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孙策死亡真相:孙策是被刺杀还是谋杀?

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孙策不死,便无三国!可见孙策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孙策17岁那年(公元191年),父亲孙坚攻黄祖过程中战死,此后孙策开启了纵横江东的模式。短短几年时间,横扫江东六郡,为后来的孙吴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公元200年,年仅26岁的孙策英年早逝,如此勇猛的孙策为何会突然死去?

image.png

  官方记载——许贡门客刺杀而死

  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创甚……至夜卒,时年二十六。

  以上是孙策死亡官方记载,见于《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孙策是死于许贡门客刺杀。许贡本来是吴郡太守,被孙策击败后让出了地盘,仍然积极找机会夺回吴郡。他向朝廷上表,认为孙策骁勇冠世,指出放任孙策势力坐大,对中央政府以及曹操来说将终成大患,提出以皇命召孙策进京的主张。

  此表被孙策截获,孙策找许贡来对质,许贡推说没有上表,孙策于是命令武士将许贡绞杀。建安二年夏(公元197年),朝廷已经任命陈瑀为新任吴郡太守,因此许贡之死不会晚于建安二年。许贡生前有很多门客,这些人不忘许贡的恩情,决计替他报仇,所以才有了公元200年,门客刺杀孙策的事情。

  官方的记载似乎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但有一个小问题就是时间,虽然没有明确记载孙策是什么时候杀了许贡,但许贡应该在197年就已经死掉了。而门客报仇却是在公元200年,三年的时间,似乎有点长。

  野史记载两种死因——照镜子、杀于吉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孙策被刺杀后,受伤很重,接着对张昭、孙权等人托付后事之后,当天夜里就死去了。但裴松之注引《吴历》、《搜神记》还有孙策之死的其他记载:

  《吴历》载:孙策受伤后,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以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也不能动怒。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人说:“脸成了这个样子,还怎么能建功立业呢!”奋起虎威,推几怒吼,创口迸裂。当夜死去。

image.png

  《搜神记》载:孙策杀死了一个叫于吉的方士,此后,每一独坐,都感到于吉好像就在左右,心中恼火。这次调治箭伤刚有起色,引镜自照,又见于吉立在镜中,回头看,不见于吉,如是再三。孙策摔破镜子,奋力大吼,伤口崩裂而死。

  这两种记载,有两个共同点:第一,都是基于孙策被刺客射中了脸颊,这都侧面证实了孙策被刺杀的事实;第二,这两处记载都有孙策照镜子后,发怒大吼死去。相比较而言,《搜神记》似乎有点神秘,而《吴历》则更靠谱一点,但陈寿都没有记载,因此他认为都不可信。

  阴谋论——郭嘉或者孙策的敌人派人刺杀

  郭嘉派人刺杀孙策,这个脑洞的确开得有点大,但确实有迹可循,因为郭嘉似乎早就料到孙策会被刺杀死亡。还是呼应《三国志》孙策之死的记载,当时孙策已经扫平江东,准备伺机北进,趁曹操、袁绍在官渡对战的时候,偷袭许都,把汉献帝迎到江东。正在调兵遣将呢,结果遭遇刺杀身亡。

  据《三国志·郭嘉传》记载,当时曹操和部下听说孙策计划进攻许都,很多人非常恐惧,只有郭嘉说了这样一段话:"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郭嘉这段话意思是说,孙策几年之间横扫江东,所诛杀的都是英雄豪杰,这些人都有忠心耿耿的属下,孙策杀戮太重,肯定有人想报仇。而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防备,一旦有刺客刺杀他,孙策肯定会死于匹夫之手。果然,不久孙策被人刺杀。

image.png

  问题的关键在于,郭嘉刚刚发表完这段议论不久,孙策就被刺杀了。说郭嘉料事如神,他看出孙策轻而无备、喜欢一个人打猎等等习惯,但他怎么能认定孙策马上会被刺杀。所以才有人提出,所谓的“许贡门客”很有可能就是曹操、郭嘉派去的,因为曹操承受不起孙策背后的进攻。

  当然,以上的推测并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所以只能是一种猜想。因此,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的“许贡门客”其实是江东豪强派出的。动机在于,孙策崛起太过迅速,而且还将进军北方中原,这损害了地方豪强的利益,所以有很多人想致孙策于死地。

  孙策临死,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把这个“锅”甩给了已经死去好几年的许贡,这样不会再发生冲突。而且孙策之所以最后选择了孙权为接班人,也是考虑到孙权虽然对外扩张不行,但是治理地方还是很有水平的。此后孙权的重心,也果然放在了修理内政,发展地方。

  孙策之死实在太过突然,所以人们总会产生各种怀疑。但是一句话就可以给孙策之死下个结论——性格决定命运!陈寿评价孙策“轻佻果躁”,郭嘉说孙策“轻而无备”,都是在批评孙策作为一个统帅,不够持重,经常以身犯险,所以才会早死。这简直和他的父亲孙坚一模一样,恐怕这就是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