当中的一份子,只是整个天下的黄巾势力已经土崩瓦解,臧霸顺势投奔了陶谦了把自己摇身一变,转换成了正规军,说实话这种事可以说承担了很多的风险。

尤其是当时的情况下,很难说这些人是不是真心投奔陶谦,但是当时的陶谦就敢直接重用这些人,并且还依靠这些人马大破黄巾大军,从而夺回徐州。

就这个气度你要说他贪生怕死,很显然这根本就不搭边,而且在很多史实资料当中都提到过,曹操的父亲曹嵩之死,说不定就是陶谦下的黑手。

陶谦就是打算要跟曹操决一死战,只可惜自己的内部不够统一,大多数人并不希望跟曹操发生太多的冲突,毕竟当时的形势很不明朗,北方的霸主地位虽说以袁绍的势力最为强大,但是曹操控制着汉献帝,在某些方面也有着自己的优势。

主要的其实就是当时刘备的出现,这件事很让人怀疑,从曹嵩的被杀,到兵发徐州,之后刘备瞬间就出现在徐州城下,而且吕布在后方还偷袭了曹操的老家,可以说这一切就仿佛一双看不见的大手在指挥一般。

也就是曹操比较果决,直接放弃徐州这块大肥肉,转而回头去收拾吕布,从而也给了刘备时间会让其慢慢收复徐州,如果从阴谋论的想法来看,这一切就好像是吕布早跟刘备一起合谋暗算了一把曹操一样。

而陶谦只是一个被动的受害者,当然了刘备也不是没有得到好处,最后徐州不是依然转了主人了吗?也许整件事很有可能就是刘备跟吕布之间搞得鬼,只是吕布比较点背,没有吃下曹操老家的那些地盘,而刘备却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徐州这么大一块地盘,也可能是这个原因吧,让后来的吕布看刘备相当的不顺眼,于是在某一些吕布又夺走了徐州。

而陶谦也并不是贪生怕死,只是在无意中掉进了他们之间所挖的坑而已,最后陶谦也因为自己的年纪太高,从而被一步步的夺过了自己的大权,最后不得不将徐州让给刘备。

说白了整件事情就是吕布跟刘备一起合谋挖的坑,毕竟他们两家都属于没有地盘的散兵游勇,只是曹操的果决让吕布没有得到好处而已,如果当时曹操强行攻打徐州,也许吃亏的人可能就是刘备了,并且之后的两人还因为分赃不均从而再次发生矛盾,于是刘备在某一天外出的时候被吕布夺过了自己徐州的产业。

应该是关羽。

1)认弟弟为大哥。

关羽确实有辅佐刘备,但并没有刘关张结拜之事。关羽实际比刘备的年龄还大些,即使结拜也应该关羽是大哥,刘备辅佐关羽才合适。你说关羽委曲不?

刘备生于公元161年,关羽生于公元160年,关羽比刘备大一岁。张飞生于公元168年。

2)本读儒家春秋,但死后弃儒护佛。

三国演义中,仅因普净曾搭救和后来点化关羽,关羽成了佛教伽蓝,相当于放弃生前信仰。罗贯中加入这一情节,好象没有必要。

3)本来已受普净点化,又暗里害吕蒙潘璋,却放过孙权(跟二战后对日本战犯处置竟很相似)。为报私仇可显圣,刘备遭难却不显圣,完全显现不了关羽忠义。

4)立军令状后义释曹操,从任何角度讲都是一大污点。

还有很多,细读后实际损害关羽形象。我崇拜关羽之后,很少读三国演义了。

没有谁黑谁吧,你想说曹操,别逗了,虽然罗先生的小说是尊刘贬曹,但其实历史上曹操也的确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被罗贯中黑的最惨的是程昱,历史中的程昱是三国第一的智将,文武双全,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可到演义中只是一个一般的谋士,除他之外,曹仁,曹真,曹纯,乐进,周瑜,张飞,魏延,闫行,文丑等等,黑的多了去了,只是为了突出关羽和诸葛亮。关迷,诸葛迷的还不要不服,先说关羽,忠义无双,他忠哪了,历史中两次主动投降,看看人家高顺,宁死不降算什么呢?再看关羽所谓的战绩,华雄,文丑不是他杀的,单刀赴会和他有关系吗?刮骨疗伤,华佗从棺材里爬出来了?华容道刘备追击的曹操和他有关系吗?过五关斩六将,有这种事吗?真当守城士兵全是木头?水淹七军历史中标注天灾,守荆州,也只有关二能把糜芳逼的投降,自己最后把自己作死,说他脑残都抬举他了。说他义,投降曹操,最后找刘备,真是为刘备吗?史书中记载,关二看中秦宜禄老婆,向曹操讨要,并表示把秦宜禄老婆给他,他会忠于曹操,结果曹操看到秦宜禄老婆后,直接占为己有,关二大怒之下,离开曹操,也许曹操愧对关羽,下令沿途放行,至于保护两位嫂嫂,看过历史的人,应该有头脑分析,这不可能,当时刘备在小沛,关羽在下邳,刘备的老婆是跟刘备在小沛还是和关二在下邳?三国志廖立传中,对关羽的评价就是,狂傲自大,不可一世,无统兵之能。

再说诸葛亮,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好兵权,但少谋。曹操对他评价是,用兵过于谨慎,往往失去先机,不足为虑。这也可以看出,军事是诸葛亮的短板,演义中,赤壁之战,借东风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火烧博望坡,空城计,三气周郎,华容道诸葛亮都没想到,还是刘备想到,亲自追击,最后慢了一步,孟获只擒一次,何来七次?这些都除去,诸葛亮还有什么可以吹嘘的战绩?再看诸葛亮做了那些权臣该做的事,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为了筹集资金,发行大钱,捞取百姓家财,诸葛亮不仅不劝阻,还积极的出谋划策不说,刘备打着为关羽报仇的幌子进攻东吴,除了赵云极力反对,阻止,诸葛亮干嘛呢?明知不可为,却装傻。刘备死前将兵权交于李严,诸葛亮为了夺取李严兵权,既然在李严平叛蜀汉叛乱的时候,背后使绊阻挠,让李严无法第一时间平定叛乱,骗取兵权,军政一把抓,刘禅就等于刘协,一个傀儡。刘禅为了恢复国力,安抚百姓,想修身养息,不想出击,可诸葛亮搬出先帝遗愿,强迫刘禅同意不说,刘禅想娶自己喜欢的女人,都被诸葛亮强行制止,安排刘禅娶张飞女儿为后,诸葛亮种种这些,是一个名相所谓吗?他和权臣有何区别

受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时代很多英雄人物的脸谱都被固定化了。因为他的高度传播,现在世人知道的人物大多都固型于这部著作。从春秋笔法为尊者讳开始,即使司马迁的史记也带入很多的个人情感。更加别论其他的通俗文学作品了。

每一个作者都肯定要带入自己个人感情,这个本来无可厚非。不然的话就千人一面。但是部分的作品里面的历史人物由于特殊需要,就被过分加工。三国演义就是这一类。

因为小说的成功,小说中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也变成了历史上的本来面目。有一些人是被过度神化、有一些人则被极度黑化。

受制于儒家文化的影响,一个人非忠既奸。不是黑的就是白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作品中,正邪分明,忠奸易辩。即使到现在很多的作品中,包括影师作品也是一以贯之。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那就是一个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

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现在看到的文学作品因为剧情需要好人好到傻,坏人坏到死。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的人物都背离了本来历史面目。

歪史三国集团中各举一个被黑惨的。譬如魏延、曹真、周瑜等人都被艺术加工的他们本人都不认识自己了,照照镜子,这么黑,猛一看可能以为自己是山西煤矿挖煤的。

被黑的最惨的那个肯定非魏延莫属。历史上的魏延实力不亚于所谓的五虎上将。事实上,他受刘备的重用远超后勤侍卫队长角色的赵云。在荆州时候就跟随刘备,刘备入川时候就带了魏延、刘封、黄忠几个人。

刘备夺取汉中以后越过张飞直接将魏延划拨为方面大员,他也不负众望。任内汉中稳如泰山。

分水岭就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北伐,魏延作为重要将领一直受到诸葛亮的压制,利用他的能力,但是打压他的功劳。导致诸葛亮死后,魏延于杨仪争权失败被杀。

演义中一开始就是魏延多次背叛,于是差点被有先见之明的诸葛亮斩了。后面更加是算好他会谋反,提前安排马岱卧底一举斩杀魏延。由忠臣变成反贼,诸葛好聪明。

周瑜呢大概仅次于魏延吧,作为东吴政权的创业者之一,年纪轻轻就战功卓著,正史上更加的宽宏大量。受到多方好评。平定江南、鏖兵赤壁都少不了周瑜的英姿,周瑜本人肯定不知道,为了美化诸葛亮啥都不一样了。

赤壁之战的功劳被划给了借来东风的诸葛亮。战果则被刘备借走。可怜的周公瑾忙前忙后,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气的心疼加肺疼。接着又被诸葛亮设计戏耍几次于是,气量不凡的周恁是被气死了。少年得志的周公瑾变成鼠肚鸡肠的人,诸葛好能耐!

曹真呢,作为曹魏宗室大臣,多年征战有功,曹丕即位以后,平定凉州叛乱,又讨平羌胡的叛乱,随曹丕南征东吴,战功卓著。在诸葛亮北伐时候,遇到的是对手曹真,而不是司马懿。天纵英明的诸葛亮被这个看似草包的曹真挡着无计可施。但是罗贯中大笔一挥,曹真成了无能代表,司马懿变成了运筹帷幄的大将。

实际上,曹真在的时候,真没有司马什么事情。演义中被诸葛亮戏弄的曹真仓皇失措,但是正史上曹真料敌于前,指挥有方,成功挫败诸葛亮的第一次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多次顾虑曹真,结果多年后曹真怕诸葛亮怕的要死!

《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方面非常成功,无论人们对它是褒还是贬,其实都是受到它的深厚影响。它的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正是小说深入人心的体现,它凭空捏造的貂蝉,为国献身,美貌多智,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并且是唯一不存于正史上的,足见形象塑造的成功。连历史上对东吴建国有大功的周瑜,也由于作者要烘托诸葛亮,被黑成墨了。还有杨修,他的死亡,也不是因为小聪明,而是政治大局推动,这些之前都有多篇涉及。


另有在演义被黑化的较惨的是曹魏的大将军曹真,真实的曹真可没有这么窝囊,他是诸葛亮北伐的主要对手,多次击退诸葛亮。曹真本姓秦,其父与曹操有旧情和恩德,为曹操而死之后,曹真被曹操收留在身边,老曹不但喜欢人妻,也喜欢养人子,比如收留曹真、何晏、秦朗,一来可能是让人无后顾之忧,二来养子确比外姓武将好用。他也可能是五代十国养子盛行的先驱。(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曹真的勇猛智谋在三国志中有载,却被演义埋没了,变成一个不懂军事又自大的草包,不顾大局猪队友的代表。而真实的他,少年英雄,曾随曹操出猎,被一只老虎穷追,只见他拈弓搭箭,向后一射,老虎应声而倒,可见武力。大家都知道街亭之战,那就是曹真派张郃前去击败了马谡,自己带兵击败诸葛亮的疑兵赵云,诸葛亮一出受挫后,曹真又预料诸葛亮再北伐必会进攻陈仓,于是提前设防,让郝昭王生把守,使得诸葛亮再次北伐无功而返。(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丑化曹真也可能由于其子曹爽的无能,手掌大权而被司马懿忽悠死。而另一个被演义黑化的人物,就是九江蒋干,在名士吃香的时代,蒋干的辩才在江淮第一,没有碰到对手,应该是在孙策死后不久,曹操有心招揽周瑜,便派出蒋干前往当说客,一如演义般无功,两大名士过招,点到即止,周瑜辩才上未必高于蒋干,而蒋干也见机而退,没有盗书和再去一事,自然没有影响赤壁之战等事。

魏延怎能和赵云相比,从武艺,和重任,都不是一个档次,赵云保护刘备安全,入东吳招亲,谁有这个能力当此任,就是关羽也不能做到,保护诸葛亮入东吳在敌营出入,无人敢挡,整个三国只有赵云数次担当,关羽单刀赴会,在走之时都拉着鲁肃,不然恐走不脱,在年已七十还任先锋大将,斩杀韩德父孑五人,是魏延所不能办到的?

劝吕布守小沛的谋士

在陈珪、陈登父子的联合坑骗和曹操的强大攻势下,吕布终于把徐州大部分地盘儿丢了,只剩下孤城下邳。这时,曹操可没有那么好心,让你吕布喘口气歇歇,而是亲自带着大军包围了下邳。

谋士程昱给曹操来了一个更绝的建议:“吕布现在只剩下了下邳一座城池,如果真逼急,兔子也会咬人,更何况是吕布。他必定会死战,再去投奔袁术。吕布要是与袁术联合了,那就更难攻破了。不如现在就派人去守住通往淮南袁术去的道路,这样既可以防止吕布逃跑,又能挡住袁术求援。”曹操立刻采纳了这个建议,派刘备防止袁术。

这时,吕布可以说是外无救兵,只能坐困愁城了。但是,人家吕布自己并不担心,因为粮食充足,已经准备好了;并且城外还有泗水之险,就算困在城里,一时半会儿,曹操也打不下来。

吕布不急,陈宫着急了。因为陈宫是谋士,当下的局势是个什么样子,他可比吕布清醒,不要尽快打破曹操的包围圈,过不了多久,孤城就成了死了。所以,陈宫建议:“现在,趁着曹操刚才,乘他立足求稳,营寨还没有扎好,突然给他来一下,能击溃最好,就算不能大胜,也可以小胜。让自己获得喘息的机会。”

但是,吕布拒绝了,“我们刚刚打了败仗,现在还是不要轻易出去打仗了。还是等着曹操自己进攻,然后都把他打到泗水河里吧。”吕布这话简直跟做梦一样,把曹操当成二傻子吗?曹操能那样用兵吗?简直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曹操打你的方法有一百种,但是绝对不会选择被你打到河里这一招。

过了几天,曹操的大营扎好了,吕布也没有机会了。曹操到城下来劝降,吕布犹豫了没答应,说要回家商量一下。

这是要和谁商量呢?你吕布本身就是一把手,你要和谁商量呢?最能商量的是谋士,陈宫的建议又不听。

此时,陈宫又建议吕布:“曹操远来,肯定不能持久。将军您率领一部分人驻扎在场外,我带领剩下的人守在城内;这样就能形成犄角之势,互相求援,消耗曹操的粮草。”这次吕布倒是接受了建议,立刻回家收拾衣服去了。

这时候正是冬天,怎么也得带上两件棉袄吧,这一收拾不要紧,出事儿了。吕布的老婆严氏一看这样子,就算这是要去哪里啊,吕布也没有瞒着,就把陈宫的计谋告诉了严氏。严氏说:“夫君您抛下老婆孩子跑到城外去,驻扎在这么远的地方,一旦城里有变,我还能是你老婆吗?”这意思也太明确了,就是不信任陈宫吗?大家都是一个绳子上的蚂蚱,谁也跑不了。吕布连这点事儿都看不明白,陈宫真是白瞎了一片心。吕布听了老婆的话就犹豫了,这一犹豫不打紧,一下犹豫了三天,没出门。

陈宫来催促,吕布说要在城内坚守,算是拒绝了陈宫的建议。

陈宫还不死心,又建议吕布去断曹操的粮道,这时吕布又和老婆严氏商量,严氏哭了,“将军您要是出去了,陈宫、高顺怎么能守住城池?如果有什么差错,后悔可来不及啊!你可不能抛弃我啊!”连说带哭,吕布实在是愁啊。

越是不能决断的时候,越需要有人支持,不过支持吕布的可不是高明的谋士,而是貂蝉。她也说:“将军您不要轻易出城作战。”

得嘞!吕布这就决定了,又拒绝了陈宫的建议。这次不仅不出城了,连家也不出了,天天和严氏、貂蝉喝酒解闷儿。这困境是喝酒能解决的吗?当然不是,既然解决不了困境,那就是用酒精麻痹自己吧!这不就是自欺欺人吗!反正是账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咬,爱咋咋滴吧!

为什么陈宫献了一计又献一计,吕布就是不能接受呢?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吕布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你吕布的想法不行啊!但是,吕布有自知之明吗?他可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想法是不行的啊!

从客观上来说,吕布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只是他的主见水平实在太差了,跟曹操相比,他就是幼儿园水平,结果肯定就是自己坑自己。

为什么他又听了老婆的呢?这说明,吕布的水平也就是和他老婆在一个层面上,到了这种时候,内心已经没有希望了,除了困着,根本没有任何策略,连困兽犹斗的勇气都没有了。这种状态就是典型的自暴自弃,从而最终走向自我毁灭。困境下的女人基本都是这样的选择。完全没有任何歧视女性的意思,只是事实而已。

但是,吕布可是自己集团的一把手,他本不应该这样,至少也应该求生存,带着小弟们拼一把。拼还有机会,困着根本没有出路。吕布更应该想到,一旦困守时间长了,自己内部就极有可能分裂,小弟们跟着你没有前途,还要白白送死,那就不如换个老板,新老板曹操就在城外等着呢。

作为一把手,吕布自己要是挂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但是,他的老婆严氏与小老婆貂蝉还是可以换男人的,听说曹操就特别喜欢有夫之妇,要是换成曹操,那两人也不一定会多么伤心。

这一切都是吕布没有考虑过的,因为他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一把手,既没有一把手的思维,也没有进行谋划。就算陈宫谋划了,他也听不懂。由此来看,吕布思维的盲点是多么可怕,直接影响着吕布集团的生死存亡!

袁绍手下四大谋臣

四大谋臣是:田丰、许攸、审配、逢纪。

田丰,字元皓,钜鹿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为人刚正不阿,曾经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后来因为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害。

许攸,字子远,南阳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叛袁绍,归顺曹操,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打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最重触怒曹操而被杀。

袁绍手下有四大谋臣:田丰、许攸、审配和逢纪。

袁绍的四大谋臣结局分别是:许攸投降了曹操,结果覆灭了袁绍势力后,酒后口出狂言的许攸被许褚斩杀,审配是跟随袁绍攻打曹操的官渡之战中战场战死了,田丰作为一位耿直的谋士,被嫉贤妒能的逢纪陷害,最终被袁绍杀死,逢纪在袁绍死后挑动袁绍三个儿子之间的争斗,导致了他们被曹操逐个击破,于是在袁尚败亡前怒杀逢纪。

第一位 田丰

田丰,字元皓,袁绍手下谋士。袁绍夺取冀州后, 命田丰分掌州事。袁绍起兵伐曹操时,田丰建议袁绍应先固守领土,等到兵强马壮之后再攻打曹操,袁绍不听其言。袁绍起兵伐曹操时,任田丰为谋士。袁绍屯兵官渡时,田丰谏言此时的曹操刚攻破徐州,锐气正盛,不可与之交战,只可固守,且言出师不利。袁绍大怒,认为田丰扰乱军心,将田丰囚于狱中。袁绍起兵往官渡进发时,田丰在狱中给袁绍上书,言应静守待军。袁绍大怒,欲斩田丰,众官告免。

袁绍官渡之战兵败后,逢纪进谗言,说田丰在狱中笑主公不听自己的建议,才招来大败,袁绍大怒,派使者往狱中杀田丰。田丰闻袁绍官渡兵败,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便拔剑自刎狱中。

第二位 沮授

沮授是袁绍手下谋士。袁绍夺取冀州后,命田丰分掌州事。袁绍起兵伐曹操时,沮授劝说袁绍此时出兵名不正言不顺,反对起兵伐曹操。袁绍命颜良进攻白马时,沮授言颜良性狭,不可独挡一面,袁绍自来喜爱颜良,不听沮授之言。

颜良被关羽杀后,文丑欲渡黄河为颜良报仇,沮授建议袁绍应分兵官渡,不可轻率渡河,袁绍言兵贵神速,不听沮授之言。袁绍领兵往官渡进发时,沮授言我军粮草充备,而曹军短粮,应当缓守,待曹军无粮时再进军。袁绍以其怠慢军心,将沮授锁禁军中。

曹操劫乌巢时,沮授上言应派重兵把守乌巢,袁绍以沮授为拘禁之人,出言霍乱军心,不听其言,并将监押沮授之人斩首。袁绍官渡之战兵败后,沮授被曹军所获。曹操想要招降沮授,厚待并留于军中,沮授却盗马想归河北投袁绍,曹操不得已而杀之。

第三位 许攸

许攸,字子远,南阳人,袁绍手下谋士。袁绍夺取冀州后, 命许攸分掌州事。许攸主张袁绍起兵伐曹操,袁绍起兵伐曹操时任许攸为谋士。官渡之战时,许攸截获曹操督办军饷的书信,知道曹操营中无粮,持信来见袁绍。请袁绍兵分两路袭取曹军,一路攻击曹操营寨,一路袭取许都。袁绍认为曹操诡计多端,此乃是诱敌之策,不听许攸之言。后因许攸子侄在冀州谋财,被审配关入狱中,袁绍更加不信任许攸。

许攸在袁绍处受到冷落,想起故友曹操,便径投曹营而来。曹操闻许攸来投,光着脚就出来迎接他,并问许攸破袁绍之计。许攸请曹操星夜劫袁绍乌巢屯粮之所。曹操亲自引军往乌巢,劫烧袁绍粮草,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许攸自以为是曹操故友且官渡之战有功,在曹营中出言无礼,因言语顶撞许褚,被许褚拔剑杀之。

第四位 郭图

郭图,字公则,颍川人,袁绍手下谋士,向来辅助袁谭。郭图主张袁绍起兵伐曹操。曹操乌巢劫粮时,郭图建议袁绍袭击曹操营寨。袁绍派张郃和高览袭击曹操营寨,不料二人被曹军围住厮杀,绍军大败。

郭图恐二人在袁绍面前对证,便对袁绍言二人有降曹之意,又派人告知张郃、高览,袁绍要杀他二人,导致张郃、高览二人往投曹操。仓亭之战后,郭图随袁谭往青州整顿。袁绍死后,袁谭派郭图往袁尚营中求逢纪到军中来为谋士。袁谭被袁尚打败后,郭图建议袁谭投降曹操。曹操起兵攻打袁谭时,郭图跟随袁谭逃亡南皮。袁谭和曹操决战时,郭图在乱军中被乐进射死。

第一位:田丰

字元皓, 东汉末年袁绍部下顶级谋臣,官至冀州别驾。

初平二年(191年),袁绍以反客为主之计智取冀州,成为冀州牧。袁绍后来听说田丰威名,便带着贵重礼物,非常谦卑地招揽田丰,任命其为别驾,对他很是信任和器重。初平三年(192年),田丰随袁绍出战公孙瓒,期间参与了界桥之战。后来袁绍采用田丰的谋略,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虎据四州。

官渡之战时,田丰极力劝阻,得罪了袁绍,袁绍认为他败坏军心,就将田丰关了起来。之后,袁绍发布了讨贼檄文,大举南下。曹操听闻田丰不在军中,喜道:“袁绍必败。”后袁绍败走,曹操叹道:“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

事实上,田丰是袁绍评定河北的第一功臣,也是袁绍诸多谋士中最为杰出的一位。如若官渡之战袁绍能够听从田丰的建言,又岂会一败涂地?

第二位:沮授

字则注,东汉末年袁绍帐下顶级谋士,袁绍平定河北的重要功臣。

汉灵帝年间,沮授仕州别驾,举茂才,历二县令,少有大志,长于谋略。袁绍夺取冀州后,辟沮授为从事。他经常对袁绍提出良策,但很多时候袁绍并不听从。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汉献帝辗转流亡到河东等地,沮授进谏建议袁绍迎献帝,迁都至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最终袁绍没有用此计策。次年曹操却在荀彧的支持下迎献帝迁都许县,成功挟天子以令诸侯。

官渡之战时,袁绍挑选精卒十万,骑万匹,准备进攻许都,沮授建议利用优势军力和地理形势,对曹操进行持久战,“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稳打稳扎,同时“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的万安之策,而不必决战于一役,袁绍不采纳。

客观地说,沮授本人是具有极高的战略眼光和谋略水平的。他最先提出的“挟天子而令诸侯”的伟大战略,历史证明是极其正确的。然而,由于遇到了袁绍这样昏聩的君主,致使明珠暗投。一代雄主曹操对沮授有很高的评价,感慨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第三位:许攸

字子远,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袁绍帐下著名谋士。

许攸年轻时,曾与袁绍、曹操交好。公元189年(永汉元年),袁绍从董卓处逃出,投奔冀州,许攸跟随并成为袁绍的谋士,力劝袁绍与曹操联盟。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绍攻灭公孙瓒,兼并幽州,虎踞四州之地,拥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帅,准备攻打许都。

官渡之战时,许攸屡次献计袁绍,却被一一否决。正在这时,许攸家里有人犯法,留守邺城的审配将他们逮捕,许攸知道后大怒,就投奔曹操。后来曹操听从许攸计策,夜袭乌巢,最终大败袁军,取得了官渡之战的决定性胜利。

事实上,尽管许攸的人品不好,但其谋略水平无疑是一流的。袁绍若能听从许攸计策,岂会由此大败。

第四位:逢纪

字元图,东汉末年袁绍部下重要谋臣。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袁绍逃离董卓势力范围时,与逢纪、许攸同到冀州。袁绍甚为赏识逢纪的智谋,并对其加以重用。公元191年(初平二年),逢纪献计帮助袁绍反客为主,占领冀州。公元199(建安四年),袁绍消灭公孙瓒,挑选精卒十万,骑万匹,以审配、逢纪统军事,准备进攻许都。官渡之战后,逢纪辅助袁尚,最终被袁谭所杀。

事实上,逢纪一生最大的亮点,便是帮助袁绍夺取了冀州,从而为袁绍平定河北提供了一个立足之地。

袁绍手下最有才能的谋士有田丰、沮授,尤其是沮授,曹操更是感叹:“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这是何等高看?但是这两人,并不受袁绍重用,袁绍麾下四大谋士,那都是实力坑主公的存在:

TOP、4 四大谋士之审配

其实审配相对其他三人都还好点,起初审配是冀州牧韩馥的下属,后来袁绍占领冀州后,委审配以腹心之任,以为治中别驾,并总幕府。

河北平定,袁绍以审配、逢纪统军事,审配恃其强盛,力主与曹操决战。曾率领弓弩手大破曹军于官渡。官渡战败,审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谮见疑,幸得逢纪力保。于是审配和逢纪成了一个派系,共进同退。

袁绍发病去世后,众人认为袁谭为长子应为继承人,打算拥立他。但审配和逢纪向来为袁谭所厌恶,又和辛评、郭图有过节,担心袁谭即位后加害,因而私下改袁绍遗命,立袁尚继位。篡改继承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大忌,秦朝就是典型。

之后袁绍的几个儿子四分五裂,各自为政,兄弟相争,加速了袁氏集团的灭亡;被曹操各个击破。曹操围邺,审配死守数月,终城破被擒,拒不投降,慷慨受死。

TOP、3 四大谋士之逢纪

袁绍逃离董卓势力范围时,与逢纪、许攸同到冀州,袁绍甚为赏识逢纪的智谋而重用。191年,逢纪提议利用公孙瓒攻击韩馥,实则提议韩馥和袁绍共同防御冀州,结果袁绍成功反客为主。官渡之战中令逢纪统军事。

200年,袁绍在官渡之战败回,后悔当初不听田丰之计,逢纪即时进言田丰知道袁绍兵败后取笑袁绍不听其言。结局是众所周知的,逢纪成功转移了袁绍的仇恨,而田丰则成了替罪羊,被袁绍所斩。

在袁绍死后,众人欲以袁谭为长子而立为继承人,但逢纪、审配一派与辛评、郭图、袁谭一派不和,逢纪等因为惧怕袁谭即位后加害,私下改袁绍遗命,立袁尚继位。

袁谭不能继位,自称车骑将军,屯黎阳。袁尚不给袁谭多兵,使逢纪随之。袁谭要求配兵为审配拒绝,一怒之下杀了逢纪。这就是实力作死啊,本来就和袁谭有仇,加上袁谭本来能成为主公的,全因逢纪之故未能成,不杀你逢纪杀谁?

TOP、2 四大谋士之郭图

郭图早期为颍川太守阴修部下计吏,后来和辛评、荀谌、高干、张导共同说服韩馥出让冀州牧予袁绍,郭图受邀成为袁绍谋士。但是这个郭图是实打实的坑主公的货,沮授献策“奉天子以令诸侯”就是被郭图所阻的。

后来又和审配一起对袁绍说要赶紧除掉曹操,并借机诬陷沮授;官渡对峙期间,曹操率军偷袭乌巢,郭图建议攻击曹营而非张郃建议的援救粮仓,结果张郃攻曹营不下,郭图见其建议失败,担心袁绍怪罪自己,便诬告张郃不尽力,导致张郃投降曹操,袁军土崩瓦解。

官渡之战后,审配两位儿子被虏,袁绍之将孟岱对审配有谗言,郭图、辛评同意,袁绍令孟岱代替审配守邺城。后来袁氏兄弟虽然分裂了,但表面好歹是一块,但是郭图和辛评却让袁谭进攻袁谭,失败后又联合曹操攻打袁尚,反而被曹操攻破了南皮,曹操进城后,杀了郭图等人,将他们的妻子儿女也杀了。

TOP、1 四大谋士之许攸

许攸才是坑袁绍最惨之人;许攸年轻时与袁绍、曹操交好,后来成为袁绍的谋士,力劝袁绍与曹操联盟。公元199年,袁绍攻灭公孙瓒,兼并幽州,虎踞四州之地,拥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帅,准备攻打许都。

其实许攸还算是有才能的,曾献计给袁绍派出一支奇兵攻打曹操大本营许昌,让曹操首尾不能兼顾,但是袁绍并不同意,说:“我一定要先捉住曹操。”正在这时,许攸家里有人犯法,留守邺城的审配将他们逮捕,许攸知道后大怒,就投奔曹操。

投奔曹操后,许攸第一件事就是献计给曹操,偷袭乌巢,因为乌巢是袁绍军囤放粮草的地方;后来曹操依计行事,火烧乌巢,正在攻打曹军营寨的张郃、高览投降,袁军全盘崩溃,袁绍仅带着八百骑兵逃回河北,曹操大获全胜。

曹操攻破邺城,占领冀州,许攸立有功劳,但许攸自恃功高,屡次轻慢曹操,每次出席,不分场合,直呼曹操小名,说:“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得冀州。”曹操虽然表面没什么,但是内心却恨极了许攸,最终许攸被杀。

说真的,也的确佩服袁绍,手下明明有能臣猛将,却不能好好用;沮授、田丰之人放着不用,张郃、高览之人被迫降曹;依靠着这“四大谋士”,却能占据冀州,打败公孙瓒,真的挺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