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的建立者是谁 北魏孝武帝

目录导航:

  1. 北魏的建立者是谁
  2. 宋孝武帝的可怕之处
  3. 北魏到北周朝的历史
  4. 北魏最后三个皇帝
  5. 北魏孝武帝为何被宇文泰所杀
  6. 孝武帝元修被谁夺位
  7. 【魏武帝】和【魏孝武帝】是一个人么
北魏的建立者是谁

北魏的建立者是我国北方鲜卑族首领拓跋珪。

拓跋珪,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是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嫡孙,献明帝拓跋寔的遗腹子,母为献明皇后贺兰氏。

皇始三年(398年)六月,拓跋珪正式裁定国号为“魏”,七月拓跋珪迁都平城,营建宫殿、宗庙、社稷。同年十二月二日,改元天兴,即皇帝位,史称北魏。

北魏太祖拓跋珪,北魏的创立者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 ,史称“北魏”。398年七月,北魏太祖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北魏世祖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北魏高祖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元魏(拓跋魏)宣告结束。从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148年。

北魏建立者是拓跋珪。386年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珪建立北魏,398年,迁都于平城(今大同)。439年鲜卑族统一北方,494年迁都洛阳,大举改革。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共历20帝享国148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正统王朝,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过程,加速了民族大融合。

北魏的建立者是拓跋珪,他是个鲜卑族人。拓跋珪的先世曾建立过代国,但是在公元376年被前秦的苻坚所灭。拓跋珪在公元386年重建代国,同年将国号改为魏,史称北魏。389年在平成建都城,次年拓跋珪正式称帝。公元493年,孝文帝将都城迁到了洛阳,并施行改革,将拓跋姓改为元姓,此后北魏的皇帝就都姓元了。

从公元386年算起,到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止,北魏一共经历一百四十九年,产生过14位皇帝。具体情况如下:

魏道武帝拓跋珪,享年39岁,在位24年。

魏明元帝拓跋嗣,享年32岁,在位15年。

魏太武帝拓跋焘,享年45岁,在位30年。

南安隐王拓跋余,生年不详,在位不足一年就被杀。

魏文成帝拓跋濬,享年26岁,在位14年。

魏献文帝拓跋弘,享年23岁,在位7年。

魏孝文帝元弘(拓跋弘),享年33岁,在位29年。

魏宣武帝元恪,享年33岁,在位17年。

魏孝明帝元诩,享年19岁,在位14年。

魏孝庄帝元子攸,享年24岁,在位3年。

长广王元晔,生年不详,在位不满两年即被废。

魏节闵帝元恭,享年35岁,在位2年。

安定王元朗,享年20岁,在位2年。

魏孝武帝元修,享年25岁,在位3年。

?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因为看不惯权臣高欢专权,私自逃往长安。高欢另立元善见为皇帝,并迁都于邺。这就是历史上的东魏。东魏只有元善见一个皇帝,他在位17年,朝政被高欢父子把持。到公元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直接取而代之,灭东魏,建北齐。元善见即位时年仅11岁,死时28岁,不满三十。

孝武帝到了关中,依附于势力较强的宇文泰。本打算借宇文泰集团复国,怎料宇文泰也不是善茬。次年,宇文泰杀死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这就是历史上的西魏。

西魏存在了24年,产生过3个皇帝,除了魏文帝元宝炬之外,其余两位皇帝生年都不详,都是被宇文家族操作废立。元宝炬享年45岁,在位17年。

高洋所建北齐,经历了28年,产生过6个皇帝,具体情况如下:

文宣帝高洋,享年31岁,在位10年。

废帝高殷,享年17岁,在位2年。

孝昭帝高演,享年27岁,在位2年。

武成帝高湛,享年32岁,在位5年。

后主高纬,享年22岁,在位12年。

幼主高恒,享年8岁,在位1年。

?

北周是宇文集团建立的国家。公元556年,宇文护逼迫西魏恭帝将皇位禅让给年仅十六岁的宇文觉。557年正月,宇文觉正式即位,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公元581年,权臣隋王杨坚代静帝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灭亡。北周存在了25年,产生过5位皇帝。具体情况如下:

孝闵帝宇文觉,享年16岁,在位1年。

北周明帝宇文毓,享年27岁,在位4年。

北周武帝宇文邕,享年36岁,在位19年。

北周宣帝宇文赟,享年22岁,在位2年。

北周静帝宇文衍,享年9岁,在位3年。

在北朝的这些朝代中,北魏持续时间最长,产生皇帝也最多。北魏的14位皇帝除了两位不确定出生日期外,12位皇帝平均年龄29.5岁,平均在位时间13.3年。看北魏的这些皇帝,会发现,他们活的时间短,但是在位时间相比其他朝代则长一些。14位皇帝,活过40岁的居然只有一位。但是在位时间却有一半超过十年。可见这些皇帝即位的时候年龄都比较小。

北朝的皇帝年龄都比较小,可以说这是个权臣把持朝政的时代。很多皇帝都是非正常死亡。他们虽然是皇帝,贵为天子,但其实他们的生死却是由别人掌控。这,是不是一种悲哀?

宋孝武帝的可怕之处

宋孝武帝为人残暴不堪,将两个兄弟刘邵、刘浚与同党、家眷妻小等上千人全部砍下首级,尸体装在竹娄中,放在建康城的街道上暴晒,至尸体严重腐烂后又投入长江中。

这位宋孝武帝虽然对外打仗、抵御北魏鲜卑人的武功了得,但是对内严苛残暴,而且生活作风十分糜烂,与先帝的妃嫔、自己的庶母通奸。刘宋王朝在他的统治之下,不但没有振作,反而进一步地衰落下去。

时人讥讽刘宋皇室同室操戈,写了一首民谣: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

北魏到北周朝的历史

北朝(魏齐周)简史

北朝(386年—581年),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建立隋朝为止,与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对峙,合称南北朝。

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周静帝帝位禅让于杨坚,即隋文帝,建立隋朝,北朝结束。

北魏

北魏是鲜卑拓跋部所建,又称元魏(拓跋皇帝为汉化改姓元)。公元395年—439年,通过不懈努力,北魏击灭后燕、后秦、大夏、北凉、西秦、北燕等割据势力。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北魏历经孝文帝改革、六镇之乱后最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西魏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从洛阳逃至长安,投靠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557年宇文护得将领支持,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西魏灭亡。

东魏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逃往关中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高欢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东魏开始。高欢掌权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且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灭亡。

北齐

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专魏政,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其弟高洋袭位,高洋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公元550年即帝位。国号齐,史称北齐。北齐于公元577年被北周攻灭,享国二十八年。

北周

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宇文邕十二岁时被封为西魏辅城郡公,后拜大将军,出镇同州。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官任大司空,封鲁国公。宇文邕聪明有远识,性果决,有智谋,能断大事。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在宇文护的拥立下,即帝位。建德元年(572年)宇文邕诛杀权相宇文护,独掌朝政。宣政元年(578年)五月,周武帝率诸军伐突厥,五道俱进。因病诏停进军。六月,疾甚,还军长安,当月病逝,年仅36岁,传位长子宇文赟。宇文赟二十二岁病逝,传位于静帝(宇文衍)。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北魏(386年-534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由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公元386年,拓跋珪在牛川称王,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后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开始大举改革。 北魏后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分别被北齐与北周取代。

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西魏被北周所取代,东魏被北齐所取代,后来,北周灭北齐,统一了北方。

北魏最后三个皇帝

元朗(513年-532年12月26日),即魏后废帝,字仲哲,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五任皇帝(531年10月30日 - 532年6月),章武王元融第三子。

官至渤海太守。高欢起兵讨伐尔朱氏,立为皇帝,即位于信都,年号中兴,寻迁邺都。高欢平灭尔朱氏,帝至河阳,为高欢所废。降封安定郡王。后坐事死。史称后废帝。在位一年。

元怀(488-517年),字宣义,北魏孝文帝元宏第五子,宣武帝元恪同母弟,母为高照容。

太和二十二年,封广平王。北魏宣武帝时,软禁在华林别馆,皇帝令四门博士董征,授以经传。宣武帝崩,才得以还家。熙平二年(517年)薨,谥号武穆。

中兴二年,其第三子元脩即皇帝位,追尊元怀为“武穆帝”。

北魏孝武帝元修(510年—535年2月3日),字孝则,河南洛阳人。北魏王朝末代皇帝(532~534年在位),孝文帝元宏之孙,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

生性沉厚,遍体鳞纹,颇好武事。永安三年(530年),封平阳王。普泰初年,拜侍中、镇东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仆射。中兴二年(532年),在高欢拥立下,登基为帝,年号太昌。永熙三年(534年),元修与高欢决裂,率众西入关中,投奔宇文泰。同年十月,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

十二月(535年2月),与宇文泰政见不和,为宇文泰所毒杀,时年二十五,改立元宝炬为帝。北魏王朝从此正式分裂成为东魏和西魏。元修死后,宇文泰下令埋葬于草堂佛寺。十余年后,葬于云陵。西魏追谥为孝武皇帝,东魏追谥为出帝。

一、节闵帝元恭(498年-532年),531年-532年在位,北魏的第十三位皇帝。广陵王元羽之子。531年4月1日,尔朱荣堂弟尔朱世隆废元晔,立元恭为帝。532年6月元恭被高欢所废。6月21日(农历五月三日),被孝武帝元修毒死,《资治通鉴 卷一五五》:“五月,丙申,魏主鸩节闵帝于门下外省,诏百司会丧,葬用殊礼。”谥号节闵帝,又称广陵王或前废帝。

2013年10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完成了衡山路北魏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根据墓葬形制和规模,推断这座大墓为帝陵级别,并初步推测其墓主人为北魏节闵帝元恭。

二、后废帝元朗(513年-532年),在位531年-532年,北魏的第十四位皇帝,无庙号,史称废帝朗或后废帝。其高祖父是太武帝拓跋焘的皇太子拓跋晃。

前废帝东海王元晔被废,531年10月30日,高欢拥立元晔的族子、章武王元融的儿子元朗继位为皇帝。532年6月(农历四月)让位于孝武帝元修,12月26日被杀。《资治通鉴 卷一五五》:“冬,十一月,丁酉,日南至,魏主祀圜丘。甲辰,魏杀安定王朗、东海王晔。”

三、孝武帝元修(510年-534年),是北魏第十五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532年-535年在位。他是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遍体有鳞文,好武术,性格强硬胆大,为人无礼。官至侍中、尚书左仆射。

北魏孝武帝为何被宇文泰所杀

北魏孝武帝被宇文泰所杀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孝武帝在位期间对宇文泰的权力进行了限制,同时对宇文泰的兄弟宇文觉进行了打压,导致宇文泰对孝武帝心存不满。

此外,宇文泰还利用了孝武帝身体虚弱的情况,操纵了朝廷,最终发动了政变,并在其后的政治斗争中逐渐稳定了自己的地位。

北魏孝武帝(元修,510年-535年2月3日),字孝则,河南洛阳人,北魏王朝末代皇帝,孝文帝元宏之孙,谥号孝武皇帝。

其生性沉厚,遍体有鳞文,颇好武事,高欢拥立他为皇帝,后与高欢决裂,率众入关中投奔宇文泰。元修因与宇文泰政见不和,为宇文泰毒杀

孝武帝元修被谁夺位

北魏孝武帝元修(510年―534年),字孝则,北魏最后一位皇帝(532年―534年在位),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母亲是妾李氏。534年与高欢决裂,高欢带兵从晋阳南下,孝武帝率众入关中投奔宇文泰,十二月被泰毒杀。

【魏武帝】和【魏孝武帝】是一个人么

是魏武帝和魏太武帝。魏武帝指的是东汉时期的曹操,他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后,统一了北方。魏太武帝指的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北魏建立者拓跋焘,他在公元439年统一了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