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改革 为什么北魏孝文帝改革缩小南北经济

目录导航:

  1.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改革
  2. 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影响
  3. 北魏孝文帝改革原因
  4.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5.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目的、内容、作用
  6.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改革

北魏孝文帝要改革是为了强化对于中原地区的统治,同时还要鲜卑族,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可以说这是一个促进民族大融合的做法。

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影响

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为了恐固对中原的统治。

内容:1.加强对中原的统治。2.学习文化。3.统一了北方出现民族融合趋势。4.北魏经济发展的需要。

影响:促进民族融合,恐固了北魏统治,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促进北魏封建化。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的政治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原因

原因:(1)鲜卑族统一了黄河流域,需巩固对中原统治;

(2)加快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摆脱落后状态。

性质: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

内容:政治:

①迁都洛阳,加强对中原控制,摆脱旧贵族阻力;

②整顿吏治,防止腐败;

③仿汉制

经济:

①创立均田制,实行租调制;

②采取促进农业发展措施。

文化:学习汉族文化,移风易俗(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通婚等)。

影响:(作用、意义)

①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巩固了鲜卑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②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强了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

1、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

1、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2、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

3、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孝文帝建立北魏政权后,为了巩固统治,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他顺应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模仿汉政权建立了封建政治制度,实行了三长制、均田制,改胡姓为汉姓,改胡服为汉服,提倡胡汉联姻。其中均田制的推行,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向农耕生活的转化,对民族融合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1.有利的社会条件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初步结束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加强。(2)北魏参照汉族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拓跋族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3)北魏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2.改革的必要性——社会矛盾尖锐

由于北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各种制度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致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一是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二是民族矛盾激化, 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3.个人因素

执掌朝廷实权的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使年幼的君主孝文帝对汉文化十分敬佩和仰慕,深感要巩固统治必须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目的、内容、作用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是:公元471-499年,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时期在位所推行的政治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

1、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2、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

3、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回答: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是:

公元471年至公元490年,由冯太后主持改革。

公元490年至公元499年,主要由孝文帝主持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

1、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1、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

2、整顿吏治;

3、迁都洛阳;

4、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

1、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2、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

3、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扩展资料:

孝文帝( 公元467年— 499年),本姓“拓跋”,名宏。

是拓跋弘的长子,471年—499年在位, 为北魏第六位皇帝,谥号孝文皇帝。

484年孝文帝下令实行俸禄制,使吏治贪污腐败现象有所好转,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495年正式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是:公元471-499年,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时期在位所推行的政治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

1、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2、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

3、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一、原因

公元471年(皇兴五年),拓跋宏即位,是为孝文帝。此后,农民起义依旧有增无减,而朝廷残酷的镇压非但没有平息人民的起义,反而激发了更多矛盾和斗争。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冯太后孝文帝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统称为孝文帝改革。

二、主要内容

1、整顿吏治

公元472年(延兴二年),政以久任,满一年升迁一级;治绩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处罚,甚至降级。

2、变革税制

公元475年(延兴五年),为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的混乱局面,政府确定只能由县一级征收,征收时禁止使用大斗、长尺、重秤。

3、颁俸禄制

公元484年(太和八年),颁布俸禄制,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的处死。次年颁行的均田令中,又规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职高低给一定数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准买,离职时移交下任。

4、改革官制

太和年间,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

5、行均田制

公元485年(太和九年),颁布了均田令,对不同性别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别。

6、禁胡语

孝文帝实施汉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

7、尊孔子

孝文帝迁都洛邑后,立即下令加紧修建孔庙祭孔。又给予孔子后裔土地与银钱,让他们可以继续祭祀这位祖先。

三、影响

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于曹魏时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在西晋时已经变成了从世家大族中选拔官吏的局面,并演化出了士族与庶族两大社会阶层,“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名言,便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