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名字怎么读(2)

当时已经是西汉后期,走下坡路的时候,各种矛盾问题层出不穷,而且自然灾害也比较严重,甚至产生了“日食、地震”,在古代这可是一个非常不吉利的现象,而且在当时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也算是深入人心,所以汉元帝非常恐慌,急忙询问文武百官,应该如何才能消弭上苍的怒火,匡衡也是一个有才的人,更具当时的社会环境,上书劝告元帝应该倡导节俭,亲近忠良,选拔人才等等,还主张以礼治国,这其中不少政策都正中要害,因此深受元帝的信任,对于当时的朝政产生了不小的正面影响,但是后来因为匡衡多占了几百亩的封地,加上他的儿子不给力仗着父亲为官,酒后杀人,所以匡衡不得不辞职,被免职后,匡衡没有颜面再回家乡,死在了匡谈村。

匡衡少年时读书的故事

匡衡作为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一生精彩万分,也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故事,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他凿壁借光和求书的故事,在这里小编就为大家深入的来介绍一下这两个故事。

匡衡雕像

匡衡雕像

话说匡衡祖上就是种地的,一直都尊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再加上实在是穷,所以也用不起也用不到蜡烛这种东西,而匡衡不一样,他有着进取的心,想要好好学习,但是白天必须努力干活没时间看书啊,只能晚上看,而到了晚上的时候又因为没有蜡烛,没法看,匡衡就陷入到一种非常尴尬的地步。

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的邻居有钱,晚上总是点着蜡烛,于是就向去借一根蜡烛,但是人家怎么肯,一顿冷嘲热讽,匡衡心里就不高兴了,心想“莫欺少年穷,现在看不起我,以后我让你都不敢看我(后来匡衡的成就确实是让这户人家望尘莫及)。”但是没有光还是一件大事啊,匡衡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你不是不借我蜡烛吗,我直接借点光来用用。”他在墙上开了一个小洞,为了避免被邻居发现还不敢开大了,所以透过来的烛光很微弱,但是好歹能学习了,于是匡衡努力的学着。

匡衡这么如饥似渴的学习,很快就把家里的书给看完了,觉得自己还是太没文化的匡衡很想再多看一点书,于是就找到了当地的一个大户人家,那个大户人家有着很多的藏书,匡衡就对主人家说:“我可以免费工作,只要能够让我看您家里的书就好了。”那个主人家也是一个开明的人,最后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还有一说是说当时那户人家的主人也是一个老学究,对于像匡衡这样爱好学习的人非常看重,不只是把藏书给他看,还亲自教导他,最后匡衡总算是成为了当时有名的大儒。

西汉匡衡是什么家

匡衡曾是是西汉后期的丞相,著名的“凿壁偷光”便是发生在匡衡的身上。而匡衡除了丞相的身份之外,还有另一个“家”的身份。那么匡衡是什么家呢?

匡衡画像

匡衡画像

匡衡是经学家,是一位西汉的经学家。那么经学家是干什么的呢?

经学家指的是阐释、注解、研究与宣传儒家经书的学者,儒家经书便是所谓的“经学”了。儒家经书的基础便是常说的《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而随着各个学派的演变,在《五经》的基础上演变出了“六经”、“七经”、“九经”、“十三经”等体系。

在汉代的时候,“六经”便是在《五经》的基础上加了一本《论语》。在汉武帝登基之后,在儒家学士的建议之下设立了“五经博士”,之后在“六经”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本《孝经》,也就构成了所谓的“七经”了。

匡衡从小便喜欢读书,小时候曾经“凿壁偷光”。他喜欢探讨诗句的含义,曾与当时的大文人萧望之、梁贺进行了一场辩《诗》,他的言辞精美,谈吐有据,从而受到了这两位大文人的赞赏,可见匡衡对于《诗》的研究是如何的深入了。