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潘金莲吗?潘金莲与三个男子的情爱史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历史上有潘金莲吗?潘金莲与三个男子的情爱史的相关内容:历史上真的有潘金莲这个人吗?潘金莲三段爱恋史《水浒传》里的潘金莲可谓是臭名昭著,人人得而诛之,历史上真的有潘金莲此人吗?是否如《水浒传》和《金瓶梅》中那样?潘金莲并非仅是小说中的人物,历史上确有此人,

  历史上真的有潘金莲这个人吗?潘金莲三段爱恋史

  《水浒传》里的潘金莲可谓是臭名昭著,人人得而诛之,历史上真的有潘金莲此人吗?是否如《水浒传》和《金瓶梅》中那样?潘金莲并非仅是小说中的人物,历史上确有此人,历史上潘金莲实为善良贤妻,而武大郎为文武双全玉树临风的清廉县令?

  据史载:武大郎姓武名植,故名武植,山东清河县武家那村人,身高1.78米以上,虽出身贫寒,但聪颖过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县令。而潘金莲乃知州家的千金,名门淑媛,武、潘二人和睦恩爱,育有四子。

  武大郎曾经在山东阳谷县做县令,他少年时候的盟兄弟王某家败破落,逃难到他那里,希望看在多年情谊的面子上,拉兄弟一把。武县令平时就乐善好施,对这位落于窘迫的兄弟自然招呼倍至了,王某却不知道武大郎已经暗中为其在原籍盖房修屋,久不见武兄弟资助,便愤然离去。这一走不要紧,他却遂生邪念,忘恩负义,村村说唱,乡乡张贴,谣言惑众,极尽对武县令恶意中伤污辱诋毁之能事。加之曾被武大郎治过罪的乡里恶少西门庆的助纣为虐,同流合污,武大郎的清官形象从此被毁于一旦。

  非但如此,就连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莲也遭受被辱之株连,潘金莲故居为清河县潘家庄(为避泼污,后改名黄金庄),少女时代是远近闻名聪明美丽的大家闺秀。她老爸曾官拜邯郸知州,在故乡开有染坊,武大郎家本来贫困,年轻的时候到这里打工,因为品行端正又能干,知州就资助他学习,还将女儿金莲许配给他。潘金莲以善良贤惠勤劳仁义的贤妻良母而闻于乡里。

  另外,王某与曾被武植治罪过的乡里恶少西门庆的助纣为虐,同流合污,于是沿途传遍了有关武大郎的粗俗之词,武清官的形象被毁于一旦。谁知,待他回到家中,武大郎早已派人送来了银钱,帮他修房盖屋,置买良田,这时,他才发现武大郎决非知恩不报,而是不搞以权谋私。他发疯似地返回去撕自己贴的纸条,但悔之晚矣,它们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加上一些文人墨客借题发挥,因而谬种一传再传。

  村上原有一座武大郎墓,墓志铭文称:“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今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从墓志来看武植还是殷商王武丁之后,正经的王族子孙,1946年,从坟中还发现有一口楠木悬棺和两具骨骸。据三位参与挖坟的老人证实,从骨骸判断武大郎相当高大,推算生前少说也有1.78米,再者,若是卖烧饼的,哪有楠木悬棺和许多青砖垒墓!

  武植的盟兄弟与西门庆狼狈为奸一丘之貉,恶毒毁谤武植与潘金莲,而施耐庵的后代则深明大义,引疚自责,竭力为武潘平反昭雪。施耐庵的后裔,河北威县的施胜辰赴武家那作画16幅并配诗文以道“施家欠债施家还”之歉疚。

  武植盟兄弟的自戕,施耐庵后裔的自责,已正大郎、金莲之清白,而武植之24代孙武双福的健在,则更证《水浒传》武潘之千古奇冤。既然《水浒传》中武大郎与潘金莲夫妇无嗣无子且相继殒命,那么,何来其后代之繁衍(武家那全村半数武姓)?倒是武大郎之弟武二郎、武松武行者,历史上实无此人,只是施耐庵塑造的文学典型罢了。

  潘金莲三段爱恋史

  对于潘金莲的美,施耐庵在《水浒传》里是这样描述的:"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那么潘金莲的三段风流爱恋史是什么呢?接下来为您揭秘。

  潘金莲是大户人家的丫鬟,男主人要利诱她上床的时候,潘金莲并未屈服,而是把此事告诉了女主人。女主人让男主人赶紧把潘金莲嫁出去,男主人记恨在心,于是把她嫁给了卖烧饼的武大,倒赔上嫁妆,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形象滑稽可笑。两人结婚多年都没有孩子,武大郎在生理上满足不了潘金莲。

  当第一段婚姻的不如意在心中逐渐累积的时候,潘金莲遇到了小叔子、武大的弟弟武松。武松身长八尺,一貌堂堂,因赤手打死了景阳冈上的老虎,名扬全县,在潘金莲眼中就是数一数二的大人物。于是,她张罗着让武松搬到家里来住,好发展感情。但武松是个直性的汉子,只把潘金莲当做亲嫂嫂相待,潘金莲不死心,在一个下雪的日子,武大被打发出去卖烧饼了。潘金莲早买下了酒肉,在家里准备了一盆炭火,冷冷清清立在帘儿下等着武松归来。

  看到武松的影子,潘金莲揭起帘子,笑脸相迎。等武松坐定后,潘金莲关上家门,把酒、果品、菜蔬搬到武松房里去。两人边说边饮,三四杯酒落肚,武松对潘金莲的意思知道了八九分,只好低头不语。潘金莲起身去烫酒,一只手拿着注子,一只手便去武松肩胛上只一捏,说道:"叔叔,只穿这些衣裳不冷?""武松不理他。潘金莲倒了一盏酒,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盏递给武松:"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武松被激怒了,劈手夺过酒杯,把酒泼在地下,说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他推开潘金莲,险些让她跌了一跤。

  武松去京城后,潘金莲遇到了西门庆,就这样,她的第三段感情来了。西门庆看到潘金莲的美貌后,拜托王婆协助自己将潘金莲勾引到手,说话间,西门庆和潘金莲眉目送情。对于潘金莲这样追求美满婚姻的女人,财富和几个媚眼显然是不够的,西门庆必须在感情上俘获潘金莲。于是,他坦白了自己"不幸"的感情经历,并表白一番,这番表白让潘金莲"于我心有戚戚焉",确信找到了一段如意姻缘。于是两个有意的男女很快就搂抱起。从此,潘金莲和西门庆都在王婆家厮混,恩情似漆,心意如胶。

  《金瓶梅》作者就是王世贞?

  《王世贞全集》将收入万历丁巳本《新刻金瓶梅词话》

  记者日前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明朝长篇白话小说、万历丁巳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将被收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王世贞全集》第四辑“评点、遗失及存疑之作”,这意味着围绕《金瓶梅》作者究竟是谁的结论向着“王世贞说”迈进了决定性的一大步。

  据悉,“《王世贞全集》整理与研究”是上海交大古代文学学科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主持人、上海交大人文学院许建平教授告诉记者,他带领的项目团队凝聚了国内王世贞研究最主要的学术力量,子课题负责人分别是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明清文史研究专家。

  王世贞究竟何许人也?他是江苏太仓人,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文坛领袖,曾主持文坛40余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其:“考自古文集之富,未有过于世贞者”。许建平说:“王世贞著述之丰富为中国古今第一人,但我们对这位大家的研究还不够。目前所知其著述约达301种、4268卷,散存于世界201家图书馆,至今尚无全集,且文章90%以上还没有标点。其著述资料的浩博和散乱给国内外研究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不仅导致了王世贞研究的片面、缺失,也造成了明清文学史学研究的某些缺憾。”

  在许建平看来,王世贞研究中必须触及的一个基本问题即是王世贞与《金瓶梅》著作权的论争。《金瓶梅》出自谁手,“兰陵笑笑生”究竟何解,千百年来产生了不下50种猜测,包括王世贞说、贾三近说、屠隆说、李开先说、徐渭说、汤显祖说、冯梦龙说、李渔说、沈德符说、金圣叹说、唐寅说等……他认为,种种人选之中,“无一能取代王世贞的地位”。

  “王世贞说”几乎伴随着《金瓶梅》的流传而产生,但几经波折:明刻本《山林经济籍》与《万历野获编》最早透露出王世贞作《金瓶梅》的信息。宋起凤撰于康熙12年的《稗说》与清初的《缘起》均指实为王世贞。其后清人陈陈相因,推波助澜,一时形成非王世贞莫属的舆论。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鲁迅、吴晗、郑振铎等文史学者从《金瓶梅》用的是山东方言,以江苏太仓人王世贞不会说山东话而否定王世贞说。1979年,朱星发表《的作者究竟是谁》以“王世贞祖籍江苏省太仓市,曾在山东做官,具有运用江苏太仓与山东方言的条件”等十大理由重倡此说。

  1999年,许建平出版《学考论》,发表《王世贞与著作权》等系列论文,从4个外证、7个内证,进一步论证《金瓶梅》作者的最大可能是王世贞。其中最重要的两条理由分别是:他详细考证了明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记载的《金瓶梅》由手抄本到刻本的过程,判定《金瓶梅》手抄全本源于王世贞抄本,再往上就无法“追查”了;此外,《金瓶梅》中曾出现“三七”这味药材,但彼时“三七”并不为世人所知——除了王世贞,因为它的发现者、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将其编写入《本草纲目》并交予王世贞题序,《金瓶梅》书成流传之时,《本草纲目》尚未刊行。

  不过,近年来也有学者陈明达指出,以王世贞晚年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写出《金瓶梅》煌煌大作似不可能,他认为《金瓶梅》真正的执笔者是在王世贞私家花园“住读”两年的后辈蔡荣名,而王世贞在创作《金瓶梅》的过程中担任了“制片人”、“导演”、“发行人”的角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潘金莲,潘金莲与西门庆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